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青青稞酒主要經營青稞酒,深耕北方市場,近些年的轉型和突破發展並不理想,而名氣更大、號稱“保健酒一哥”的勁酒,近來業績增長也有所放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楊承平認爲,勁酒要通過青青稞酒打開西北市場,所以現在入局青青稞酒也是想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67b1d6082ce44dc5a419d2e0127b6fce\" img_width=\"640\" img_height=\"640\" alt=\"淨利同比下降 70%-80%,青青稞酒到底咋了?\"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和茅臺、五糧液、汾酒、古井貢等一二線名酒相比,青青稞酒的業績真是一塌糊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12日晚間,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發佈上半年業績顯示:受白酒行業一、二線品牌衝擊,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比下降 20%-25%; 隨着終端獲取信息的渠道不斷增加,消費者動銷投入增加,營銷推廣費用有所增加;2019 年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同比下降 70%-80%。\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食品君看到這裏終於明白了,青青稞酒把業績不好的鍋甩給了一二線名酒賣的太好,自己受到了衝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01\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引入勁酒過冬\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扭轉頹勢,青青稞酒此前也做了佈局,那就是引入湖北勁酒,來給自己打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6月26日,青青稞酒發佈公告稱,其控股股東青海華實科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華實投資”)計劃在6月26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減持青青稞酒總股本的2.5168%。\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前的5月22日,青青稞酒發佈《關於引入戰略投資者暨控股股東通過大宗交易減持股份的公告》。根據公告,青青稞酒與湖北正涵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湖北正涵”)簽訂了協議,湖北正涵擬通過受讓華實投資3%的股份,成爲青青稞酒的戰略股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開資料顯示,湖北正涵股東結構爲吳少勳持股99%、勁牌有限公司(下稱“勁牌公司”)持股1%,而吳少勳手裏也同樣握有99%的勁牌股權,是勁牌公司的實際控制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青青稞酒主要經營青稞酒,深耕北方市場,近些年的轉型和突破發展並不理想,而名氣更大、號稱“保健酒一哥”的勁酒,近來業績增長也有所放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53年,勁牌有限公司誕生在青銅故里湖北大冶,歷經六十餘年的穩步發展,現已成爲一家專業化的健康食品企業。目前,公司擁有保健酒、白酒和生物醫藥三大核心業務,以及“中國勁酒”、“毛鋪苦蕎酒”兩大自主品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目前,中國勁酒已在國內市場實現了全覆蓋,並銷往韓國、日本、歐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開數據顯示,勁酒的銷售額已經超過百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行業內猜測,勁牌公司入局青青稞酒,或是“抱團取暖”,都是爲了尋求打破困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02\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雙方早已“曖昧”\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於此次交易,勁牌公司企業品牌部部長譚青回覆《財經國家週刊》記者,與青青稞酒的交易並不是與勁酒的合作,只是投資公司的單純商業投資,與勁牌公司無關聯,因此不便接受採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從過往來看,勁牌公司與青青稞酒的關係早已經是剪不斷理還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6年,青青稞酒全資子公司西藏天佑德就曾與勁牌子公司毛鋪健康酒業、西藏天麥力簽署合作協議,共同設立了西藏納曲青稞酒業有限公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7月,青青稞酒發佈公告稱,公司副總經理王君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職務,同時,聘任魯水龍、張芬軍爲公司副總經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開資料顯示,魯水龍和張芬軍均是勁牌公司出身。魯水龍曾任勁牌有限公司區域營銷總監;張芬軍曾任勁牌有限公司區域營銷總監、銷售總監,勁牌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保健食品事業部總經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有媒體報道,2017年,青青稞酒的一線營銷團隊開始“換血”,勁酒的大區經理大面積接管了青青稞酒的一線業務。對此,勁牌公司方面沒有作出回應,一位接近青青稞酒的行業人士告訴本刊記者,人事調整確實一直在進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共同建廠,到人員優化,再到最近的持股,一方面是爲了勁酒的發展,藉助青青稞酒的生態白酒概念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另一方面是通過青青稞酒的資本化經驗完成勁酒的資本化戰略。”白酒專家蔡學飛分析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此次青青稞酒大股東再次減持,再一次引發行業內聯想。有不願署名的行業人士對食品君表示,不排除勁酒在資本層面繼續增資的可能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03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勁酒“老化”\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勁牌系資本進入青青稞酒,與其說是助力困局之中的青青稞酒,不如說其實是勁牌公司的一場“自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財務數據顯示,勁牌公司2017年實現銷售收入爲104.9億元,銷售收入增幅爲13.84%,而到了2018年,勁牌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1.51%,增長幅度開始放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與之對比,從整個保健酒行業來看,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保健酒行業市場規模已經達到356.4億元;同期市場總體需求量從2017年的82.92萬千升增加到91.18萬千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白酒專家楊承平對食品君表示,勁酒增長速度放緩,主要是因爲保健酒品類已經看到天花板,而作爲行業龍頭,勁酒一枝獨秀,缺乏競爭對手,可能導致了企業的疲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蔡學飛則認爲,勁酒增長放緩的原因除了整個保健酒市場本身容量有限,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勁酒已經完成了整個保健酒市場壟斷性佔有,出現了一定的業績調整。勁牌旗下苦蕎酒發展放緩,紅標有老化的傾向,金標尚在培育,整個中國酒類市場分化明顯,勁酒也難免存在着業績壓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於業績增長放緩的問題,譚青對食品君表示,產品的發展和成長有快有慢很正常,也是符合市場經濟規律,也與企業自身發展理念緊密相連,持續健康發展纔是勁牌公司發展的總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值得注意的是,在業績增長放緩的背景下,勁牌公司也在不斷作出調整。比如今年3月,勁牌公司下發通知,對中國勁酒系列產品的終端價格體系進行了統一提價。此舉雖有爭議,但對於梳理清楚價格體系,改善經營效益也有一定助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04\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勁酒壓力也不小\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內部經營壓力,勁酒業績增速放緩背後,還與外部競爭壓力不斷加劇有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前瞻產業研究院的資料顯示,隨着保健酒市場壯大,衆多白酒企業也開始加入競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例如,茅臺保健酒主推茅臺不老酒、茅鄉酒、笨人煮酒、神來醉等,背靠茅臺,獲得較快發展,2017年和2018年分別實現銷售收入3.85億元和11.04億元,各項經營指標屢創新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山西汾酒更是早在2014年就斥資24.06億元實施保健酒擴建項目,計劃將旗下竹葉青打造成中國保健酒第一品牌;五糧液也以龍虎酒和黃金酒爲依託,加入中高端保健酒戰場,擠壓勁酒的市場空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與此同時,勁酒重點佈局的小瓶酒市場,競爭對手名單也在不斷擴大,傳統競品小郎酒、二鍋頭等加大了營銷力度,後起之秀江小白通過更年輕化的營銷手段迅速打入年輕消費市場,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推出的小瓶裝產品相繼上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在南方一些省份走訪時發現,勁酒在零售市場和餐飲市場的佔有率遠不及從前,曾經在小酒市場一枝獨秀的勁酒,市場上可見的競爭品牌明顯增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消費者對食品君表示,勁酒的市場大部分被江小白搶走,相比於品牌老化的勁酒,江小白更會講故事,更會抓住年輕人的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蔡學飛告訴食品君,勁酒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主要源自三個方面。首先,市場變得更加多元化,許多一線酒企和區域龍頭酒企也加入保健酒競爭;其次,產品類型在發生變化,以前的保健酒以喝少、喝好爲賣點,現在正在逐漸向大瓶酒發展,產品類別更加豐富;最後,整個市場的競爭主體也在發生變化,一線酒企的產品正在逐漸取代貼牌、品牌運營商產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05\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借青青稞酒北上\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增長受困的情況下,勁牌系入局青青稞酒,更像是一次戰略性佈局,勁酒看上的,正是青青稞酒深耕的北方市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資料顯示,青青稞酒主營業務爲青稞酒的研發、生產、銷售,主要產品含互助、天佑德、八大作坊、永慶和等系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青青稞酒在2011年登陸中小板,但由於上市後無法打破渠道限制,青青稞酒最終也沒有走出西北市場,未完成全國佈局。其2018年年報顯示,青青稞酒營收的75.91%,利潤的80.64%均來自青海省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以目前勁酒的發展來看,北方市場一直是勁酒的增量市場。但多年來勁酒的北方市場培育一直表現平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位北方某省的白酒經銷商告訴記者,從一線來看,勁酒在北方市場發展確實一般,銷售情況並不好,經銷商的數量也很少,主要還是保健酒品類不被接受的原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位行業內人士認爲,勁酒是保健酒市場名副其實的全國性品牌,但主要戰場仍然侷限於江南市場,這主要是由於中國南北飲酒差異性比較大,特別是對於藥酒等的認知不同,勁酒可能需要進行長時間的口感與市場教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9 年上半年,青青稞酒的銷售區域繼續聚焦西北市場,重心持續保持在覈心市場青海、甘肅,品類聚焦青稞白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楊承平認爲,勁酒要通過青青稞酒打開西北市場,所以現在入局青青稞酒也是想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目前青青稞酒的表現來看,勁酒的算盤要實現估計難度很大。\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443876344915610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