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編自雜誌文章《基於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公司金融課程考覈改革研究與實踐》,原文刊於《現代商貿工業》(國內統一刊號:CN42-1687/T;國際標準刊號:ISSN 1672-3198)2019年2期。【本文爲全文】

【作者】何秋潔(1978-),女,四川成都人,西華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爲公司金融。

【基金項目】2015年西華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公司金融課程考覈改革研究與實踐”的成果;西華大學經濟學特色專業和國際貿易特色專業資助。

【摘要】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公司金融運用的領域越來越廣,用人單位對具備公司金融知識的學生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然而相比於用人單位對具備公司金融人才的專業技術需求,目前的公司金融學生往往對公司金融該門課程缺乏一定的實踐意識。“專業知識需求”與“人才實踐性缺乏”矛盾產生的主要原因來自於高校對公司金融該門課程進行教學考覈過程存在較多誤區。本文通過對目前我國公司金融在高校金融學科中定位進行論述,分析其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公司金融; 應用型人才;教學改革

公司金融是以企業爲核心,金融市場爲平臺,研究企業與金融市場的關係,以價值管理和風險管理爲主線,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爲目標,以各類金融工具爲手段,以經濟學、金融學、會計學理論爲背景,涵蓋公司生產經營與資本運營兩個層次的金融活動的一門交叉性學科。旨在通過系統化的課程教學爲學生介紹公司的相關金融活動,併爲其在今後對公司金融活動進行相關決策時提供智力支持。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公司金融運用的領域越來越廣,用人單位對具備公司金融知識的學生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主要分佈在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信託投資公司、金融控股集團等行業。然而相比於用人單位對具備公司金融人才的專業技術需求,目前的公司金融學生往往對公司金融該門課程缺乏一定的實踐意識。“專業知識需求”與“人才實踐性缺乏”矛盾產生的主要原因來自於高校對公司金融該門課程進行教學考覈過程存在較多誤區。

一、關於公司金融教學改革的文獻綜述

(一)公司金融案例教學的研究

隨着金融業的蓬勃發展,對金融人才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多,尤其是應用型人才,因此用人單位在招聘人員時也越來越看重招聘者的個人實踐能力,相應的高校在進行教學改革時也適當地加入案例教學。唐玉娟(2015)認爲公司金融研究的是公司財務活動,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可能會讓學生產生牴觸情緒,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要求。李豔豐(2017)通過對比傳統教學與案例教學,發現後者在教學目的、教學方式、教學中心、溝通方式、學習過程、教學效果等方面有着明顯優勢。蓋銳(2010)指出金融領域中各類經濟的主體的投融資活動和資金運作,都是與人們的經濟生活息息相關的,應該在教學中大量加入充滿現實經濟色彩的案例,有利於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孫冬,史蓉暉(2016)認爲公司金融決策需要更多的實踐經驗,因此公司金融的學習需要理論聯繫實際,因此將案例教學法細分爲講解式案例教學、討論式案例教學、辨析式案例教學。張建波,白銳鋒(2011)提出在進行案例教學時,也應該要注意處理好傳統教學與案例教學的關係,案例與闡述理論並重,同時要注意案例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能動性。

(二)公司金融雙語教學的研究

金融國際化已經成爲一種勢不可擋的趨勢,因此在公司金融教學改革中採用雙語教學也將成爲一種潮流。申兵,顧瑤(2004)結合國際金融雙語教學的實踐,通過對比國內外教材,提出在選擇國外教材時一定要注意編著者的學術水平。曾鴻志(2008)認爲公司金融是一門綜合多門學科的邊緣學科,在學習課程之前,對相關學科知識有很高的要求,結合自身雙語教學的實踐經驗,提出應採用循序漸進原則,實現層次遞進教學。熊曉煉(2014)目前的公司金融雙語教學很容易造成教學目標定位偏離,因爲很多老師容易忽略雙語教學的內涵,將這門課程變成一門專業英語課,用語言教授的方式講授這門課,而不顧公司金融學科知識體系和教學內容的完整性。

綜上所述,在目前的公司金融教學改革研究中學者們或多或少有自己側重研究的方向,但大體意識是一樣的:1.教學改革要有創新,與傳統教學有所區別;2.教學改革要與時俱進,要適應當代經濟對金融人才的需要;3.充分認識到公司金融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高校在進行人才培養時要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爲主。但是,目前的公司金融教學改革大多注重課堂教學方面的改進,對於整個課程教學體系的改革還不完善。本文通過對公司金融在高校金融學科中的定位進行論述,指出其在整個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期能給後面的學者研究提供一些幫助。

二、公司金融在國內高校金融學科中的定位及發展現狀

(一)公司金融與公司理財、財務管理的區別

公司金融學,雖然又稱公司財務管理,公司理財等,但是它們之間有着本質上的區別。公司理財主要是對公司財務活動所進行的管理,它根據資金的運動規律,對公司生產經營活動中資金的籌集、使用和分配,進行預測、決策、計劃、控制、覈算和分析,提高資金運用效果,實現資本保值增值的管理工作,偏向於金融。財務管理則是關於資產的購置,資本的融通和經營中現金流量、以及利潤分配的管理,偏向於財務。公司金融是基於再生產過程中客觀存在的財務活動和財務關係產生的,它研究如何通過計劃、決策、控制、考覈、監督等管理活動對資金運動進行管理,以提高資金效益的一門經營管理學科。

(二)公司金融與國際金融學的區別

國際金融學培養定位爲主要爲銀行和證券投資等金融經濟領域,培養符合國際規範化要求的金融管理人才,以適應我國金融市場的國際化發展。培養掌握現代金融學基本理論和金融管理技術與方法,熟練掌握國際金融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政策法規,熟悉國內外金融機構的經營管理及貿易結算業務,具有較高英語水平及計算機操作能力的,能在銀行業、證券業、信託業、保險業、基金業、上市公司及其他經濟管理部門和單位從事金融、理財及其他經濟管理工作的“應用型、複合型、外向型”高素質專門人才。而公司金融旨在指導學生完成基本理論和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公司金融基礎理論、實務和相關知識的學習,強化其在基礎和實務方面的訓練,增強其分析和解決公司問題的基本能力。

(三)公司金融學的教學內容

公司金融以公司金融活動作爲研究對象,以公司價值最大化作爲研究目標,以公司的融資決策、投資決策和股利決策作爲研究內容,主要闡述公司金融的基本理論,如公司價值理論、資本結構理論、資本成本理論、投資理論和股利政策理論以及這些理論在公司金融實踐中的運用,公司金融的主要內容主要涉及五個部分:公司財務的基本理論、公司的融資管理、公司的投資管理、公司收益分配以及公司與國際金融的有關問題。

(四)高校公司金融課程的發展現狀

1.公司金融課程在本科生階段的教學

公司金融課程是近年來隨着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建立和資本市場的發展而誕生的新興課程,與投資學、金融市場學一併成爲微觀金融學的主體課程。本科學生在學習本課程之前需要先修《金融學》、《國際金融學》、《財務會計》等前期課程作爲理論基礎。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旨在讓學生建立有關公司金融的理論體系,掌握公司金融的基本理論框架和分析方法,培養學生運用公司金融分析、解決公司實踐問題的能力,爲今後從事公司金融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

2.公司金融在研究生階段的教學

研究生階段主要以科研爲主,因此在教學上應多爲從事金融學術研究打基礎,在本科教學的基礎上深入講解理論知識,例如公司資本結構理論、契約理論、資產定價模型,同時爲了培養學生在學術創作上的理論創新性和實踐應用性,在實際教學中以實際問題爲導向,根據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脈絡,整合理論知識和研究方法,以啓發學生髮散性思維,在原有理論的基礎上拓展開自己的思路。

3.各種版本的教材層出不窮

公司金融自引入中國以來,爲了適應國內高校學生的學習能力,凸顯其在教學質量上的優勢,各高校權威出版社先後出版了公司金融教材,並在傳統教材的基礎上進行了相應的改進。例如2012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朱葉編著的《公司金融》,在理論解釋的基礎上更加偏重於公司金融的實踐,甚至每一個問題都會配以相應的案例加以說明;2015年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樸哲範編著的《公司金融》則是結合了金融學專業的實踐,突出內容的實踐性和應用性來構建理論體系框架。而郭麗虹,王安興編著的《公司金融》則適用於大中專學生,不僅在內容上做了許多修改,而且增加了相應的案例和練習題,更新了許多例題和數據。但是國內公認的權威教材仍然是來自國外的英文原文書,例如斯蒂芬A.羅斯的《公司理財》,此教材一般用於高校研究生的教學。

三、目前課程教學中主要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偏傳統化

公司金融伴隨着公司日新月異的發展和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應該是一門充滿活力的課程,雖然衆多高校在進行公司金融教學時有采用多媒體教學或其他互動教學,但是仍然擺脫不了傳統教學中老師講授陳述,學生聽講做筆記,雖然在授課中也加入了一些案例分析,但是這些案例並不是與時俱進及時更新的,無法讓學生靈活應用於當下。

(二)各層次教學目標不明確

區別於宏微觀經濟學,其不管在研究廣度和深度方面,對於不同學習層次的專科、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都有明確的想要達到的預期學習目標。而公司金融在這方面卻明顯有不足,很難有一個明確的界定,學習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大體都是一樣,區別只是在於選擇哪一齣版社和誰主編,選擇中文版本還是英文版本。而在教學過程中,也是根據老師的個人經歷,有的偏重理論教學,有的偏重技巧和實踐。但大多數教學都是選擇通篇介紹,一本教材十多章,選擇理論知識豐富或者實踐意義較大的章節介紹,每章通常2課時。

(三)考試內容結構缺乏合理性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高校在進行課程考覈時有進行多方面考慮,例如將成績分爲幾個部分:出勤率、課堂參與度、平時作業完成情況、考試成績,這種考覈方式相比之前來說確實有所改進,但是仔細思考下仍覺得沒有脫離應試教育的軌道,畢竟考試仍以試卷或者課程論文爲主,並且在成績評定時佔有很大比重。而試卷的考試內容多以書本上的內容爲主,多數高校老師在考試前爲方便學生複習,都會劃定考試範圍和給出試題類型,這就使得很多考試只需要臨時抱佛腳只看相應內容即可。

(四)課程內容重複

公司金融時一門集金融學、財務管理、投資學、行爲科學、統計學和計算機科學爲一體的綜合性、系統性的新興邊緣學科。學生在學習公司金融這門課程之前,通常已經修完了經濟學中的基礎課程:宏微觀經濟學原理、管理學原理、會計學原理等,但是學生在拿到教材之後會發現公司金融裏的部分知識已經學過了,例如時間價值、資本預算、長期投資決策中的普通股、優先股、公司債券等知識,這就造成學生在聽課時發現一旦學過了,聽課效率將明顯下降,甚至出現缺課現象。

四、公司金融教學改革的建議

(一)公司金融教材的選擇

公司金融課程從國外引入的時間較短,在國內高校中大多僅設置了本科教學。雖然大多數本科學生在學習公司金融之前已經學習了有關的基礎性課程,因此在公司金融這門課程的教材選擇上才更要慎重,既要讓學生學起來不喫力,又能讓學生學習到一些新知識,這些知識最好是之前所學習知識的外延或者擴展。除此之外,現在很多學校爲了展示自己的科研教學能力,通常會有本校老師主編某一本教材作爲學生教學之用,但是初編教材相對於權威出版社的權威教材還是有所差距,在未完全成熟之前,請慎重選擇使用。

(二)公司金融課堂應該有創新

金融專業課程大多屬於理論教學,既然已經認識到公司金融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以建議在課堂上可多加入與學生的互動教學,可以用我們身邊正在發生的事情,讓同學們分組討論,暢所欲言,這樣不僅可以提升課堂的活躍度、學生課堂的參與度,改善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還能發散學生的思維,鍛鍊學生的語音組織能力。

(三)構建全新的課程評價體系

實踐性和理論性教學課程在課程考覈的內容以及考覈結構上應該有所區別。改變教學中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模式,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需要我們進一步發展完善原有的考覈制度。在推進考試標準化、規範化的同時,可以適當增加反映學生綜合能力的試題,既檢驗他們書本理論知識的學習程度,又考察他們將理論應用於實踐的能力,同時也可以適當調整評價體系中能反映學生實踐能力的比重。

(四)建立情境模擬實驗室

出於對學校人力、物力、財力等多方面的考慮,可以在校內建立一個情景模擬實驗室。這個實驗室可以充分模擬公司運作,每個學生都分佈職位,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整個實驗過程由“CEO”下達某個董事會決定開始。這種模擬實驗既可以使學生充分了解公司運作,又提前鍛鍊其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

(五)高質量師資隊伍建設

教學改革的成功與否有賴於學生和教師雙方的配合,其中教師又是更爲關鍵的一環,一名優秀的教師除了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用於給學生答疑解惑,還應具有豐富的教學經歷和業務能力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因此,學校可以通過加強教師培訓、鼓勵教師進修等方式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通過聘任、評優、淘汰等競爭機制優化教師隊伍,通過解決教師住房、子女上學、家屬工作等待遇留住優秀的教師,讓他們能無後顧之憂的全身心投入教學,形成一批高質量、高素質的穩定的師資隊伍。

在當今全球經濟聯繫日益增強、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金融業發展逐漸繁榮的大環境下,公司金融的教學也應該順應時代潮流進行改革,以應對新形勢下新的發展要求對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因此,高校應重視對公司金融教學體系的完善和發展,注重對教學模式的創新,除了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以外,還可以通過公司金融教學選擇應用、教學方式創新、課程評價體系創新、實踐模擬創新和建設高質量師資隊伍等方面提高教學效益和質量,以培養更多更優秀適應金融業發展的高質量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吳耀興,陳政輝. 論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內涵及策略[J].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08(12):123-125.

[2]潘懋元,石慧霞.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歷史探源[J]. 江蘇高教, 2009(1):7-10.

[3]張堂雲,朱良華. 應用型人才內涵與梧州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框架構建[J]. 梧州學院學報, 2013(1):75-79.

[4]吳中江,黃成亮. 應用型人才內涵及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2):66-70.

[5]吳順達.關於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模式的幾點思考[J]. 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7(3):46-49.

[6]郭慧文,孫琴月,鄭海榮.加強金融專業實踐教學,培養應用型金融人才——福建農林大學金融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 12(5):96-99.

[7]周建松,郭福春.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的市場調研報告[J]. 浙江金融, 2008(3):17-18.

[8]臧冠榮."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模式"高層論壇綜述[J]. 上海金融學院學報, 2007(3):74-77.

[9]戴小平.應用型金融人才的特質與培養模式探討[J]. 金融教育研究, 2009(3):93-96.

[10]李佳頤,宋彤. 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頂層設計[J]. 中國金融, 2013(10):87-88.

[11]吳雲勇.基於1234模式的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研究[J]. 金融理論探索, 2011(6):66-70.

[12方芳.ISEC項目下《公司金融》的教學改革[J]. 時代金融, 2017(36).

[13]王曉軍.論現代金融人才培養與高校金融教學改革[J]. 當代經濟, 2008(13):116-117.

[14]唐玉娟.《公司金融》案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亞太教育, 2015(16):107-107.

[15]李豔豐.案例教學在公司金融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 金融理論與教學, 2017(5):64-66.

[16]蓋銳.案例教學在應用型金融本科教學中的作用[J]. 江蘇社會科學, 2010(s1):192-194.

[17]孫冬,史蓉暉.案例教學在公司金融教學中的應用[J]. 教育教學論壇, 2016(19):121-122.

[18]張建波,白銳鋒.論案例教學與應用型金融人才的培養——案例教學在國際金融教學中的運用及改進[J].經濟研究導刊, 2011(1):244-245.

[19]申兵,顧瑤.對國際金融雙語教學的一點探討[J]. 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 21(2):93-94.

[20]曾鴻志.《公司金融》雙語教學的探討[J]. 青年與社會·中外教育研究, 2008(12):55-55.

[21]熊曉煉.高校《公司金融》課程雙語教學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 新課程研究(中旬刊), 2014(4):46-4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