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專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王海京:應加快航空醫療救援建設並建立保險機制

隨着我國航空醫療救援需求的不斷增長,目前已有一些機構引進了專業醫療飛機,並在國內外航空醫療救援中開始發揮作用。但是,與不斷增多的航空醫療救援需求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

新京報專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王海京:應加快航空醫療救援建設並建立保險機制

資料圖片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王海京在兩會期間建議,現有航空醫療急救機構在運行中還存在諸多困難,應加快航空醫療救援建設,並建立相應保險機制,讓航空醫療救援真正惠及大衆。

我國航空醫療救援剛起步 諸多困難待解決

近年來,隨着國民外出旅遊人數的不斷上升,我國公民在境內外遇險、突發疾病後的長距離大跨度醫療急救需求不斷上升。在突發意外時如何能從危險中把人“救出來”、“轉出去”並得到有效救治,已成爲不可迴避的話題和人民羣衆的迫切需求,而專業航空醫療救援無疑是快速有效處理此類情況的最佳途徑和手段。

作爲目前國內最專業的航空醫療救援團隊之一,中國紅十字999專業航空醫療救援機隊擁有兩架救援直升機、兩架救援固定翼飛機、兩輛救援專用車和100餘人的航空醫療救援隊,能夠滿足全球航空救援需求(新京報2018年9月曾報道)。

但是,王海京指出,航空醫療救援在我國尚屬起步階段,建設滿足人民羣衆需求的航空醫療救援體系的氛圍還沒有形成,現有航空醫療急救機構在運行中還存在諸多困難。他建議,應出臺政策、營造氛圍,鼓勵有能力的機構開展航空醫療救援業務,科學規劃整體佈局,加快推進我國航空醫療救援事業發展。

同時,應制定相關標準,規範航空醫療救援行爲。目前國內多家機構開展了航空醫療救援業務,但水平參差不齊。從資質上看,部分企業並不具備醫療資質,也無專門的航空醫療人才團隊。設備設施方面,大多數使用普通民用航空器進行臨時改裝。上述情況會帶來諸多醫療安全和飛行安全隱患。爲此,王海京建議,制定航空醫療救援相關標準,尤其是飛行器標準,對行業進行規範。

此外,醫療救援飛機在執行任務中遵循的是我國通用航空的飛行審批程序,相對而言程序較爲複雜,影響了救援效率。“救人如救火”,王海京建議在航線申請、起降時間、機位等方面簡化審批流程,給予執行救援任務的醫療飛機優先保障,確保航空醫療救援高效進行。同時,各地機場應將搶救人員生命的急救飛行與公務飛行明確區分,嚴格執行民航局有關規定,對急救飛行予以免收航空性業務收費,進一步降低急救飛機運行成本,減輕患者負擔。

建立保險機制讓航空醫療保險救援更可及

航空醫療救援無疑是快速有效處理此類情況的最佳手段,但航空醫療救援居高不下的高額費用,導致大多數羣衆無法享受到航空醫療救援帶來的高效便捷。作爲航空醫療救援的先行者,北京市紅十字會999急救中心早已開始了探索。999與多家保險公司合作,推出了面向國際國內的航空醫療救援保險服務產品,使更多百姓享受快捷高效的航空救援服務,讓改革創新的成果惠及普通民衆。航空醫療救援保險服務產品分爲很多種類,價格從幾百元到上萬元不等,這其中還有短期保險。

而在西方發達國家,則是通過航空醫療救援保險產品來帶動、支撐航空醫療救援服務,從而建立了較爲完備的航空醫療救援體系,讓航空醫療救援惠及普通大衆。如美國,基於超高的商業保險覆蓋率,每位公民購買的商業保險裏都含有航空救援服務;歐洲國家主要採用會員制與公益結合的模式,在國家強制社會醫療保險之外,大力推動商業化的航空醫療救援保險產品,鼓勵大衆積極加入航空醫療保險會員,帶動了航空救援體系的良性健康發展。

但是,王海京指出,商業保險公司在航空醫療保險領域滲透率不足、險種適配度不高、覆蓋範圍小。國民自身出境保險購買意識的缺失,導致我國公民出境遇突發事件時無法通過保險享受航空醫療救援服務。少數購買航空醫療保險的人羣,也往往只能選擇西方國家保險公司的產品。而事實上,一旦境外出險時,西方國家的保險公司也往往會進行二次分包,選擇我國航空醫療救援團隊實施救援。這無形之中提高了患者付出的救治成本,並使救援流程複雜化,“我國目前航空醫療保險的空缺,影響了航空醫療救援作用的發揮。”

爲此,王海京提議,借鑑國際經驗,推出面向國際國內航空醫療救援保險服務產品,同時出臺我國出境公民航空醫療救援強制保險,切實保護出境人員生命和健康,使國人在國內各個城市、各個國家,一旦突發意外或疾病都能享受專業的航空醫療救援服務。

記者 :王卡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