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網訊(趙鳳婕)“忠誠和敬業並不僅僅有益於公司和老闆,最大的受益者是我們自己,是整個社會。一種敬業的責任感和對事業的高度忠誠,一旦養成,會讓你成爲一個值得信賴的人,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

——《致加西亞的信》

“如果有一本書,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輩子,那一定是“她”——《致加西亞的信》。”高新區外國語小學副校長陳家全說,自20年前第一次讀到這本書後,他便一發不可收拾的愛上了“她”,爲了表達自己的喜愛,他還給自己起了一個洋氣的英文名Garcia(加西亞)。

高新區外國語小學副校長 陳家全

一名體育老師的堅持與夢想

1998年,畢業於鄭州大學體育學院的陳家全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教育這條漫漫長路,成爲寢室8名室友中唯一的老師。雖然教師這份職業非常穩定,但是工資很少,因此當時選擇當老師的大部分是女性。陳家全因爲從小就喜歡孩子,又熱愛體育,畢業後便被分配到鄭州中學附屬小學教體育,成爲全校爲數不多的男老師。

剛當老師那一年,學校連個像樣的操場也沒有,不規則的形狀、坑坑窪窪的泥土地面,整個操場就只有幾棵蒼老的柳樹和一個破舊的籃球架。每次體育課學生站隊,陳家全必須得事先用粉筆畫好位置才能站的整齊。

面對如此情景,陳家全十分無奈,一方面他要保障學生安全,另一方面還想把體育課上的有聲有色,讓學生在繁忙的學習之餘可以短暫放鬆心情,盡情玩耍。經過幾天的反覆琢磨,陳家全終於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爲什麼不能把操場上那些障礙物變成學生訓練的工具呢?比如,利用操場上的幾棵柳樹之間的相同距離,變成跑步接力賽的接力點;把地面上的大坑小坑變成學生做遊戲的場地等。

陳家全獨特的教學方式受到了學生極大地歡迎,大家每天都盼望着能早點上陳老師的課,希望跟他一起在操場上盡情的揮灑汗水,陳家全也在與學生的相處中對教師這個角色有了更深的認知。

那些年的籃球友誼賽

與其說陳家全是體育老師,不如說他是學生的玩伴。在他剛參加工作那一年,學校打算組建一支籃球隊,因爲體育老師緊缺,陳家全理所當然被學校委以重任,成爲這支籃球隊的創始人。

畢業籃球友誼賽

那個年代不比現在,在當時的大教育背景下,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文化課,像籃球這種興趣愛好在家長眼中就是不務正業,因此籃球隊剛開始組建並不順利,第一批隊員也只有七八人。但是這並不影響陳家全想把籃球隊做好的熱情,他每天早晨、下午都會帶學生在操場上訓練,爲了不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他還設計了很多趣味訓練,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取得最有效的成果。

經過陳家全堅持不懈的努力,第一批隊員從最開始連球都不會拍,到後來愛上籃球、參加學校比賽,這中間大家都付出了很多。後來籃球隊逐漸壯大,發展到二十餘人,陳家全就想利用籃球隊的優勢舉辦一場籃球友誼賽,以籃球的方式歡送即將畢業的六年級學生。他還邀請了學校舞蹈隊作爲拉拉隊,爲比賽增添色彩。在陳家全的精心設計下,籃球友誼賽辦的有聲有色,並且學校每年都會舉辦這樣一場比賽。儘管後來陳家全已經調離鄭州中學附屬小學,但是籃球友誼賽作爲學校的特色文化一直傳承至今。

陳家全總說,是教師這份職業改變了他,以前他是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的害羞男孩,當了體育老師之後,他每天帶着學生們在操場上打球、跑步、遊戲,玩的滿頭大汗,慢慢地他的性格變得開朗了起來,話也多了,連學校老師也說他與剛來時相比判若兩人。

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後來陳家全被調到高新區教體局負責全區的德育工作,儘管已經脫離了一線老師的隊伍,但是那隻陪伴了他十幾年的哨子還一直掛在他的鑰匙扣上,每當想起曾經那些可愛的學生,他都會輕吹一聲哨子彷彿他們就在眼前。

不管是作爲體育老師,還是德育研究員,陳家全始終不變的一點就是“堅持”,堅持鍛鍊身體、堅持自學英語,堅持撰寫博客......他相信一切有意義的堅持都是有價值的,也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穫。

二十年如一日,陳家全始終堅守着《致加西亞的一封信》這本書中的精神:忠誠、信念、敬業、勤奮,在這種精神的踐行下,他從一名體育老師成長爲一名副校長。2014年,陳家全被調到高新區外國語小學擔任副校長,以學校管理者的身份再次返回校園,陳家全的肩上多了一份責任與重擔,如何幫校長分憂解難,如何規劃學校與學生的未來發展等,這些都是他需要考慮的問題。

2015年,學校與新東方教育集團合作,開設了法語社團課程,瞭解法國的風俗習慣和歷史文化等。2016年11月,學校與美國格蘭德島學校(Grand Isle School)正式簽訂了友好學校協議,兩校間展開教師互訪,學生暑期交流和引進英語課程等合作項目。學校還聘請澳大利亞外教老師,並引入了英文原版口語教材(Get smart)。

國際留學生走進外小

陳家全代表學校參加國際友好協議

參加中美校長論壇活動

走進贊比亞學校進行訪問交流

2017年陳家全又肩負起高新區外國語小學朗悅校區執行校長的重任,對於新學校的管理,陳家全堅持“112”管理模式,打造“齊驅出彩 和而不同”校區發展目標。爲實現這一目標,學校組建了幹部隊伍和教師隊伍,並實施以“分享、交流、共商”爲主題的部門例會和年級例會,提倡“開口即貢獻,分享即成長”,讓幹部和教師在分享中交流,在交流中成長。

朗悅校區自成立以來,一直以培養有責任、能自主、善創新的優質“小嫩芽”爲目標,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學校爲孩子們營造有趣、有互動性的校園文化及學習環境,在教學樓走廊內和校園裏分別製作了十幾種“益智類”和“運動類”地面遊戲,方便學生在課間及課外活動時間,隨時隨地進行趣味活動。

色彩各異又富有童趣的走廊文化,簡潔、實用的公共閱讀區,以及學生每天必經之處的“小主人我在這兒”失物招領處,處處都體現出有趣、有互動性的校園環境文化,也彰顯了學生纔是學校的主人的理念。

喚醒每個孩子的內在潛能

陳家全認爲,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定要充分尊重每個孩子的天性,發揮他們的特長,去喚醒、點燃、激發每個孩子的優勢,讓他們感受到自身的價值。當然這一切不僅需要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也至關重要,只有家校共育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爲了形成良好的家校共同體制度,學校開設了家長講師團課程、家委會日常辦公制,家長志願者服務等措施。家長講師團課程即是讓家長利用自己工作中的特長,如書法、手工、國畫、拼盤等,資源整合,家長經過競選每月輪流到班級給學生上一堂生動形象的實踐課,這個過程不僅增進了家長對學校的瞭解,豐富了學生的課程,還極大地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激發了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深受家長與學生的喜愛。

駕校共享 書法交流活動

雙語體育課展示彙報

陳家全認爲要成才必須先成人,爲了培養學生的優秀品格,高新區外國語小學將自省、節儉、環保、公益、勤勞、自信、友善等12個德育主題,融入到12個月份,每個月份一個主題。月度主題作爲當月出彩目標,日積月累,評選出年度出彩人物,以潛能激發,榜樣帶動,內化行動,形成“學榜樣、展才華”的優良校風。

一所學校的發展與學校的特色文化息息相關,英語作爲高新區外國語小學的辦學特色,學校構建了全面+特長的外語課程體系,並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開發並實施了系列校本課程,如學生必修課程——《典範英語》、《英語流利說》;選修課程——中英文小導遊、風箏少年兒童英語劇、英語演講等,充分滿足學生個性化成長的需求。

近些年,創客教育慢慢走進學校,成爲學校育人的新載體,高新區實驗小學開設了《科學魔力小博士》、《科技社區基地》、《風暴機器人課程》、《小愛迪生髮明》、《激光雕刻》等課程,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爲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埋下興趣的種子。

陳家全認爲,未來的社會是屬於有創新能力的新一代年輕人,作爲教育工作者責任重於泰山,使命大於一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