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助力推動鄉村振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瞭解,在推動鄉村振興上,壽光市雙王城生態經濟園區牛頭鎮村走出了“志願服務+就業帶動+產業扶貧”新路子,通過紅柳志願服務隊精準對接,緊抓車間落戶,對本村200個家庭的近千名勞動力身體狀況、勞動技能、就業需求等進行深入調查,先後同壽光清雅草編公司、千榕家紡、華昱鞋業、新概念家政職業培訓學校等企業溝通對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時,雙王城生態經濟園區黨工委、管委會進行了市場考察,與壽光市扶貧辦“扶貧愛心超市”進行電商對接,與清雅草編、青島外貿等單位進行業務對接,與蒲公英公益組織合作進行“生機計劃”公益項目培育,初步確定了以來料加工的模式運行,發動農村婦女、賦閒勞動力、老年人等學習草編,成立“草編車間”。

"\u003Cp\u003E壽光市雙王城生態經濟園區牛頭鎮村位於鹽鹼地,農業基礎薄弱。7月16日,記者採訪瞭解到,該村利用當地盛產的蘆葦,因地制宜,從2017年起開設了草編“扶貧車間”,草編產品甚至遠銷國外,讓村裏的富餘勞動力尤其是老弱病殘村民賺到了錢,走出了一條精準扶貧、志願扶貧、穩定脫貧的路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開設草編“扶貧車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16日,在壽光市雙王城生態經濟園區的草編“扶貧車間”裏,幾十名村民正在熟練地製作草編產品,歡笑聲不絕於耳。他們整齊地坐成兩排,面前是鐵框和藤條,藤條在他們手裏來回穿梭,各種形狀的編織品很快成型,有雜糧筐、米桶、坐墊、蒲扇、雞蛋筐等。車間內紅柳志願服務隊的志願者們則不時地穿梭在村民中間,指導他們提升編織手藝,並仔細做好產品數量登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看似簡單的草編制品,卻是村民眼中的香餑餑,也是村裏閒散勞動力的致富之路,這些都是靠紅柳志願服務隊帶頭搞起來的。紅柳志願服務隊是牛頭鎮村的婦女、黨員、村民自發組織起來的,帶頭人就是牛頭鎮村的婦聯主席朱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朱萍介紹,牛頭鎮村是一個有8000多口人的自然村,也是壽光的紅色老區,村裏閒置勞動力多,“村內老、弱、病、殘、婦人數多,爲幫助這些人自力更生,提高勞動技能,我們因地制宜,發展起草編,併成立了草編車間。”朱萍說,爲提高牛頭鎮村弱勢羣體的就業能力,促進牛頭鎮村發展與進步,他們根據村閒置弱勢羣體需求,充分了解困難家庭情況,先後引進了部分就業項目。這裏還有一個天然的溼地,蘆葦、蒲草這些資源也曾經創造過經濟效益,但是大多都是粗放型的加工,經濟效益較低,現在成立的牛頭紅柳草編社,讓這些傳統的草編成了致富的敲門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老人一年收入七八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提及村裏的草編產業,牛頭鎮村不少村民打開了話匣子。他們紛紛表示,正是因爲這兩年發展起來的草編,讓他們多了一份收入,而且還能照顧家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採訪中,68歲的村民王會萍放下手中的活,向記者表達心中的滿足。前兩年,她的老伴腦溢血,喪失了勞動能力,爲了給老伴治病,家中負債累累,她也不得不在家照顧老伴,沉重的家庭負擔加上老伴的醫藥費用壓得她喘不過氣來。就在她一籌莫展之時,牛頭鎮村建起了草編“扶貧車間”,並有紅柳志願隊的志願者進行編織指導。“我加入了草編隊伍,也給我的家庭帶來了希望。因爲有了‘扶貧車間’,我在家門口就能賺到錢,脫貧更有指望,生活也更有盼頭了。”王會萍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72歲的王泮雲和老伴早已經沒有了經濟收入,靠子女的贍養費養老,但如今他們老兩口靠着這曾經不起眼的草編,不僅有了一份收入,還特別有幹勁。“因爲我們當地就有成片成片的蘆葦蕩,爲草編提供了原料。”王泮英說,她年輕的時候做過草編,現在重新拾起這門手藝,一學就會。更讓她高興的是,一年下來,她自己光做草編制品就有7000多元的收入。“以前都是花孩子們的錢,現在我們自己也能賺錢了,也不累,賺多賺少,我們老兩口有了一份收入,不用再跟孩子要錢了,也能減輕孩子們的負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草編產品遠銷國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草編制作是牛頭鎮村的傳統手藝,後來這一手藝逐漸淡出人們視野。不過,近年來隨着國內外市場對草編產品的需求增加,雙王城生態經濟園區抓住機遇,重新挖掘這一傳統工藝,讓其成爲新時代惠民、富民的重要手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朱萍說,如何重拾草編手藝,最初大家心裏都沒底。爲打開這一局面,她帶着大家跑市場,跑客戶,找相關公司對接、考察,請來老師作指導。2017年8月,通過與壽光清雅草編建立合作關係,爲村內的老年人和剩餘勞動力提高技能,增加個人收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時,雙王城生態經濟園區黨工委、管委會進行了市場考察,與壽光市扶貧辦“扶貧愛心超市”進行電商對接,與清雅草編、青島外貿等單位進行業務對接,與蒲公英公益組織合作進行“生機計劃”公益項目培育,初步確定了以來料加工的模式運行,發動農村婦女、賦閒勞動力、老年人等學習草編,成立“草編車間”。該項目迅速得到村民的支持,村裏的7名殘疾人、4名低保戶率先受益,還有100多人普遍受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外,紅柳志願服務隊的志願者們發揚無私奉獻精神,免費幫周邊鎮街羣衆學習技術,對新龍電化福利車間及古城、臺頭、田柳等地幾十個村的殘疾人和農村婦女進行培訓,輻射帶動千餘人加入草編隊伍,切實帶動百姓增收、致富。他們製作出的草編產品不僅在國內暢銷,還遠銷國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助力推動鄉村振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瞭解,在推動鄉村振興上,壽光市雙王城生態經濟園區牛頭鎮村走出了“志願服務+就業帶動+產業扶貧”新路子,通過紅柳志願服務隊精準對接,緊抓車間落戶,對本村200個家庭的近千名勞動力身體狀況、勞動技能、就業需求等進行深入調查,先後同壽光清雅草編公司、千榕家紡、華昱鞋業、新概念家政職業培訓學校等企業溝通對接。目前,已建成運營草編加工、針織品加工、拖鞋製作等“扶貧車間”3個,800餘名本村及鄰村閒暇婦女、殘疾人、貧困戶、老年人實現了在家門口穩定就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時,通過與就業羣衆結成對子,面對面講、手把手教,不斷提高村民的勞動技能,車間產品先後出口到美國、日本及西歐等國家和地區,“扶貧車間”的功能不斷強化。目前,牛頭鎮村10名低保戶完成“摘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壽光市雙王城生態經濟園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爲提升“扶貧車間”的輻射帶動作用,充分利用牛頭鎮村紅色積澱和溼地文化旅遊優勢,當地依託新建成投用的壽光農村幹部學院教學實踐基地,拓展“扶貧車間”與“旅遊景區”“教學基地”的產銷對接渠道,提高產出效益;啓動了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的新“扶貧車間”建設,通過“扶貧車間”與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深度融合,全面打造紅色老區產業振興和居民收入雙提升的示範平臺,實現文明實踐成果持續惠民。 本報記者 鄧永傑\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444513344769281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