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冶家村借助六盘山森林公园等景区的区位资源优势,抢抓“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机遇,先后与美丽村庄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项目、20公里旅游服务带建设相结合,实施了农家乐提升工程,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成立冶家村旅游观光合作社和冶家农家乐管理有限公司,引导村民树立全民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理念,形成“人人都是旅游环境、户户都是旅游项目”的生动局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固原市西南新区“四个一”林草产业试验示范园建设用地1000亩,共种植特色经果林、城市绿化景观苗木、六盘山特色花灌木和观赏草等66个树(花草)种147个品种61万余株苗木。

"\u003Cp\u003E来到固原市采访,记者们深深为新农村建设的“固原智慧”所折服,这里每乡每村都有自己脱贫致富的特色做法,一村一策。而更令记者们惊讶的是,脱贫致富给当地农村人居环境及乡村治理带来巨大提升,不仅仅是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更加饱满,美丽新农村面貌令人欣喜万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西南新区:种出风景、种出产业、种出财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9日下午,记者团首先来到固原市西南新区,映入眼帘的是五彩缤纷的花海,嫣然妩媚的月季、垂丝海棠,浓香扑鼻的百合,还有笔直、墨绿的行道林木苗......让记者仿佛不是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园”的北方采风,而是在“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的南方游览!这是该新区实施“四个一”林草产业试验示范园之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7年6月,自治区提出实施“三大战略”的宏伟目标,对固原作出“生态优先、富民为本、绿色发展”的科学定位。固原市委、政府审时度势,在认真调研、深化市情认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生态与经济并重、山绿与民富双赢的发展思路,启动实施“四个一”林草产业试验示范工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四个一”林草产业试验示范工程,即:“一棵树”,通过试验示范,找准适合本市可大面积种植、能够形成产业的经果林,长远解决民富问题;“一株苗”,选准适宜区域气候特点、有市场前景的六盘山特色苗木树种;“一枝花”,重点选育适宜本市种植的景观花卉,解决城市绿化和美丽乡村建设色彩单一问题;“一棵草”,找出适宜大面积种植的既有经济价值,又有观赏价值,既能与草畜产业结合,又能与全域旅游结合,还能培育蜜源的地被植物,使大地变绿变美、群众增收致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固原市西南新区“四个一”林草产业试验示范园建设用地1000亩,共种植特色经果林、城市绿化景观苗木、六盘山特色花灌木和观赏草等66个树(花草)种147个品种61万余株苗木。引进三家公司分3个园区建设。园区建设采取“政府主导、企业投资、科技支撑、闽宁协作”的建设运营模式,由政府提供土地,承担基础设施建设,并给予项目、资金、技术支持;企业自主投资、自主经营;由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省农科院等组建专家服务团队,为“四个一”工程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姚磨村:冷凉蔬菜跨越千里走上南方餐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记者站在一眼望不到边的姚磨村冷凉蔬菜基地,虽然感到丝丝凉意,但是基地大棚里绿油油的菜心却正迎来采摘季,这些菜心均将销往广州、深圳和香港等地,走上千里之外的南方餐桌,价格不菲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样是种蔬菜,这个冷凉蔬菜产业究竟有什么不同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彭堡镇副镇长、农村致富带头人姚选告诉记者:“首先我们打造了蔬菜的预冷保鲜、制冰生产线、泡沫箱生产线、蔬菜分拣包装的冷凉蔬菜全产业链;其次我们所用的设备及场所都是高标准、自动化、高科技的,无土栽培技术、温室智能管理、仓储智能管理系统等,实现蔬菜生长、存储环境的实时监控;再者,我们严格按照最高标准的绿色无公害有机蔬菜种养,全过程中采用植物源农药进行绿色防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0年以来,姚磨村所在的彭堡镇充分利用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水资源丰富和多年蔬菜种植传统的优势,采取“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普通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先后建成3个万亩和4个千亩冷凉蔬菜基地。全镇2019年冷凉蔬菜种植达到4.8万亩以上,共吸纳10个行政村4650户农户参与蔬菜种植,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8亿元以上,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5000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冶家村:六盘山下农家乐“乐”农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41岁的冶三成是冶家村“巧媳妇庄园”的老板,也是泾源县泾河源镇远近闻名的农村旅游致富带头人。从2007年开始,他就“瞄准”农家乐,12年来,前后为庄园投资300多万元资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外,冶三成开展农家乐之余还运用废旧轮胎、稻草等可回收物制作艺术品,一开始只是在自家院子里制作,如今这项特殊的工艺已经被搬进冶家村扶贫车间,带动村里2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起,将生意做到了徐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冶家村借助六盘山森林公园等景区的区位资源优势,抢抓“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机遇,先后与美丽村庄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项目、20公里旅游服务带建设相结合,实施了农家乐提升工程,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成立冶家村旅游观光合作社和冶家农家乐管理有限公司,引导村民树立全民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理念,形成“人人都是旅游环境、户户都是旅游项目”的生动局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据悉,目前全村共建设“农家乐”135户,启动经营110户,从业人数320人,床位2420张,一次可容纳3500人就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士村:经济合作社带民脱贫致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11日,记者团刚刚走进隆德县凤岭乡李士村,醋香、胡麻油香就飘入鼻腔。走进油坊车间,一根粗长厚重的松木“冲”进眼球,松木一端系着两个石碾,一段搭在胡麻粉上,重压之下,清油不断被挤压出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士村采用传统技艺榨油,从炒油籽、磨油籽、踩油饽、蒸油、包坨、到榨油,六道工序全部人工完成,在确保胡麻有机成分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出油,保证油品的同时,又能保留胡麻的香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村民齐国玺说:“我原来在外面打工,自从我们村上办了这个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油坊,我就在这干,一月能挣3000块钱,还能照顾到家里,我觉得很满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士村探索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投改股)试点工作,成立隆德县凤岭乡李士村股份经济合作社。2018年,整合资金210万元资金,改造6幢闲置校舍,建成昌信农家超市、凤河醋厂、意兴油坊和小杂粮磨坊,并组建农机服务队。目前,5个经营实体已实现净利润21.9万元,年净收益37万元以上,全村286户常住户户均可分红880元以上。现在老手艺榨的香油、酿的香醋,带动老百姓蹚出了一条致富路,小山村“蜕变”成“幸福村”,远近闻名。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徐缓\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442914879157094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