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名字,大家都应经比较熟悉了,其实,雷锋最初并不叫雷锋,他最初叫雷正兴,以后改名叫雷峰,在参军入伍后又改名叫雷锋。雷锋生前曾梦寐以求能见到毛泽东主席,而如果雷锋不是意外牺牲,他也很可能在45天后亲眼见到毛主席。2012年3月1日的《中国文化报》刊发文章《关于雷锋的几个新鲜话题:雷锋曾三次改名》,披露了有关雷锋的这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雷锋曾三改其名,每次改名都记录了他的心路历程。他七岁前成了孤儿,新中国成立后走上了一条由儿童团长、政府公务员、农场拖拉机手到工人的道路。

雷锋的原名叫雷正兴,生于一九四〇年十二月十八日,老家湖南长沙简家塘,小名庚伢子。他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从湖南望城来到辽宁鞍山,参加鞍钢建设,并正式改名为雷锋。然而,雷锋刚改名时用的却不是先锋的“锋”,而是山峰的“峰”。

雷锋参军时身高体重不达标,他为何能当上兵

雷锋童年照片

那是在一九五七年二月,雷锋入团后不久,他找到当时的县委书记张兴玉,想把名字改为单字。张兴玉沉思了一会说:“就叫‘雷峰’吧。‘峰’是山峰、是高峰,这会永远激励你奋发努力,攀登高峰的。”这以后,雷锋就开始使用“雷峰”这个名字。

雷锋将“峰”改为“锋”是在一九六〇年四月下到沈阳军区工程兵十团运输连的时候。用冲锋的锋,就是要冲锋在前了。其实,无论是改名前还是改名后,入伍前、入伍后,他向前冲锋的脚步一刻也没停过。

雷锋工作积极主动,总是冲锋在前。雷锋一直都是共和国五六十年代的潮流先锋,他戴红领巾、主动回乡当农民、当政府公务员、学开拖拉机、喜爱拍照片、发表文章、立志当炼钢工人、穿皮夹克、戴手表、参加解放军、学习《毛泽东选集》……

十六岁的孤儿当上了公务员,这段经历,对他日后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县委机关大院内,他能接触到领导又能接触到普通群众,这使他比一般的同龄人要见多识广,使他拥有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在县委书记的介绍下,他与见过毛主席的劳动模范冯健建立了友谊。在县委大院,因他的年龄小,机关多是安排他干一些打扫卫生和跑腿等琐碎的工作,但这些工作,使雷锋慢慢懂得了“螺丝钉”的道理,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并做出成绩来。

一九五八年二月二十六日,十八岁的雷锋来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同年十一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从湖南出发,经武汉、北京,最后到达辽宁鞍山,连续几天的火车之行,是雷锋生命中最漫长的一次旅程,喜爱照相的雷锋为这次旅程留下了两张在天安门留影的珍贵照片。

在北京转车的三个小时里,雷锋来到天安门前。他在天安门前的金水桥上坐了很长时间都不动,这引起了执勤战士的注意。他严肃地走到雷锋面前,告诉他金水桥上不准久坐,请他离开。雷锋很不情愿地站起来,开口问这个战士,你见过毛主席吗?战士回答:“我在这儿执勤快一年了,也没见过毛主席。”雷锋又问道:“毛主席是不是就住在天安门城楼上?”战士说:“毛主席住在中南海,天天日理万机。要见毛主席,得要做出大成绩,是英雄、是模范才成!”

战士的话触动了雷锋,他暗下决心要当英雄。随后,雷锋先在天安门前照了一张手拿编织提篮的全身像。这张照片上雷锋衣帽整齐,额前还露着漂亮的“刘海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拍完这张照片后,雷锋发现有一位青年在天安门广场上骑着摩托车照相,便跑过去借来摩托车在天安门前照了一张。他的姿势前倾,车好像正在飞驰过长安街一样,雷锋一脸灿烂。那时很少见到能在天安门骑摩托车拍照的,而坐在摩托车上留影在当时更是一件时髦的事。

雷锋参军时身高体重不达标,他为何能当上兵

雷锋在天安门前的留影

雷锋在依依不舍中离开天安门之时,也暗下决心:争取再来,来北京,登上天安门城楼和毛主席一起照张相。

雷锋参军时身高体重不达标,他为何能当上兵

雷锋参军前的生活照

事实上,如果雷锋不是意外牺牲,他很可能亲眼见到毛主席。一九六二年六月上旬,雷锋所在的沈阳军区政治部批准雷锋作为沈阳军区代表参加十月一日的国庆观礼。遗憾的是,雷锋在八月十五日因公殉职。

仅差四十五天,雷锋就可以见到毛主席,但他不仅没有见到毛主席,甚至连这个消息都还不知道。

当时,雷锋在天安门前留影时提着一个篮子,但当雷锋牺牲后,全国各大媒体发表这张照片时,雷锋两手是空空的,手中的篮子不见了。这是为什么呢?在当时,提篮上的鲜花图案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东西。这个东西拿在共产主义模范战士雷锋的手中,是不合适的。于是,在发表时,便把雷锋手中的提篮给“技术处理”了。

雷锋来到鞍山,成为了一名推土机手。

一九六〇年一月八日,雷锋通过“走后门”当了兵。为什么说雷锋是“走后门”入伍的呢?这是因为雷锋参军时,身高仅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不能达到当兵所需要的身体标准。为了入伍,雷锋真是花了大心思,还惊动了许多人,甚至连市委书记曹奇也知道雷锋要当兵的事情。不过雷锋的“走后门”,是不送礼的“走后门”,他用自己对国家的热爱、突出的表现打动了部队。在这个过程中,雷锋的“苦难家史”和见缝插针地做诸如打扫卫生之类的杂事,以及在鞍钢工作时的先进事迹等等,这些都让雷锋赢得了部队领导的注意,最终应征入伍。

参考资料:

《关于雷锋的几个新鲜话题:雷锋曾三次改名》2012年3月1日中国文化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康鹏,图片来自网络)

下载齐鲁壹点客户端,关注本壹点号——说古谈今,就能查阅以前的文章并能第一时间看到更新。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