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社論]“國酒”剛被撤,“國花”又是什麼來頭?

“中國花協推薦牡丹爲國花”一事引發關注,7月15日,中國花卉協會在中國花卉協會官方網站發佈《投票:我心中的國花》,面向公衆開放網絡投票通道,徵求社會對推薦牡丹爲我國國花的意見。河南洛陽、山東菏澤兩大牡丹產地積極響應,包括媒體在內的多個渠道陸續發文,號召當地人前去投票支持牡丹方案。

看到這則通知,很多網友感到非常驚訝,怎麼我們還要重新選國花?國人之所以會在潛意識裏將牡丹認定爲國花,和歷史上牡丹國色天香的定位密不可分。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一首《賞牡丹》:“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也讓牡丹花成爲國人心目中知名度最高的花種之一。

據有關統計,世界上100多個國家都有了自己的國花,有的有明確的立法,有的是民間機構選出的,有的則是約定俗成的“公認國花”。不過,我國確屬爲數不多尚未確立國花的大國。

其實,能選出一種代表中國精神,被國民共同愛戴的花作爲國花,無疑是文化大事。國花可以成爲全民的精神寄託,也可以在國際場所弘揚中國文化。

由中國花協等相關行業組織牽頭推薦國花候選名單,也在情理之中。只不過,這次驟然推出的國花票選,似乎有倉促之處。

首先,以什麼標準選定了牡丹?在中國花卉協會的一紙通知中,專家研究討論認定,確定國花的基本條件,第一條就是花卉“適應性強,分佈廣泛”。偏偏牡丹是脾氣秉性很傲嬌的花種,性“宜涼畏熱,喜燥惡溼”,除山東菏澤、河南洛陽等氣象條件適宜的中原地區,其他地區並不多見這朵“獨立人間第一香”。

其次,爲什麼不能給出更多的國花選項?評選國花,網民興致還是頗高的,有的提名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的提名“花中君子”蘭花,有提名月季的,有提名荷花的。現在,打開中國花協的國花投票頁面,在“投票:我心中的國花”的網頁中只能看到贊成牡丹爲國花,選項爲“同意”和“不同意”,而且投票日期是7月15日到19日的短短四天時間。

四天裏就要定出國花,且不給其他的選項,只有一個官方頁面可以投票,還不能避免重複投票,這未免過於簡單粗暴,難逃多數網友被“同意”的嫌疑。

再說,在此次票選國花的活動中,參與最積極的莫過於被稱爲“中國牡丹花都”的河南洛陽和被譽爲“牡丹之鄉”的山東菏澤。可以想見,一旦當選國花,勢必帶動牡丹銷量,無論是牡丹種植資源,還是相關旅遊文化資源,兩地都佔有絕對優勢。地方利益摻雜其中,纔是兩地搖旗吶喊的主要原因。

看到此次的國花之爭,不由得讓人們聯想起曾經的國酒之爭。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茅臺摘掉“國酒”帽子,迴歸“貴州茅臺”一事,以茅臺公司放棄“國酒茅臺”商標註冊申請並向國家商標評審委員會致歉作爲終局。

其中,茅臺歷次申請“國酒茅臺”的商標被駁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國家商標局認爲,“國酒”一詞帶有“國內最好的酒”的評價性含義,對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會造成負面影響。自封的“國字頭”的稱號,除了帶來壟斷性的不正當競爭,引發同行業的爭吵,根本無法給消費者帶來任何實惠。

“國酒”也好,“國花”也罷,任何事物想要打上“國字頭”的稱號,都應當經過嚴格的程序和審慎的統籌論證,以及全民的集體認同,避免摻雜地方利益,否則吵成一地雞毛,反而不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