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雲彩眼、金菊巷、芙蓉街、歷山頂、臨湖街、泮宮壁街、江家池、曲水亭、東流水、小板橋、鵲華橋、起鳳橋、百花洲、秋柳園、平泉衚衕、石湧泉衚衕等等,這些街巷雖多爲窄街小巷,但街名有雅趣,而且盎然富有詩意。所以,老濟南最具情趣和韻味的,其實並不在於那幾處王府遺址或官衙故地,而是那老城內的“家家泉水,戶戶垂楊”,和有着許多動人傳說的老街舊巷小衚衕。

濟南是座被泉水滋潤的古城。講濟南特色,必須要提到老城。人們常用“漢築城、晉定邦、宋設府、清開埠”來概括歷史悠長的老城區,老城更是因爲這荏苒的時光增添了無盡的“古典美”。而今,如果感悟這悠久的歷史,莫忘走進那些“有了年頭”的街頭巷尾、“上了歲數”的老字號或佈滿歲月痕跡的古建築。在那裏品品“老城味道”,才能更加了解老城的曾經和變遷,發現老城不一樣的美麗與魅力。

隨着老城區的擴建,有些古廟古寺、百年老街消失了,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從許多保留下來的老街巷名稱裏面,發現老城的“城魂”猶存,依然散發着濃郁的古典氣息。如,省府前街、貢院牆根、學院街、後宰門、府館街、小王府街、司馬府,按察司街、運署街、縣東巷以及長春觀、將軍廟、鐘樓寺、正覺寺街等等。

後宰門街

濟南歷史上最榮耀的,也就是明清兩代的“齊魯之邦首府”了。雖沒做過古都,但也有沒做過的好處,這便是少了點“王氣”而更多了些“文氣”。“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多少詩人生歷下,泉城自古是詩城”。自古至今,濟南充滿了詩情畫意和濃郁的文人氣息。所以,老濟南最具情趣和韻味的,其實並不在於那幾處王府遺址或官衙故地,而是那老城內的“家家泉水,戶戶垂楊”,和有着許多動人傳說的老街舊巷小衚衕。

的確,老濟南更多的是充滿平民意味和市井氣息的街名。比如:剪子巷、篦子巷、袼褙巷、熨斗巷、杆面巷、馬市街,東西鐮把衚衕,南北菜園子,木頭院子、十畝園、十方院、半邊街,以及下河崖、馬家灣崖、王家後門等等。不管這些街名是怎麼取的,都十分生活化通俗化,充滿人情味。

馬市街

有趣的是,過去濟南人取街名似乎是由着山東人這種豪爽、實在的性格來的,不僅不避俗,而且還很形象。比如,頭大身子小的叫“牛頭巷”;拐了個大彎的街,叫“軲轆把子街”;形狀像葫蘆頭的巷子,就叫它“葫蘆頭隅”;五條街的交叉口,就叫它“五路獅子口”,還有“三曲巷”、“勺子衚衕”、“耳朵眼衚衕”等,可謂形象逼真。

濟南的街名不僅有俗,亦有雅,是俗中見雅,大俗大雅。如,雲彩眼、金菊巷、芙蓉街、歷山頂、臨湖街、泮宮壁街、江家池、曲水亭、東流水、小板橋、鵲華橋、起鳳橋、百花洲、秋柳園、平泉衚衕、石湧泉衚衕等等,這些街巷雖多爲窄街小巷,但街名有雅趣,而且盎然富有詩意。

百花洲

老濟南人,即便是市民百姓,也是既質樸又儒雅的,這正是“濟南府”的平民。風趣幽默是老濟南人的一大特色,他們爲老城的地理街巷編了許多通俗易懂的“順口溜”。如,“城裏城外,商埠一帶”。“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東更道,西更道,王府池子二郎廟”。“朝山街,後營坊,正覺寺街南門上”。“牆縫巷,牆縫巷,一人要過一人讓”。像這樣雅俗共賞的“順口溜”不勝枚舉。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濟南的這些老街舊巷小衚衕,都既有情調又有韻味,也是十分有價值的。它們是千年風雨沐浴的滄桑詩意,是悠悠歲月錘鍊的“唐詩宋詞”,是不朽的文化古城之魂,是一份不可再生的珍稀文化資源。

起鳳橋街

漫步在泉城路,看着保留下來的古香古色老街、老店,以及高樓林立美輪美奐的現代化建築,總有一種日新月異的感覺,濟南長高了,馬路變寬了,綠地增多了,走在街上的男女老少精氣神更足了……難怪外地的朋友到濟南旅遊時,以羨慕的口氣對我說:“這幾年濟南的城市建設突飛猛進,每次來都有極大的變化,看得我眼花繚亂,許多地方我都不敢認了。大哥,你真有福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