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昨日,記者從重慶理工大學獲悉,該校“建設美麗鄉村,助力精準扶貧”實踐服務團隊日前來到萬州區茨竹鄉盛家村、棗木村,進行“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更好體現當地特色,打造真正和諧的人居環境,我們團隊對茶馬古道沿線的旅遊文化開發進行了細緻地設計,以茨竹鄉盛家村景觀打造爲重點,結合茶馬古道悠久的文化意蘊,致力於將盛家村建爲‘茶馬古道上的一站古村’。

"\u003Cp\u003E原標題:大學生創意牆繪美了鄉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悠長的茶馬古道,俏皮可愛的貓咪……這個暑假,萬州區茨竹鄉迎來了20多名繪畫高手,在他們筆下,鄉村煥發新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昨日,記者從重慶理工大學獲悉,該校“建設美麗鄉村,助力精準扶貧”實踐服務團隊日前來到萬州區茨竹鄉盛家村、棗木村,進行“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五天時間裏,同學們以“茶馬古道”“詩畫田園,童趣水世界”爲主題的牆體彩繪,成爲一大亮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些彩繪風格特異,有素雅大氣的水墨畫、也有活潑俏皮的兒童畫、還有栩栩如生的動物畫……引得路人紛紛駐足欣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和小夥伴們對茨竹鄉的鄉情和文化做了調研後發現,歷史悠久的茶馬古道是當地的一大旅遊文化特色。”旅遊管理系研究生李鵬飛是本次牆體繪畫的實施負責人,他告訴記者,川鄂茶馬古道茨竹段橫貫茨竹全境,是新田-茨竹-趕場-利川的重要商道,主要運輸桐油、鹽巴、水果等。而全長1.2公里的茨竹鄉涼水井-雙王廟段茶馬古道保存較爲完整,以花石板爲鋪路石,道路兩旁有平均樹齡超過260多歲的古柏樹,有形狀各異的奇石,沿途還有幽深僻靜的翡翠峽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更好體現當地特色,打造真正和諧的人居環境,我們團隊對茶馬古道沿線的旅遊文化開發進行了細緻地設計,以茨竹鄉盛家村景觀打造爲重點,結合茶馬古道悠久的文化意蘊,致力於將盛家村建爲‘茶馬古道上的一站古村’。”同時,李鵬飛和小夥伴們還走訪了盛家村、棗木村的30多戶人家,針對每一戶人家的外牆都進行了個性化設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每一幅彩繪都是經過我們深思熟慮、精挑細選後才決定下來的。”李鵬飛介紹,比如外牆上有柱子和繩子的人家,就會畫上一些活潑可愛的小猴子,彷彿在盪鞦韆,以此來增強牆繪的立體感;而在村民經常殺年豬的地方,就會選擇在外牆上畫一隻又大又肥的豬,寓意村民來年收穫滿滿;對於沒有窗子的牆面,則會畫上一扇文化窗,增強交互感。在所有作品中,李鵬飛最喜歡的是那幅“開飯啦”,他感覺此畫特別親切,富有童趣,總能讓他回想起童年時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些牆體彩繪,確實對鄉村的環境起到一定的美化作用,使原本單調的牆面變得更有活力、更加豐富多彩,鄉村的文化底蘊也顯得更加深厚了。”重慶理工大學管理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萬州茨竹鄉盛家村和棗木村的牆體美化,是學院張仁軍教授爲兩村量身定製的鄉村旅遊規劃中的一部分,此外還有鄉村的入口景觀設計、街道設計和梯田改造等系列改造計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重慶晚報-上游新聞記者 周小平 通訊員 柴小芳 馮璇 受訪者供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責編:高紅霞、羅昱)\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444659416019815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