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bef3fcef8a949779afd421af75e9346\" img_width=\"1772\" img_height=\"1108\" alt=\"今天的一切都从五四发端——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玉琦\"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u003Cstrong\u003E今天的一切都从五四发端——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玉琦\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采访/本刊记者 徐吉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9年4月30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于新时代中国青年而言,应该如何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作为青年运动的开端,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是什么?我们能从百年青年运动中得出怎样的规律?新时代中国青年又该如何传承五四精神?《中国青年》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2019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主讲人、中央团校特聘教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玉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产房”\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88fec28fdd6945f7b82c626c7534cad0\" img_width=\"1266\" img_height=\"790\" alt=\"今天的一切都从五四发端——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玉琦\"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中国青年》: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是什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玉琦:过去一直有人问,五四运动的领导者是谁?傅斯年是五四运动的总指挥,《五四宣言》是许德珩起草的,白话文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是罗家伦起草的,1919年6月成立的全国学联主席是段锡朋。这些人物都不是后来共产党的领导人物或杰出共产党员,有些甚至后来还站在了对立面。所以总有人说五四运动与共产党没关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一观点其实是立不住的。在我看来,五四运动在一定意义上的确是一场自发的运动, 它的爆发是出于爱国,是为了救亡图存、追求民族复兴,其导火索是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特别是关心国事的青年学子们对巴黎和会的外交屈辱非常不满,要向社会把自己的主张和思想反映出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国人本来对巴黎和会是寄予了很高期望的,新文化运动对法兰西文明也是很提倡、很崇尚的。比如傅斯年是新潮社的负责人,他有些言论也很前卫,当时在学生中影响很大。他是胡适的得意门生,对欧美是相当崇拜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还未结束的时候,提出了“十四条原则”作为建立世界和平的纲领,这在国内影响很大。傅斯年说,他对威尔逊“十四条原则”可以倒背如流,陈独秀甚至也称威尔逊是天下第一好人。这说明他们对威尔逊、对巴黎和会是抱以厚望的。但巴黎和会被美英法意日五国操纵,和会结果传来以后,学生们就说,威尔逊发明了一个数学公式:“14=0”。这么强烈的对比和反差,必定导致学生们在五四中的反应比较激烈。严复是个很老派的人物,他当时就用了八个字来评价西方文明和社会制度——“利己杀人,寡廉鲜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为什么毛泽东又说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陈独秀呢?主要是因为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他的一些观点和主张以及所创办的《新青年》对青年学生的影响。这里不能不提十月革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对中国人来说是很新鲜的,李大钊说布尔什维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是多数人也就是劳苦大众的胜利。这对人们思想上的触动是很大的。而五四时期也正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世界范围内最后成型的阶段。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确立的过程当中,有很多野蛮的东西,所以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些思想观点对国人肯定也是有刺激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然,巴黎和会的结果对国人的刺激是最大的。它促使很多人尤其是文化精英和青年知识分子开始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有了更多反思。要改造中国,决不能走这条路,就成了一种很自然的反应。这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比如基尔特社会主义、工团主义、新村主义、泛劳动主义等等,都涌现出来了。当时瞿秋白有句话叫作“隔着纱窗看晓雾”,就说明当时的社会主义思潮很庞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时受新村主义和泛劳动主义等思潮影响,有相当一批青年知识分子开始搞工读互助团,试图从小团体的改变开始慢慢扩大到整个社会。工读互助团成立的时候,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都是支持的。这说明当时人们的视线已经不由自主地从过去的资产阶级社会制度转向了一个新的社会制度了,而且社会上很多人对社会主义思潮已经很认可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此在五四时期,已经在政治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指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就是社会主义道路。五四运动的发生,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悟,尤其是促进了中国先进分子的觉悟,介绍、传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五四运动也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力量,使得一些先进分子开始把视线转到工农群众、转到大多数人身上。劳工群众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又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个不太妥当的比喻,可以说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产房”。五四运动的爆发,尽管不是马克思主义或者其他什么思潮在里面起作用,但是它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也始终是沿着五四开辟的这样一条新的道路继续发展前进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今天的一切都是从五四发端的。\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7440e58c9fef40688c6f7b4e6b4b22f3\" img_width=\"844\" img_height=\"560\" alt=\"今天的一切都从五四发端——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玉琦\"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李玉琦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徐吉鹏 摄影\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五四运动让青年发现了自己和自己群的力量\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国青年》: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也拉开了百年中国青年运动的序幕。自此以来,一代代青年始终走在社会改造与国家建设的最前沿,为振兴中华而接力奋斗。纵观百年中国青年运动史,我们能从中得出怎样的规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玉琦:五四运动无疑是中国青年运动的发端,从此青年登上中国历史的舞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生力军。按照传统中国的伦理道德,青年人严格受到三纲五常的约束。直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旧伦理道德产生冲击以前,青年人在社会上几乎是不能发声的。这是一个客观事实。顶撞父母就是不孝,而不孝在当时是一项很大的罪名,更别提集体走上街头向当局示威了,这更是不可能的,但五四运动做到了。朱自清有一句话总结得很好,五四运动让青年“发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的群,发现了自己和自己群的力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里就涉及中国的青年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从民族复兴的角度看,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广大青年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开拓进取、英勇奋斗,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前列;中国青年运动也始终跟党走、听党话,始终是在党的爱护、信任、关怀和领导下有序开展的,这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运动发展的主流。因为从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事实就是始终沿着共产党所规定的目标任务在前行,历史就这么发展过来的。这就是我们从百年青年运动史中找到的规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青年应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国青年》:青年是生力军和突击队,有优势,也有弱点,你对社会各界关心青年、服务青年有何建议?新时代中国青年应该如何传承和践行五四精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玉琦:青年人在社会上一般属于弱势群体,他们会由社会的被抚育者逐渐转向一个个独立的人。他们对社会的认知还十分有限,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去深化。社会对青年人所寄托的希望,是希望他们能成为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但青年人是一个要逐渐成长成熟的群体,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成熟度都是不一样的。当前社会,生理成熟了就算进入青年阶段了,但心理走向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去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我们用今天的青年与五四青年作对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点:时代在进步,青年的成长周期、从青年走向成年的时间,以及学习和熟悉社会规范的时间都在拉长。五四时期,限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一个青年人成长为一个成年人需要学习的知识不是那么多。比如农民到了十八九岁会种地,就可以发挥一个成人的作用了;到工厂能干活、能赚工钱就可以了。所以邓小平16岁就到法国去了,任弼时16岁就到上海了。但今天并非如此。如今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上大学也还要三四年,这个时间周期就拉长了很多。大学毕业一般都二十二三岁了,这时候才开始走入社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青年人的境遇其实是与整个社会发展的程度,尤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相关的。不能简单地把今天的青年与五四青年作对比。今天的青年要适应当代社会,明确自己在社会上的处境,根据当代社会的实际情况、通过自己的努力谋得更大的发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外,当代青年的成长环境比较优渥,这决定了他们往往个性较强,通常会从自我角度出发来感知世界。这是一个大的进步。不过,我们一定也要明白,一切的发展与进步都需要靠自己去努力、去奋斗才能获得。用青春理想、青春热血和青春朝气去拼搏、去奋斗,并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将个人梦融入家国梦,这是从五四至今百年间,无数青年人代代相传、一以贯之的精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当代青年必须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代青年身处伟大时代,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依然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努力方向。我想,今天的年轻人仍需要沿着五四运动所开辟的道路,把树立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统一起来,继续在振兴中华的道路上勇担使命、奋勇前行。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对五四运动100周年的最好纪念,也是对五四先驱的最好告慰。\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453776011749018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