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固體火箭發動機碳纖維外殼,看起來不起眼的東西,卻是國產導彈技術一個飛躍

3月5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200噸推力先進固體火箭發動機地面熱試車獲得圓滿成功,標誌着中國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從相關資料來看,國產200噸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直徑爲2.65米,裝藥71噸,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爲1.5噸,它採用了多項先進技術,綜合性能達到當今一流水平。

國產JL-2導彈,海外資料認爲它採用的是有機纖維殼體

在國產200噸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採用多項先進技術這中有一項最爲引人注目,那就是大直徑碳纖維纏繞複合材料殼體技術,這應該是中國第一次公開已經掌握大型固體火箭發動機碳纖維纏繞複合材料殼體技術,衆所周知,固體火箭發動機殼體也是導彈殼體,它的工作環境極爲惡劣,包括髮動機工作產生的高溫、高速飛行產生的氣流衝擊、溫度聚然變化、對方反導攔截武器攻擊等等,因此要求發動機殼體具備良好的耐高溫、耐腐蝕、強度高、抗衝擊等方面性能。

早期導彈發動機多采用金屬殼體,例如超高強度鋼、鈦合金等,但是金屬材料重量大,影響導彈射程和載荷,因此導彈發動機殼體發展趨勢就是採用高強度非金屬材料,起初主要採用玻璃纖維、芳綸、石墨等,在相同尺寸下,發動機殼體質量可以減少50%左右,戰略導彈投擲重量可以提高1倍以上,可以說效果非常明顯,不過這類材料在強度、剛度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缺陷,因此上世紀80年代之後,碳纖維開始在固體發動機殼體上面得到運用。碳纖維與芳綸相比,剛度和強度可以提高80%和30%,殼體重量再一次下降30%,另外碳纖維殼體熱膨脹係數小,發動機工作期間尺寸穩定,可以提高發動機工作可靠性,碳纖維還具備一定雷達吸波能力,可以提高導彈隱身性能,有助於增強導彈突防能力。

三叉戟-2導彈採用碳纖維殼體,作戰能力得到有力增強

法國M51導彈正在生產,可以看到它的殼體也是由碳纖維纏繞而成

正是因爲碳纖維纏繞殼體具備以上優點 ,所以現代導彈都傾向採用這種技術,上世紀80年代美國研製三叉戟-2(UGM-133A)潛射彈道導彈就採用這個技術,導彈性能迅速提高,至今還是美國主力潛射彈道導彈,法國M-51潛射彈道導彈也採用了碳纖維殼體,從而在導彈增加威力的情況射程突破1萬公里,成爲法國新世紀戰略威懾力量的基石。

從海外資料來看,國產DF-31、JL-2等導彈固體火箭發動機殼體採用的是第二代有機纖維,例如芳綸等,它的重量明顯高於三叉戟-2、M51導彈,這樣就影響了導彈載荷和射程,或者實現同樣投擲重量,國產導彈體積和重量更大,因此中國將大直徑固體火箭發動機碳纖維纏繞殼體技術作爲一個重點領域進行攻關,此前制約國產固體火箭發動機採用碳纖維殼體主要問題就是國產碳纖維水平偏低,難以滿足導彈使用要求,進入新世紀,國產碳纖維水平突飛猛進,T800級碳纖維已經實現1000噸級生產能力,T1000也達到100噸級,M60J級碳纖維也研製成功,這表明國產碳纖維在三個重要方向(高強高模量、高強度、高模量)都實現了突破,從而爲碳纖維在國產導彈和運載火箭上面運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未來國產導彈重量更輕,射程更遠

從航天科工透露信息來看,國產200噸固體運載火箭發動機直徑達到2.65米,起飛推力200噸,這些指標都超過了三叉載-2和M-51導彈,三叉戟-2導彈直徑大約在2米左右,起飛重量60噸,因此中國可以利用這個技術研製新一代洲際彈道導彈,它的體積和重量更小,射程更遠、投擲重量更大,進一步增強中國戰略威懾能力。(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出鞘》每天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完整首發。《出鞘》完整內容可掃描圖片二維碼關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搶先查看(查看詳情請搜索微信公衆號:sinamilnew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