東芝半導體業務出售終於完成,持續了八個月的大戲拉下帷幕。這也被全球媒體視爲日本半導體產業沒落的一個標誌性事件。曾經在全球半導體行業佔據重要地位的日版半導體產業,從巔峯隕落,可能難以東山再起。這由盛轉衰的變化令人唏噓不已,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

6月1日,東芝宣佈將旗下半導體公司TMC出售給貝恩資本牽頭的收購公司。這家公司是日美韓財團共同成立,大股東是貝恩資本,也即是說以後TMC不姓日本了,改姓美國。根據統計,截止2018年1季度,全球前十五大半導體公司中只有東芝TMC一家日本公司,截止目前就是一家都沒有了……要知道在日本半導體產業的黃金時期,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公司中有6家是日本公司!真是天翻地覆的變化啊……

大家都知道,日本的消費電子產業興於索尼,早期的收音機、計算器、電視等消費電子產品在美國相當暢銷。這也得益於當時美國將半導體產業重心轉向軍用和商用,日本的民用電子產品憑藉性價比和創新獲得了大發展。從上世紀60年代末,日本政府對半導體產業實行關稅和貿易保護政策,提供了保駕護航。然而,當時美國開始注意到日本的半導體產業崛起速度,就開始反制。美國通過IBM推出的大型計算機半導體存儲器,取代了磁芯。這樣一來,半導體行業變天了,而美國拒絕向日本提供IC集成電路,日本的電子產品市場份額一下子下滑了60%多!

日本當時科技實力也是有底蘊的,就集合了富士通、東芝、NEC、日立等半導體大戶的研發人員共同進行自主研發。當時,日本政府可謂不惜血本,投入了290億元的巨資,而這些大企業總共投入了410億日元!目的只有一個:打造未來計算機不可或缺的大規模集成電路!4年時間後,這個項目取得了上千個專利。到了1980年之後,日本半導體制造的國產率超過了70%。要知道,十年之前,日本對美國的原件依賴程度還高達80%!成果顯著,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決心和實力!

在那之後,日本半導體進入了鼎盛時期。比如1986年的時候,日本半導體企業在全球DRAM的市場份額已經高達80%,完勝任何一個國家。日本半導體的產值也在十多年間翻了5倍,出口金額則翻了11倍!

後來,美國出手了,開始扶持韓國發展半導體。畢竟日本當時有點想要爭當老大的意思,對於美國來說,韓國更好控制,也很適合鉗制日本。於是三星趁着這個機會迅速壯大。今天其旗下的海力士半導體已經是超級巨頭。當時,韓國的半導體產品靠着性價比的優勢迅速搶佔日本產品的市場份額,而日本遲遲未能更新工藝流程導致成本居高不下,最終難逃一敗。禍不單行,1985年6月,美國半導體協會有發起對日本半導體產品傾銷訴訟,這成爲壓倒日本半導體產業的最後一根稻草。最終,日美簽訂半導體協議,迫使日本放開國內市場準入和停止傾銷(其實也是莫須有的罪名,成本都比韓國高了還怎麼傾銷)。之後美國開始發力研發,到了1993年的時候,美國的半導體產業重回世界第一的寶座,再也沒人能夠撼動。

美國科技實力確實領先全球,再加上經濟和軍事的強大實力,硬是把日本這樣的科技強國都打壓得黯淡無光。真是可怕啊!看看日本的慘痛經歷,是不是有點似曾相識?美國現在針對中國製造2025,也是害怕中國如當年的日本一樣威脅到美國的高端製造業霸主地位。中國當自強,加快研發,早日把這樣重要的科技掌握在自己手中。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