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陳智敏委員建議:發揮政協在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中的特殊作用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祕書處獲悉,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友誼促進會理事長陳智敏向大會提交了題爲《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在化解社會矛盾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中的特殊作用》的大會發言。

陳智敏在發言中指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擺在三大攻堅戰的首位,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必須跨越的關口,人民政協應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打贏三大攻堅戰中繼續發揮自身特殊作用。

陳智敏指出,作爲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人民政協在黨的領導下,爲建立新中國、鞏固新生人民政權、恢復發展國民經濟、推動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作出了重大貢獻,形成了協調化解矛盾、增進各方共識的優良傳統。人民政協是社會民意的“晴雨表”,還是化解社會矛盾的“減壓閥”,應當承擔起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政治責任,協助黨和政府將社會矛盾化解在萌芽、將重大風險化解於源頭,防止社會矛盾裂變爲重大風險,有效維護黨的領導,鞏固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結合工作實際,陳智敏在發言中從如下八個方面對人民政協如何承擔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政治責任提出了建議。

一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對人民政協的領導是發揮政協廣泛代表性,將黨的方針政策凝聚爲各黨派各方面各階層人民的共識,發揮強大政治引領作用的根本保證。人民政協廣泛聯繫各方面人士,可以通過政治協商加強政治引領,凝聚共識、凝聚力量,帶動廣大政協委員實現黨的主張,通過政協的工作把黨的決策變成人民共識。

二是要堅持問題導向,強化風險意識,在風險研判機制中發揮作用。人民政協要着力提高發現社會矛盾的能力,科學預見形勢發展走勢和隱藏其中的風險挑戰,做到未雨綢繆。人民政協社會聯繫廣泛,視角獨特,可以聚焦社會熱點,分層次組織形式多樣的專題調研,提前發現社會矛盾苗頭,掌握社會矛盾發展趨勢,科學研判其風險,做到提前發現、提前化解、提前預防,促進健全風險研判機制。

三是要積極爲羣衆利益發聲,在決策風險評估機制中發揮作用。人民政協和政協委員具有聯繫廣泛的優勢,通過主動聯繫羣衆,充分發揮好黨和政府與社會各界間的橋樑紐帶作用,獲取各個層面、各個方面羣衆的呼聲和訴求,使羣衆的意見建議匯聚到黨和政府的決策過程中來,推動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減少因決策引發的風險,在事先防範重大風險方面做好工作。

四是要積極協調關係,提高風險化解能力,在風險防控協同機制中發揮作用。各黨派、各界別的政協委員應發揮在特定領域對特定羣體的特殊影響力,主動引導、組織羣衆,加大對教育、就業、環保、金融等容易引發重大風險領域的輿論引導力度,引導羣衆正確對待改革發展帶來的利益格局調整,協助黨委政府防控重大風險。人民政協還要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利用好人民政協助推人民調解工作的協商議政成果,着眼於增進共識,依靠羣衆就地化解矛盾,消除重大風險滋生土壤。

五是要爲協助防範化解社會矛盾和重大風險積極建言獻策。全國政協可依託各專門委員會及其聯繫的各界別,針對如經濟、金融和高科技領域存在的重大風險探索成立智庫平臺,向黨中央國務院獻計獻策;還應充分發揮60多萬政協委員在相關領域區域中的作用,爲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以及處置方案、善後措施提出可操作性強的意見建議,爲黨和政府提供智力支持。

六是要加強民生領域的民主監督,通過推動相關法律、政策和決策的落實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機制是推動黨和政府決策落實、維護人民羣衆權益的重要保障。要重點監督社會保障、醫療保險、就業、養老、住房等與民生相關的領域,防止民生領域的矛盾裂變爲重大風險。

七是發揮全國政協委員和各民主黨派在對外交往中的特殊作用,努力化解外部環境面臨的重大風險。全國政協的工商聯、僑聯、社會科學界、經濟界、對外友好界等界別的委員熟悉國際事務,對外交往廣泛,可以廣泛聯繫各國中上層人士、華僑華人,從個人角度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努力消除對華誤解,爲化解外部環境面臨的重大風險貢獻力量;還應邀請各國政黨、社會組織、知名人士來華交流,使人民政協在中美貿易摩擦、推動“一帶一路”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八是地方黨委政府應健全保障機制,保證各級政協和政協委員在防範化解社會矛盾方面發揮特殊作用。積極推動《中共中央關於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的落實,在全國政協層面與黨委政府的長效溝通機制指引下,進一步健全各級特別是基層政協與黨委政府的溝通渠道,形成從上到下暢通健全的制度化體系化溝通平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