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當互聯網人口及流量紅利見頂,電商巨頭紛紛掉頭向“下”,零售行業線上和線下融合的格局正在加速。在阿里巴巴、騰訊兩大陣營之外,線下起家的蘇寧憑藉最近兩年大併購和大擴張,逐漸露出“真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月底,蘇寧以60億元估值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權,將後者在華經營數十載所積累的210家大型綜合超市、24家便利店、6大倉儲配送中心以及3000萬會員收入囊中。有分析人士認爲,蘇寧此舉將改變零售業格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實際上,入主家樂福中國只是蘇寧近年在資本市場頻頻出手的一個註腳。此前,蘇寧相繼收購迪亞天天中國、萬達百貨,鉅額投資萬達商業、恒大地產,並與很大共同出資設立恆寧商業,成了新零售背景下的線下場景“收割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相較之下,同爲電商巨頭、提出無界零售的京東,似乎受“明州事件”影響很大,近兩年線下發展頻頻受阻,少有建樹。\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3b29025a9d14ec9b2cb81ec39c487ee\" img_width=\"500\" img_height=\"327\" alt=\"O2O零售戰局生變,京東無緣“新三強”\"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全場景融合模式下的“三國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蘇寧收購家樂福中國,折射出近些年國內零售業的典型變化。隨着線上流量見頂、消費升級趨勢凸顯,有着更強大消費體驗的全場景融合模式已成未來零售業發展的方向。線下資源的價值重新得到重視,而對線下場景的塑造和對用戶需求的分析洞察,成爲零售企業的核心競爭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年來,互聯網巨頭主動出擊線下優質商超、百貨等零售資源。以阿里巴巴、騰訊和蘇寧爲代表的公司選擇“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式進行探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阿里圍繞物流、銷售端、零售科技進行產業鏈投資佈局,先後投資銀泰百貨、三江購物、百聯集團、新華都、高鑫零售等線下零售企業,對其進行數字化改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銀泰爲例,經過阿里改造的單櫃在坪效利用率等經營效率上都實現了很大提升,諸多單品實現年銷售過百萬。與此同時,銀泰加大線下配送服務提升用戶體驗,與天貓、淘寶發起的“淘櫃姐”等項目,打造導購網紅;還與阿里聯手打造像In Junior潮童體驗館、Choice西選、集貨等新零售創新項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阿里還將餓了麼和口碑整合成阿里本地生活公司,以增強最後一公里的配送能力;自身孵化的盒馬鮮生,在阿里內部升級爲獨立事業羣,經過關店調整後繼續推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張勇認爲,“新零售”是在大數據驅動下的人-貨-場重構。阿里在線下由點及面再到空間一體化進行佈局,獲取線下流量,向線上導流,同時利用線上優勢資源反哺線下,形成互補和融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2017年開始,騰訊接連出手數筆大額投資,迅速參與到零售市場的變革,小程序在零售業的威力也開始爆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與阿里不同的是,騰訊採取的是去中心化、強調做生態圈的策略。騰訊以社交平臺爲依託,強調共享式生態效應。5月22日,騰訊數字生態大會智慧零售專場上,騰訊將零售戰略升級爲“超級連接”,即將人與人通過不同的工具進行連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騰訊的很多合作伙伴都享受到了微信流量紅利。優衣庫通過小程序官方旗艦店,整合多個觸點流量,購買轉化率超行業3倍;藉助社交裂變,永輝實現到家業務日訂單超6萬筆,小程序訂單貢獻超50%;七匹狼通過“會員+千店千面+導購”運營模式,小程序日均訪問量提升6倍,客單價比平臺電商提升3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騰訊的佈局涉及衣食住行各個方面,能爲商家提供低邊際成本的流量。目前,騰訊在物流端投資了匯通達和京東快遞;電商領域投資了京東、拼多多、唯品會等;傳統商超方面,騰訊和永輝超市建立合作,試圖通過孵化超級物種對抗盒馬鮮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與前兩家不同,線下起家的蘇寧在電商興起之時也曾受到衝擊。互聯網轉型初期,蘇寧沒有盲目捨棄線下,也沒有偏執於線上,而是堅持走線上線下並舉、融合的發展道路,直到2017年提出智慧零售的理念後,人們逐漸看清了蘇寧的發展邏輯:全渠道融合、全產品運營、全客羣服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門店的數字化方面,蘇寧通過大數據分析、AI技術、雲計算等技術的落地,可以實現從導購、挑選再到支付各個環節的數字化。在供應鏈方面,蘇寧構建了一套全新的銷量預測引擎,用於提升銷量預測的精度,提升商品庫存結構的合理性,還幫助供應商從傳統的供應模式過渡到“C2B2M”的模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7年底,蘇寧發佈智慧零售大開發戰略,目前線下蘇寧小店已突破6000家,總門店數已經突破12000家。而蘇寧超市、蘇小團等也在線上向全購物場景深度滲透。收購萬達百貨、控股家樂福中國之後,蘇寧線上線下零售業態得到進一步完善,其全場景、全品類佈局已基本完成。\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a03656d1425a4343869683d8c9357903\" img_width=\"500\" img_height=\"336\" alt=\"O2O零售戰局生變,京東無緣“新三強”\"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目前來看,全場景零售新三強的格局正在形成,但每個巨頭也都有自己的優勢與短板。比如,蘇寧在線下積累了幾十年的經驗,如今又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入線下場景,因此在場景塑造能力方面具有優勢。而阿里和騰訊身爲互聯網巨頭,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更據資源優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被時代落下的傳統電商巨頭\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國內第二大電商巨頭京東,從2017年開始也在積極佈局線下,從京東家電專賣店、京東之家、京東便利店到7FRESH,但結果並不令人滿意。京東便利店在經過兩年多的試水後,其模式弊端逐漸顯露;7FRESH也在去年經歷多次陣痛,開店速度遲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京東最初的目標是五年內在全國打造超過100萬家京東便利店。整個計劃由B2B業務的京東新通路事業部操刀執行。以“翻牌”方式開拓三線城市和鄉鎮地區的便利店市場,通過京東的供應鏈資源給“夫妻老婆店”供貨,由此下沉貨品和品牌。\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3c84d40115844e67b7c6b2d39353ee2f\" img_width=\"500\" img_height=\"193\" alt=\"O2O零售戰局生變,京東無緣“新三強”\"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8月開始,首批改換門面的便利店一年合約到期,有些店主在網上表示“跟期望相差太大”,紛紛要求解約。京東便利店的百度貼吧內,還充斥着“掌櫃寶價格混亂”“加盟京東便利店一步一個坑”“沒有專業人員指導培訓”等吐槽。在網上,與京東便利店關聯度最高的幾個關鍵詞是 “雜亂”、“小賣鋪”、“貨不全”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京東便利店進展不順利,原因可能有三點。第一,由於京東供應鏈的強項在3C和數碼產品,對於便利店主要售賣的食品、快消類商品並無優勢;第二,京東便利店選擇加盟合作形式,十分考驗加盟者的運營能力,京東自身也欠缺線下運營經驗;第三,京東的物流體系是兩級倉儲模式,依靠的是訂單配送密度來降低成本,京東的物流優勢在農村和低線城市派不上用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FRESH曾經是京東希望對標阿里盒馬鮮生的項目,但是走到今天只開出十幾家門店,不但離當初定下的“2018年開店50家,5年內開1000家”的目標相去甚遠,而且內部組織架構也迎來動盪,上個月,7FRESH創始人王笑松已正式從京東離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事實上,2019年上半年,諸多被巨頭加持、奪命狂奔的生鮮新零售均步入深水區,盒馬和永輝也不例外,均出現關店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京東在O2O的嘗試,就包含了與永輝的合作及與沃爾瑪的聯姻,但這些合作始終未見明顯成效。永輝董事長張軒松曾指出,和京東無法展開合作是因爲雙方在生鮮等領域的各自爲戰。後來永輝接受騰訊注資,被外界解讀爲永輝開始親近騰訊、疏遠京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京東在線上以自建物流和倉儲的“重模式”發展,到了線下卻選擇走“輕模式”,根本的原因在於成本。由於京東這些年營收增速放緩,對利潤的渴望更加明顯,這也使得京東在電商之外的領域拓展缺乏耐心。自然,要投入大量精力的020大戰,京東似乎也無心加入。可以說,京東是衆多在零售變革浪潮中被裹挾着走的典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零售業下半場的競爭已經開啓,而且會愈加激烈。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趨勢,大家都能看到,問題在於,誰看得更加清晰,誰執行得更加堅定。一成不變、畏手畏尾一定會被歷史淘汰。\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452735648615681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