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歲的哈爾濱八區體育場 ,殘破不堪期待重生

1957年的八區體育場

文字+部分照片作者=張澍

哈爾濱市人民體育場,哈市百姓喜歡叫它八區體育場。這幾年,這座體育場看臺上水泥脫落、磚石裸露,一人多高的小樹和荒草叢生;體育場內,一側曾被闢爲臨時停車場,一側曾堆滿垃圾。

83歲的哈爾濱八區體育場 ,殘破不堪期待重生

2018年春天的八區體育場

八區體育場,是承載了哈市幾代人記憶的場所,它初建於1936年,1952年完成第一次翻修後,被命名爲“哈爾濱市人民體育場”。從那時開始,直至2003年成爲危房停止使用時,近五十年的光陰裏,這裏一直是哈爾濱的體育以及大型活動中心。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市人民體育場每年僅舉辦學校運動會的人流量,就達到100萬人次。2017年,工廠街八區街拓寬,該體育場靠八區三巷一側超過50米的看臺被拆除。

83歲的哈爾濱八區體育場 ,殘破不堪期待重生

這座環形的體育場,一側已經拆掉

雛形:棒壘球場

哈爾濱市人民體育場,在市民口中,更多地,被稱爲八區體育場。所謂“八區”, 即哈爾濱東支鐵道第八區,因中東鐵路工程局第八工程段而得名;這一名稱來自百年前修建的中東鐵路。

關於八區體育場的最早記錄,據哈爾濱市體委史志辦1991年編輯的《哈爾濱體育史料》載,是1936年:“是年,在八區建成棒、壘球場,八區體育場已具雛形。”據此推算,八區體育場從雛形至今,已有82年曆史。這個場地,四周建有圍牆,有容納2500人的看臺。

83歲的哈爾濱八區體育場 ,殘破不堪期待重生

八區體育場的看臺

第一次大翻建後 命名哈爾濱市人民體育場

八區體育場,歷史上經歷過兩次大修。第一次是在1952年,另一次是在1972年。

據哈爾濱市體育文史辦公室1984年編輯的《哈爾濱體育史料》第一期記載,1952年冬天,爲迎接第一屆吉、黑、沈三省市冰球運動會的召開,市政府撥款70萬元,在日僞時期的體育場舊基礎上翻建有400米跑道,可容納2萬觀衆的標準體育場。

83歲的哈爾濱八區體育場 ,殘破不堪期待重生

木質主樓。1957年的黑龍江省田徑體操大會在此舉行

體育場翻建的總面積是4萬餘平方米,主樓系純木質結構,木質看臺下,房間的總面積2000餘平方米。當時的翻建,動用了大量人力,大家分四班倒,晝夜不停,在冰天雪地中,耗時40天,在1953年1月,工程完工。其中,地下網狀排水工程,全部由義務勞動完成。交付使用時,體育場被命名爲“哈爾濱市人民體育場”。

83歲的哈爾濱八區體育場 ,殘破不堪期待重生

體育場正門

同年2月初,首屆東北區冰上運動大會在此舉行,哈爾濱速滑隊,獲得男子單項比賽的全部冠軍,哈爾濱冰球隊3戰3勝奪冠。同年2月中旬,第一屆全國冰上運動大會在此舉行。

在市人民體育場建成後,幾十年間,這裏成爲哈市體育活動中心。黑龍江省以及哈市的田徑運動會、哈市多數學校的運動會、各個企事業單位的運動會,幾乎年年在此舉辦。陸陸續續,接待過前蘇聯速滑隊、捷克花滑隊、保加利亞籃球隊等多個國家的運動隊來訪比賽。

83歲的哈爾濱八區體育場 ,殘破不堪期待重生

正對主席臺一側的入口

第二次翻建 看臺可容納3萬人

進入到1970年代,體育場的木質結構,因年久失修開始腐爛,着手拆除。1972年,哈爾濱市人民體育開始重建,1975年交付使用。體育場看臺全部是鋼筋水泥結構,體育場面積爲3.6萬平方米,可容納3萬餘觀衆。場內有8條400米跑道,中央設有100長,68米寬的足球場。場地爲土質,由黃土、爐灰、白灰混合。主樓看臺下,設有休息室、辦公室、棋類活動室、武術練功室。該場地對外開放,供多項目運動員及業餘體校訓練使用。

83歲的哈爾濱八區體育場 ,殘破不堪期待重生

1950年代的室外冰球比賽在八區體育場進行,觀衆站着看比賽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哈爾濱市人民體育場的使用率非常高,據市體育局的統計,每年光接待各單位運動會就達到100萬人次。2003年,該體育場被有關部門定爲危房,列入翻建計劃,除了體育場主樓還繼續供辦公人員使用外,住在這裏的運動員陸續全部撤了出去。2017年,工廠街八區街拓寬,體育場靠八區三巷一側的看臺部分拆除。

83歲的哈爾濱八區體育場 ,殘破不堪期待重生

夕陽中的老八區體育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