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9時47分,桂林市民李女士反映:我家住在桂林市萬福廣場鐵路旁邊,居民樓前的一大塊空地上,有一個流浪女自己搭建了一個窩棚住在其中,這麼冷的天,那個窩棚根本無法遮風擋雨,我們希望有人來管管這個事,幫流浪女找一個安身之處。

桂林50多歲女子在居民樓前搭棚,“蝸居”數年身份成謎

流浪女子“蝸居”的簡易棚。

3月4日上午11時左右,記者來到萬福廣場見到了報料人李女士。隨後,記者跟隨李女士沿着萬福廣場與凱風路北公交站臺之間的鐵路線,來到平山大村靠近麒麟山的一處大空地。

李女士說,她家所在的居民樓就在這塊大空地旁邊。大約是五六年前,她來此居住後,就看到了一個流浪女在空地一帶活動。“這個流浪女有五十多歲,平時的活動要麼就是在空地周圍撿點枯枝,要麼就是到村裏的一家米粉店旁找別人喫剩的米粉。”李女士說,她偶爾還會看到流浪女到她家的菜地摘菜葉,她也不會制止。

記者注意到,大空地周圍是居民樓,空地上有一些尚未建房但已打好的地基。在一處地基上,記者見到了一個由樹枝、鐵皮、塑料、破布等廢棄物品組建的一個寬約1米、長約1.5米的簡易窩棚。這個簡易窩棚,就是流浪女的住所。

記者走近簡易窩棚,掀開一塊塑料布的一角往裏看,看到坑窪、潮溼的地面上墊着幾塊轉頭,擺放着一個鍋。在鍋旁的地面上,有一個鋪着木板的牀,牀墊裏有一個人睡在其中。記者和李女士招呼了幾聲,一個頭發斑白的女子抬起了頭。記者詢問對方是哪裏人,姓什麼,家在哪裏等問題,那個女子只是強調“我就是這裏的人”,對於其他則不再回答。聽對方口音,女子應該是桂林本地人。

隨後,記者和李女士輪番與那個女子說話,試圖瞭解一些對方的信息,但是對方把頭埋在被子裏,不再說話。

約十分鐘後,女子自行從窩棚中走了出來,併到空地上撿拾枯枝。記者注意到,該女子身高1.5米左右,穿着一件灰色的棉衣,一條黑色的褲子,行動正常。記者再次試圖與她交流,她只是笑笑,對於提問一概不答。

“這個就是我說的流浪女,看起來很正常,但是又不怎麼與人交流,我們想幫她,也不知道怎麼辦纔好。”李女士告訴記者,她前幾天出門經過簡易窩棚,看到流浪女身子蜷縮在棚子裏,渾身冷得發抖,卻連一條褲子都沒穿,“我實在看不過眼了,就趕緊回家找了兩條舊一點的厚褲子給她穿上,要是有一個安身的地方,也不至於這麼受苦。”

住在附近的一位阿姨告訴記者,那個流浪女在此地一帶生活已有數年,附近的居民經常會把一些喫的東西送給她。春節的時候,她也曾送過一些過節的食物給對方,“她還知道客氣,說不要,但是我們離開後,她會喫我們送的東西。這說明她並不是很糊塗。要是能通過一些方式,幫助她迴歸正常生活,那就再好不過了。”

大村的村委書記蔣書記告訴記者,關於這個流浪女子的事,他也知道一些。這幾年,他曾幾次與其他村民試圖與對方交流,卻只能知道對方是桂林人,其他信息對方不回答,他們也沒法知曉。爲了妥善安置這個女子,他們也向民政部門和派出所反映過情況。考慮到流浪女的現狀,他們會繼續嘗試向相關部門反映。

值班編輯丨歐陽美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