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记得小学时,语文老师让我们做的一个游戏。她让几个人围成一圈,然后随机指定其中的一个人为开始,由他说一句话,悄悄传给左边的人,然后再向左传,依此类推。结果等这句话再传回开始人的耳中时,与他最初那句话的意思早已大相径庭。

以“我没说她偷了图书馆的书”为例,我们一个一个地传下去:第一个人:“我”没说她偷了图书馆的书(是别人说的)。第二个人:我“没”说她偷了图书馆的书(这句话真不是我说的)。第三个人:我没“说”她偷了图书馆的书(我只是在心里这么想而已)。第四个人:我没说“她”偷了图书馆的书(我说的是别人)。第五个人:我没说她“偷”了图书馆的书(她只不过对图书馆的书做了其他事情)。第六个人:我没说她偷了“图书馆”的书(她偷的是个人的,不是图书馆的)。第七个人:我没说她偷了图书馆的“书”(她偷的是图书馆的其他东西,不是书)。

也许老师正是想以这种方式告诉我们:闲话就是这样产生的。的确,哪怕一字不差,由于说话人的语气、神态或重点的不同,这句话的意思都可能有所差异甚至是大不相同。所以,当我们无法确定当事人想表达的意思时,最好闭上自己的嘴巴,以免让自己成了是非的源头。(网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