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ONLPI7fV2KAk\" img_width=\"640\" img_height=\"292\" alt=\"如果没有这一个黑人,很难说有金庸\" inline=\"0\"\u003E\u003Cp\u003E作为当代武侠小说宗师,金庸认为中国最早的武侠小说来自于唐人传奇,比如裴铡这一篇《昆仑奴》。”\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ONLPv26FlyBC\" img_width=\"640\" img_height=\"410\" alt=\"如果没有这一个黑人,很难说有金庸\"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如此剽悍的昆仑奴,并不是主流。

"\u003Cp\u003E1\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努力播种就一定会有收获,对于东晋会稽王司马昱而言,只不过是一碗鸡汤。他本来才情满满,说过“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这样的金句,让一千多年后的皇阿玛乾隆佩服得不行。但他的遗憾,就是生了五个儿子统统早亡之后,从此不见儿子来报到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但司马昱的时代,没有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接班人。他广纳姬妾,希望广种薄收,但整整十年都居然不见一个儿子。所谓病急乱投医,他觉得自己已经足够拼命,那么不生儿子就不能再以科学来解释,只能求助玄学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找看相的而不是妇科大夫来检查姬妾,看完了之后术士摇头,说要生儿子都办不到。既然来都来了,就继续接着看家里的侍女奴婢,希望能有意外发现。轮到一个织坊小侍女时,术士宣布:就是她——她指定能生儿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关于这名叫李陵容的小侍女,多种历史文献不约而同地齐声记载:黑。\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ONLOi4qrjVbH\" img_width=\"640\" img_height=\"463\" alt=\"如果没有这一个黑人,很难说有金庸\"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晋书》上说她“形长而色黑”,《资治通鉴》说她“黑而长”,《续晋阳秋》说她“形长色黑”……就因为黑得与众不同,同伴们都叫她“昆仑”。也就是说,早在东晋时期,昆仑就已经是黑人的指称。这个昆仑并非指西北方向的昆仑山,而是南辕北辙的东南亚热带——那里来的人皮肤黑。教授李文实认为,昆仑本身是一个译名,原仅指山脉,后泛指中印半岛及南洋诸岛地区。其语源出自今阿尔泰语系,故凡言黑均谓昆仑,如昆仑国,昆仑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以白为美的东晋,要妻妾成群的司马昱去宠幸一个卑微下等小黑女,也算难为他。但生儿子的大局为重,司马昱最终克服了心理压力,“帝以大计,召之侍寝。”不知是玄学显灵、还是司马昱自己的心理暗示起了作用,反正三年内李陵容就生了两个儿子。后来司马昱成了简文帝,李陵容也母凭子贵当上了皇太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为李陵容的出身不可考,所以谁也不知道她究竟只是天生肤色偏深呢、还是本身就是来自异域的昆仑黑女。如果是后者,那她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货真价实的黑人皇太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东晋之后是宋齐梁陈的南朝,此时豪门大户中已有黑人奴隶,称为昆仑奴。《资治通鉴·宋纪》记载,宋孝武帝刘骏“宠一昆仑奴”,对手下不满意的时候就让他拿着棍棒殴打大臣,自尚书令柳元景以下没有谁能幸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实从公元3世纪开始,如今的印尼、马来半岛一带就已经是亚洲最大的奴隶市场,贩卖的黑奴多有流向中国的。这种东南亚黑人属于尼格利陀人种,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尼格罗种黑人不同。他们普遍身材矮小,成年男性平均身高在1米5左右,跟身材高大威猛的非洲黑人一比,差别一目了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到了盛唐时期,昆仑奴完全成了长安的标志性风景线,跟新罗婢女一样几乎是豪门大宅的标配。虽然大部分昆仑奴都是矮小而性情和善的亚裔,但也有个别身材伟岸的非裔,这是被阿拉伯人拐卖来长安的。在《长安十二时辰》里,地下城城主、昆仑奴葛老的身板一看就不是亚洲人。\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ONLPI7fV2KAk\" img_width=\"640\" img_height=\"292\" alt=\"如果没有这一个黑人,很难说有金庸\" inline=\"0\"\u003E\u003Cp\u003E作为当代武侠小说宗师,金庸认为中国最早的武侠小说来自于唐人传奇,比如裴铡这一篇《昆仑奴》。小说主角是一名叫做“磨勒”的昆仑奴,他在崔生家里服务。崔生去看望患病的权臣,一名身穿红硝衣的美貌侍女临别送他出门时伸出三个手指、连续翻了三掌,又指了指胸前的小镜子,说“记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崔生回家就患上了单相思,茶饭不思形销骨立。磨勒问明原因,听崔生说他猜不透红硝女的暗示,不禁笑道:“这有何难?三个手指是说权臣家有十院歌姬,她是第三院的;反掌三次,代表十五;镜子是说十五月圆如镜,期待相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昆仑奴破谜这个梗,后来被吴承恩化用到了《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拜师身上。总之十五那晚,磨勒先背着崔生飞过权臣家的十多重院墙,与红硝女相会;等两人决意双宿双飞时,他又背着两人飞过十多重院墙出来。\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ONLPc90QMMDQ\" img_width=\"640\" img_height=\"497\" alt=\"如果没有这一个黑人,很难说有金庸\" inline=\"0\"\u003E\u003Cp\u003E不管磨勒身高一米五还是一米九,背着人还能翻墙,他的轻功一定给了后来的金庸不少启发。权臣派了五十名士兵要抓磨勒,磨勒手持匕首飞出高墙,箭矢如雨之下毫发无损,顷刻间不知去向。十多年之后,据说有人发现他在洛阳集市卖药,而面貌还跟从前没什么差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于是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说:“《昆仑奴》一作,也甚可注意……这可见唐系国内,所含纳的人种是极为复杂的,又其和世界各地的交通,也是极为通畅广大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小说中昆仑奴是轻功盖世的武林高手,现实中昆仑奴也不容小觑。公元684年,唐朝的广州行政长官都督路元睿,就是被一群昆仑奴直接KO掉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唐朝时,广州的对外贸易已经极其发达,而贸易就难免牵涉到收税。如果是清官,就按正常规矩收;如果是贪官——不乱收税、不收重税都不配叫贪官。而路元睿,很遗憾并不是清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不可能亲自去船上收税,都是手下马仔去干。现在有一艘不懂潜规则的外国船来了,手下按惯例去盘剥,外国船一算要亏,于是决定告官。向谁告发申冤呢?裁判员路元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胸有成竹的路元睿一听,马上吩咐来人啊,拿大枷来,给这些不守法纳税的奸商们戴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平时都是这么操作的,这天却出了大事。司马光《通鉴》记载,“群胡怒,有昆仑袖剑直登听事。”不但路元睿当场被宰掉,就连身边的十余名文职和保安也被杀死。然后黑人们全身而退,“登舟入海,追之不及。”\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ONLPv26FlyBC\" img_width=\"640\" img_height=\"410\" alt=\"如果没有这一个黑人,很难说有金庸\"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如此剽悍的昆仑奴,并不是主流。由于出生于海岛地带,昆仑奴几乎个个水性精熟。《太平广记》上说,唐代宰相李德裕的珍宝不慎落入深水,全靠昆仑奴潜水才打捞上岸。本来是难得的职业技能,结果却成了无良人士娱乐消遣的项目:你不是水性好吗?我就专门把玉剑丢下海,你给老子下去找——找得到大家图一乐,找不到就别起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唐朝衰败之后,昆仑奴没有盛唐时普遍了,但依然长期存在直到明朝。“昆仑”也一直被用作“黑”的代称,例如宋朝沈括的《梦溪笔谈》里就描述中毒后的反应,“举体黑如昆仑,自谓必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什么明朝之后昆仑奴逐渐消失了?一是因为明朝颁布禁海令,禁绝对外贸易包括奴隶在内;二是因为此时欧洲殖民者已经来到东南亚殖民,他们在当地建立种植园,强迫当地人为其提供农产品。这样一来,自古即存的奴隶贸易就渐渐让位于殖民种植业。曾经被贩卖漂洋过海的当地黑人,成了欧洲人种植园中的劳工——然而一样是被奴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昆仑奴进入中国开始,国人对其的总体认知通常是温和、忠诚而靠谱的正面形象,但有时也难免夹杂一些对异族的偏见。例如《大明宫词》里,太平公主所见的昆仑奴就是一副黑又硬的狰狞模样。\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ONLQEZ6uJNI\" img_width=\"640\" img_height=\"360\" alt=\"如果没有这一个黑人,很难说有金庸\" inline=\"0\"\u003E\u003Cp\u003E五六百年后国门重新打开,一度宣传亚非拉大团结友谊遍天下,所以此时的黑人,在国人的心目中往往是热情淳朴、能歌善舞。直到改革开放之后,越来越多的黑人进入中国,认知才开始重新起了变化。既有认为他们友善亲和的,也有觉得他们懒惰不善的。黑人众多的地方,也难免产生更多的话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无论何时,交流和沟通总是伴随着争议的。但不管怎样,今天在中国的黑人,早已没有一个昆仑奴。\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42485707545810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