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人

他已離開半個多世紀

但卻一直活在我們的心底

當看到好人好事時 我們會想起他的名字

當我們幫助他人後 會留下他的名字

他 就是雷鋒

2019年3月5日是第56個“學雷鋒紀念日”。

這些雷鋒語錄你是否似曾相識?

還有人的“雷鋒記憶”

可能是一本小小練習冊,

也可能是一個簡單搪瓷杯,

或是一個厚實的雷鋒帽。

一個平凡的雷鋒 一種偉大的精神

1940年12月18日,雷鋒出生在湖南省望城縣一個貧苦農家。在很小的時候,祖父、父親、母親、哥哥相繼因病餓辭世,他在六叔公的拉扯下,才艱難地活了下來。十歲時,雷鋒就積極參加土改,纔有機會讀書,畢業後成爲工作模範。19歲,他積極參軍。

雷鋒

日來歷

1962年雷鋒同志因公犧牲後,他的日記與事蹟陸續被一些新聞媒體報導出來。

《中國青年》雜誌社覺得雷鋒是和平時期青年的一個楷模,打算在1963年3月2日出一本合刊介紹雷鋒事蹟。

2月17日他們給毛主席寫信希望他能爲雷鋒題詞,毛主席看信後爲了全面概括雷鋒同志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精神,寫下了“向雷鋒同志學習”這一著名題詞。

3月2日,毛主席的題詞在《中國青年》上刊出了。

4日,新華社發通稿。

5日,全國各大報紙紛紛刊載毛主席的“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地堅守着你生活的崗位?”後來,中央決定,把3月5日定爲學習雷鋒紀念日。

雷鋒精神含義

奉獻精神 雷鋒精神的核心是爲人民服務。

雷鋒二字,已成爲人們心目中熱心公益、樂於助人、扶貧濟困、見義勇爲、善待他人、奉獻社會的代名詞。

“釘子”精神

雷鋒對待工作總是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立足本職,盡職盡責,努力以釘子的“擠”勁和“鑽”勁,使自己成爲工作的內行。

“螺絲釘”精神

雷鋒謙虛待人,甘於平凡,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立志在平凡中幹出不平凡的業績,樂於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

艱苦奮鬥精神

雷鋒出身貧苦,在舊社會,哥哥、弟弟都因負傷、飢餓,病死了,他自己也走近了死亡的邊緣,他深知生活的艱辛。因而,他工作和生活的一言一行都體現出中華民族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傳統美德。

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3月5日學雷鋒日

雷鋒精神需要你我共傳承

雷鋒,原名雷正興,中國湖南人 ,1940年出生,1954年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 196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因公殉職。他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同志、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在短暫的一生中幫助了無數人。“雷鋒精神”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人。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乾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

——雷鋒日記

這個時代,沒有將他遺忘。

新時代的“雷鋒”無處不在

“ 我認爲,學雷鋒就是做好事,把關愛和正能量傳遞給身邊的人。”

“ 我認爲,無私奉獻,無私地付出,讓別人更快樂或者幫助別人渡過難關都是學雷鋒。”

這是有人對學雷鋒的回答,還有一些人則是用實際行動在回答。

雷鋒,

這個用青春凝結、以熱血鑄成的名字

從未離我們而去

每個人身邊都有雷鋒

而人人也都可以成爲雷鋒,

傳遞溫暖不需要驚天動地的壯舉

只要

一顆善良的心

一雙溫暖的手舉手之勞,傳遞愛心

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雷鋒精神,永不過時

新時代的活雷鋒

就在這片熱土上

代代相傳

生生不息

交通路線:

❉公交路線

搭乘公交266、267、269、270、H101路至漢陽大道幺鋪村下車,步行8分鐘即可到達公園主入口.

❉自駕線路

線路一:漢陽→琴臺大道→漢蔡高速→白蓮湖大橋(次入口);

線路二:漢口→知音橋(或月湖橋)→琴臺大道→漢陽大道幺鋪村(主入口)→白蓮湖大橋(次入口);

線路三:武昌→白沙洲大橋(或鸚鵡洲大橋)→東風高架→知音湖大道→五賢南路(次入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