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至,雷聲起

在淅淅瀝瀝的雨水浸泡之下,這個冬天彷彿特別地長。你是否知道,明天就是驚蟄——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了。

驚蟄,按照字面的意思解釋,就是蟄伏的生命被驚醒。此前,動物蟄伏在土中,不飲不食,稱爲“蟄”;到了驚蟄節氣,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爲“驚”。驚蟄過後萬物復甦。

二十四節氣裏,最有氣勢的,當屬驚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寫道: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爲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驚蟄與雷聲的淵源

立春東風解凍,雨水潤物無聲,萬象回春。但是大自然中的動植物如何感知到春天到來呢?

古人認爲是雷聲。“驚蟄至,雷聲起”,人們一般認爲是春天滾滾的雷聲喚醒了蟄伏大地之中的生命。正因如此,驚蟄是否打雷,被看成關乎一年氣象的象徵性標誌。

人們還根據驚蟄這天的天氣,預測以後的天氣,比如俗語所說的“冷驚蟄,暖春分”“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

驚蟄三候

一候,桃始華

桃花開得比較早。桃樹是先開花,後長葉的。它的花梗很短,看起來像貼着樹幹開的。驚蟄是桃李盛開的時間,人們常說的桃紅柳綠,就是春日裏最讓人沉醉的風景。

二候,倉庚鳴

倉庚即黃鸝,到了驚蟄,黃鸝開始在翠柳間鳴唱。古時候,人們以爲冬眠的青蛙、蛇和昆蟲等是被雷聲驚醒的,其實臨近驚蟄節氣,氣溫漸升,冬眠中的動物新陳代謝逐漸恢復正常,肚子餓了,就要出來找喫的。這就是一到驚蟄,萬物復甦的真正原因。

三候,鷹化爲鳩

鳩即斑鳩。二、三月份,原本活躍的鷹躲起來繁殖後代,反而不太能見到了,只有斑鳩飛出來,於是古人誤以爲春天的斑鳩是由秋天的老鷹變化出來的,所以就有了鷹化爲鳩的說法。驚蟄習俗

在民間素有“驚蟄喫梨”的習俗。仲春二月還處於乍寒乍暖之際,氣溫多變,氣候較爲乾燥,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引發咳嗽。喫梨能能止咳化痰,滋潤肺部,緩解天氣引發的不適。

“春雷響,萬物長。”一切的蟄伏,就像在等這一聲春雷的發令槍響,霎時間醒來,成就這仲春二月的奼紫嫣紅。對我們來說,驚蟄也是一個覺醒的季節。在這冰消雪融,草長鶯飛爛漫春光之下,任誰都沒有資格再繼續沉睡。

一年之計在於春,同學們,讓我們把握好這大好春光,努力向上,奮發有爲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