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京東過得並不太平,內部和外部都出現了一些問題,市值也是一度暴跌。後期,京東內部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整體的發展開始迴歸正軌,而股價也是不斷上漲。值得注意的是,京東上週發佈的2018年度第四季度財報,更是得到了投資人的認可,市值重回400億美元。截至美股週二收盤,京東股價報收於29.35美元,目前市值爲424.63億美元。

  不破不立,調整後的京東在國內除了保有原先的產品線外,還在大力發展拼購等社交電商業務。並且,京東物流毛利率的提高,也成爲未來營收的關鍵點。數據顯示,在第四季度146億元的淨服務收入中,物流及其它服務收入同比增長高達142%。除此之外,爲了提高品牌影響力以及提升營業額,京東也開始加大海外市場的佈局。

  日前,有消息稱,京東開始在谷歌的電子商務平臺上銷售商品。根據日經新聞的報道,目前在谷歌的電子商務平臺上,京東主要銷售的事其自有品牌Joybuy下的耳機、鍵盤等500種商品。

  對此,京東方面隨後回應稱,這僅僅是早期測試,還沒有正式對外開放。

  京東和谷歌的5.5億美元聯姻

  說起京東和谷歌的關係,還要從去年的618說起。作爲一年一度的京東店慶日,京東和谷歌在當天宣佈一條重磅消息,谷歌將以5.5億美元現金投資京東,雙方將結成廣泛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根據協議,谷歌將獲得27,106,948股新發售的京東A類普通股,發售價爲每股20.29美元,等值爲每ADS(美國存托股票)40.58美元,此價格爲前10個交易日的交易量加權平均價格。

  同時,谷歌和京東將在一系列戰略項目上進行合作,其中一項是在包括東南亞、美國和歐洲在內的全球多個地區合作開發零售解決方案。並且,京東計劃優選一系列高品質商品,通過Google ShoPPing (谷歌購物)在全球多個地區進行銷售。八個多月的時間過後,雙方的合作有了實質性的進展。

  不過,在外界看來,京東與谷歌合作的落地卻稍微有些遲到,如果沒有當初的劉強東事件以及某些環境因素的話,京東或許早就在谷歌平臺上賣貨了。而劉強東在一年前更是公開宣稱,要在2018年下半年在美國市場進行線上銷售。

  誠如當下的國內手機市場,國內電商平臺的發展也遇到了一些“瓶頸”,流量紅利逐漸消失,走出去是提升自身影響力以及營收的必經之路。至於京東爲何選擇谷歌,這點其實並不難理解。一方面,谷歌作爲當下的科技巨頭之一,其平臺技術能力以及海量的用戶是最值錢的資產,也是京東看上的。

  對於電商平臺來說,用戶是核心資產之一,只有有了龐大的用戶數量羣以及活躍度,纔可以說自己有資格去搶奪頭牌。與此同時,京東在供應鏈方面的積累,與谷歌的技術以及用戶相結合,說不定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化學作用。

  另一方面,美國市場對於品牌的認知度很強,非常注重平臺商品的質量。京東選擇在谷歌平臺上賣貨,首先就獲得了一個強有力的背書,除了可以和消費者建立初步的信任之外,也能大大縮短市場拓展的時間成本。

  有意思的是,京東和亞馬遜被外界認爲是模式上最爲相似的兩家公司,這一次,京東藉助谷歌登陸美國市場,也算是在客場對亞馬遜下了挑戰書。此外,曾經在谷歌有過一段工作經歷的的拼多多創始人黃錚此前指出,真正威脅谷歌地位的是亞馬遜,因爲二者本質上都是搜索廣告模式。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京東和谷歌的合作看似也就順理成章了。

  出海賣貨並非首次 東南亞市場已稍有建樹

  京東在美國能否撼動地主亞馬遜的地位還是未知,而在東南亞市場,京東已經取得了一些小成績。2016年3月,京東印尼站開始運營,截止到現在,商品已發展到19個品類、127個子品類,SKU超過35萬,服務超過2000萬用戶,創造了超過4000個就業職位。

  同時,京東在印尼選擇了和國內一樣的發展模式,大部分出售的商品均存放在自有倉庫,配送服務覆蓋7大島嶼、483個城市和6500個區縣。京東方面更是宣稱,未來85%的訂單可以在1天內收到。

  除了印尼之外,去年9月份,京東在泰國的線上零售平臺JD CENTRAL正式上線運營。並且,京東在東南亞地區最先進、最完整的智能倉儲物流中心也在泰國落地,集成了倉儲、分揀、運輸、配送在內的一整套供應鏈服務體系。

  對於電商平臺來說,全球化和國際化是必經之路,一方面是自己實力的體現,另一方面也是促進營收提升以及拓展市場的內在需求。不過,就像是手機行業一樣,東南亞固然有一定的用戶基數,同時競爭壓力小,拓展較爲容易。但是,要想提升平臺的整體影響力以及利潤,還是要看歐美高端市場。

  在投資者的眼中,能夠從國內市場走出來是一個層級,而能在歐美高端市場站住腳跟,那就是另一個層面的意義。這一次,京東藉助谷歌的平臺來進入美國市場,也算是向華爾街的一種證明。同時,劉強東在去年還強調了京東進軍歐洲的決心,並有可能通過收購的方式打開歐洲市場。

  無獨有偶,國內另一電商巨頭阿里巴巴,也在積極的探索東南亞以及歐美市場,甚至要在某些市場的佈局上領先京東。而就在本週一,阿里巴巴B2B平臺與全球最大辦公用品銷售商歐迪辦公(Office Depot)宣佈達成一項合作協議,通過這項合作伙伴關係,阿里巴巴能夠接觸到歐迪辦公的1000萬商業客戶和1800名銷售代理商。

  借船出海 行船還要靠舵手

  搭上谷歌,京東無疑是省了不少事兒,降低了很多市場推廣成本。但是,即便有船出海,能否登岸還要看舵手。不同於東南亞,歐美市場的要求更高,用戶更爲挑剔,拓展也更難。否則,阿里巴巴也不會到現在仍是表現平平。對於京東來說,擁有了關鍵的合作伙伴之後,還要有過硬的內功。

  在美國市場與亞馬遜競爭,京東要有像國內一樣的商品種類以及數量,給用戶能夠提供更多的選擇。不過,前期估計京東很難能夠一步到位,要考慮供應鏈渠道等方面因素,還要對市場進行一定的調查,以提升進貨效率,降低成本。

  同時,面對不一樣的海外文化,在市場推廣時,京東還需要拿出不一樣的策略,不能照搬國內的經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旦得罪了用戶,就很難能夠彌補了。

  而在倉儲物流方面,京東要想保證送貨的速度,必須要花大價錢在當地建立倉儲物流。現如今,國內市場方面,京東正在大力投入線下渠道的鋪設,對資金的需求也很大,國際市場能否有充足持續的資金支持,目前還是一個未知。

  另外,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平臺上商品的質量一定要過關,尤其要杜絕假貨。當京東搭上了谷歌的快船,便離華爾街更進一步,受到的監督也更多,一旦平臺出現商品質量問題,後果不可估量。

  一年前,劉強東曾對外宣稱,京東的原則是,一旦決定做一些事情,就不會限制投入。京東計劃在十年內實現其營收中有一半來自海外市場,在實現目標前,將不斷進行投資。並且,在去年2月份的一次採訪上,劉強東宣佈,京東計劃最快於2019年進入歐洲市場挑戰亞馬遜,目標是在“若干年內”讓服務遍佈歐洲大陸。

  從東南亞,到現在的歐美市場,京東向外展示了海外擴張的決心。只是,每個國家的政策和行業規則不同,擴張並沒有那麼容易。想想當初亞馬遜進入中國的豪言壯語,再看看現在的窘境。未來,京東會是翻版的亞馬遜,還是新大陸的開拓者,就看舵手能否掌控好方向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