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爭,無爲-加速世界下佛系青年的自我抗爭

當下的加速世界,競爭邏輯的侵襲人們期待一種科技加速與生活步調的反轉關係,也就是希望通過科技加速來釋放大量的時間資源,使人們有更多的時間能自由分配。 ——哈特穆特·羅薩

科技的進步與社會的加速應該使人們的生活更加愜意,事實卻並非如此。人們變得越發忙碌,壓力也越來越大。在這個不斷加速的世界種,人們不斷努力才能夠堪堪維持自己的原有地位。

同時,隨着媒體的發達,商品的盛行,競爭邏輯可以說是充滿了我們生活的所有領域,人們開始量化能力(各種績效指標),量化美德(志願者活動數量等),甚至量化人格。

在此基礎上,資本的力量的催化下也誕生了商品拜物教和貨幣拜物教。那我們如何抵抗這種侵襲呢?

不爭,從勝負欲中抽離不爭,無爲-加速世界下佛系青年的自我抗爭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英]蘭德(楊絳 譯)

1.沒有可比性

一片樹林裏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 ——弗羅斯特

我們都不一樣。性別、年齡、知識、經驗、外貌等等沒有完全一樣的人。我們應該積極地看待自己與別人的差異。我們能夠成爲的是更好地自己,而不是他人。

我們都走在一個並不存在縱軸的水平面上, 我們不斷向前邁進並不是爲了與誰競爭。價值在於不斷超越自我。

2.從勝負欲中抽離

夫唯不爭,故無由。 ——《道德經》

不爭不是逃避競爭,而是從勝負欲中抽離,從而做回自己。假設你對周圍的人都抱有“競爭”意識,並且有競爭就會有勝者和敗者,然後很容易被勝負欲控制。如果懷有“不爭”意識的話,就可以與他人成爲“競爭夥伴”,營造和諧氛圍,是自己和他人都可以更好地發展。

無爲,見素抱樸,不忘初心不爭,無爲-加速世界下佛系青年的自我抗爭

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爲了改變世界,而是爲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熔爐》 衆人昭昭,我獨悶悶。衆人察察,我獨昏昏。 ——《道德經》

我們要堅守自我,不以金錢衡量人的價值,堅持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情。

在實現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情時,同時做到他者貢獻,融入集體中。我們從個人出發,到集體中,最終又回到自己身上。

做一個極度現實,懷揣希望,又不功利的人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