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泉股份:產銷量下滑仍募資擴產,7.88億增發合理性存疑

新泉股份(603179.SH)日前發佈2018年年報:全年營收34.05億,同比增長10.01%;歸母淨利潤2.82億,扣非淨利潤2.66億,同比分別增長12.74%和8.47%。

在年度營收和利潤同比增長的同時,數據顯示四季度公司營收淨利均出現了較大程度的下滑,營收7.69億元,同比下降9.67%;歸母及扣非淨利潤分別約爲5405.16萬元和4150.82萬元,同比分別下降32.75%和47.92%。

新泉股份:產銷量下滑仍募資擴產,7.88億增發合理性存疑

反映到公司產品上,全年合計總產銷量同比亦雙雙下滑。然而當前,公司仍有7.88億的增發擴產計劃在途。

增發募資擴產,真的必要嗎?

上市次年:總產銷量同比下降

新泉股份2017年3月份在A股上市,2018年的年報是上市後披露的第二份年報。

根據財報,公司主要產品爲汽車儀表盤及門板等。2018年收入排名前三的產品分別爲乘用車儀表板、乘用車門板及商用車儀表板,三者收入分別達到14.05億、6.02億及3.52億元,合計營收佔比超過80%。

年報披露的產銷情況分析表顯示:2018年合計產銷量有所下滑,合計生產量、銷售量分別約爲412.38萬件和445.98萬件,同比分別下滑11.27%和2.77%。其中,乘用車門板總成產銷量分別下滑21.47%和7.4%,商用車儀表板產銷量分別下滑17.4%和 14.71%。

新泉股份:產銷量下滑仍募資擴產,7.88億增發合理性存疑

除了披露產銷情況分析表之外,公司年報中對於產銷情況也有文字表述,原文是“公司主要產品的生產量、銷售量除乘用車儀表板總成和保險槓總成產銷量有較大增長外,其他產品產銷及庫存量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不過,營收佔比近半的乘用車儀表板總成,產銷同比分別增長20.51%和44.43%。根據公司年報中的相關表述:“2017年的部分老項目配套車型在2018年仍較受市場歡迎,銷售規模快速增長,產銷量增長較快,部分產品爲上年末結餘庫存,導致2018年庫存量同比降幅較大”。

翻查年報,總體而言作爲一家上市時間不太長的公司,對於產銷數據的披露是比較詳實的,並且對於產銷量變動的說明也比較符合邏輯和市場實際情況。

但是,這也同時引出一個新的問題:在這種產銷形勢下,上市剛兩年左右的新泉股份是否有必要通過增發股票募集資金擴產?

在討論這一問題之前,有必要探討一下當前的整體行業狀況。

早在2017年3月發佈的招股書中公司就曾表示“如果整個宏觀經濟出現增長放緩或下降導致汽車行業出現需求下降、庫存積壓等經營困難狀況,公司也將面臨出現類似經營困難的風險”。

新泉股份:產銷量下滑仍募資擴產,7.88億增發合理性存疑

公司在2018年年報中表述產銷情況的原文中也明確提到“受汽車行業市場需求下降及公司主要客戶銷量的影響”。

由此可見,公司的產銷情況與行業市場需求及公司主要客戶銷量有相當密切的關係,這也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公司擴產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行業面臨下行壓力,客戶需求承壓

而根據中汽協的統計數據,2019年1月我國汽車市場延續下行趨勢,產、銷量同比分別下滑12.1%和15.8%,環比分別下滑4.7%和11.1%。此外協會預計2月銷量將繼續下滑。各大車企同樣預期了2019年的艱難,不少車企制定的2019年銷量目標相比2018年都保守了不少。

根據新泉股份的招股書明說,公司的主要客戶如下:

新泉股份:產銷量下滑仍募資擴產,7.88億增發合理性存疑

其中,奇瑞汽車、吉利汽車和北汽福田等爲公司的前五大客戶。根據財報,2018年公司前五大客戶合計銷售額約25.98億元,營收佔比達到89.15%,營收比較依賴頭部客戶。

但是,從已公佈的數據來看,公司部分主要客戶2019年的銷量目標並無顯著增長,部分車企如吉利汽車和東風集團等,目標銷量甚至較2018年有所下調。

新泉股份:產銷量下滑仍募資擴產,7.88億增發合理性存疑

此外,從產品定位來看,公司產品主要針對國內自主品牌。而中汽協數據顯示,在這輪汽車調整週期中,自主品牌乘用車受到的影響可能更大。2018年,國內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998萬輛,同比下降8%,佔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2.1%,較上年同期下降1.8個百分點。2019年1月,國內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83.2萬輛,同比下降22.2%,佔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1.2%,較上年同期下降2.4個百分點。

儘管當前整體市場環境比較疲弱,公司也多次闡述產銷量與行業環境和下游需求有較爲密切的關係,但是這並不意味着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募資擴產就一定不合理。逆週期投資也是一種投資思路。

問題在於,當前公司的產能利用率是否充足?如果產能已經過剩或者利用率不足的情況下仍然募資擴產,那麼合理性就要打折扣了。

前期項目產能目標已經調降,增發募資是否真有必要?

2018年10月29日,新泉股份公告表示擬公開增發不超過4543.56萬股股份,募集資金不超過7.88億元,全部投資於公司寧波生產製造基地建設項目和西安生產製造基地建設項目。

在增發預案中,公司披露了2017年公司的整體產能利用率情況。

新泉股份:產銷量下滑仍募資擴產,7.88億增發合理性存疑

從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2017年公司大型產品和中型產品的產能利用率較高,均超過95%,其他產品產能利用率較低,不到73%。似乎有一定的擴產必要。

但是,如果結合2018年年報中披露的產銷情況,擴產合理性值得商榷。雖然公司在2018年年報中關於產銷情況的披露口徑與增發方案有所不同,但由於2018年的產銷量同比下滑,由此是否可以推測公司2018年的產能利用率低於2017年?

翻查過往公告,新泉股份曾於2018年3月公告擬以子公司寧波新泉志和爲項目實施主體,總投資6.45億建設生產製造基地建設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7.88億增發預案公佈的同一日,新泉股份發佈了一份關於調整寧波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的公告,將該基地的投資預算總額由6.45億調至5.12億,同時調減了項目產能規模,而調減原因系“基於公司發展實際情況需要”。

新泉股份:產銷量下滑仍募資擴產,7.88億增發合理性存疑

寧波基地調減項目產能,而另一邊,公司又着手在西安投建新的生產基地。同樣是10月29日,公司發佈公告,擬以西安新泉爲項目實施主體,總投資3.73億建設年產儀表板總成28萬套、門內護板總成15萬套、立柱護板總成15萬套和頂置文件櫃總成2萬套的生產基地。

根據增發預案,公司表示其客戶資源是募投項目產能消化的根本。

新泉股份:產銷量下滑仍募資擴產,7.88億增發合理性存疑

此外公司還表示此次增發之目的在於“充分滿足下游整車企業不斷增長的需求,突破產能瓶頸,……,完善公司在全國範圍內的生產基地佈局,增強公司爲整車客戶就近配套的能力”。然而,結合客戶及行業現狀,公司“產能瓶頸”真的存在嗎?

除了此次的增發擴產,新泉股份曾在2018年6月通過公開發行可轉債募資4.5億元,計劃全部用於常州生產製造基地擴建項目和長沙生產製造基地建設項目,項目建設期2年。這次發行中,公司控股股東新泉投資及其一致行動人唐志華、唐美華合計配售公司轉債257.08萬張,佔此次發行總量57.13%。公司表示項目建成投產後將有助於公司加強與大型客戶的合作關係,擴大公司的生產和銷售規模,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公司公告,在2018年6月22日至9月21日期間,公司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多次減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轉債合計135萬張,佔其持有公司轉債的52.51%,佔發債總量的30%。此輪減持完畢後,控股股東的一致行動人唐志華和唐美華已不再持有公司轉債。

通過資本市場募集資金投資於實體經濟尤其是製造業原本無可厚非,如果投資能取得預期回報也可能會讓股民和當地經濟都受益。但是,從新泉股份上市之後的產銷情況和融資歷史來看,當前通過公開增發股票募集資金擴產的必要性、合理性值得探討。(GCH)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