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觀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往往能夠看到一些即將處決死刑犯的鏡頭:一個獄卒打開牢門,提着一個大食盒走進牢房,面對神情呆滯的死囚,擺上了一桌酒菜,然後說道:“喫好喝好,好上路了”。這桌酒菜就是古代死刑犯臨死前喫的最後一頓飯了,也就是”斷頭飯“。在給死刑犯的碗裏,官府往往會放上一塊生肉,這是因爲什麼呢?其實這裏大有講究。

”斷頭飯“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楚莊王平定了敖氏家族的叛亂後,要把這個家族的人都處死。在行刑前,爲了安撫和威懾其他士族,也爲了顯示自己的王者風範,就給死刑犯們準備了一頓飯,讓他們喫飽了在”上路”,這就是最早的“斷頭飯“,以後,就流傳了下來。

後來,到了宋朝的時候,”斷頭飯”的形式就固定了下來,並且朝廷還規定了“斷頭飯”的規格,一頓“斷頭飯“要按照5000文的規格來準備。這樣的規格,一般是能夠滿足死囚犯想喫到的飯菜的。對於準備斷頭飯的錢,獄卒們也是不敢貪污的。這時因爲,其一,古代人比較迷信,他們認爲,如果貪污了死人的錢,死囚的陰魂就會纏着他,他就不得安生。

其二,古人認爲,死者爲大,自己不願與將死之人發生爭執,以免被死囚告發。其三,”斷頭飯“是朝廷發給死囚犯的最後的福利,顯示了君王的皇恩浩蕩,所以,獄卒也不敢貪污。其四,古人認爲,其人將死,不管他是不是窮兇極惡的罪人,人死就如燈滅了,他犯下的罪行也馬上要得到懲罰了,但是,作爲人,還是要給與最後的尊重。也希望死刑犯投胎能投一個好人家,所以,獄卒也不會貪污了。

其實,這塊生肉就是給死刑犯重新”投胎”準備的。相傳,人死了之後,都要過奈何橋,過了奈何橋之後,喝下孟婆的“孟婆湯”之後,就忘記了前世所做的事情,就可以再投胎了,至於投胎後,是成爲人,還是成爲畜牲,就看你前世積的德了。然而,人的靈魂,在過奈何橋的時候,會遇到孟婆的惡犬。這頭惡犬會對着人的靈魂吠叫和撕咬,就干擾了人投胎。所以,這塊生肉,是給惡犬喫的。惡犬喫了肉,人才能順利過橋投胎。

另外,死囚犯喫下了這塊生肉,也表示了他認罪伏法。也表示他們承認錯誤,願意接受法律的制裁。時至今日,雖然,有一些國家已經廢除了死刑,但我國還保留了死刑。這樣做,不僅僅是對違法犯罪的威懾,更是對生者的尊重。各位網友,你對此怎樣看,請留言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