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table\u003E \u003Ctr\u003E \u003Ctd\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RoZcq58Qesse\" img_width=\"400\" img_height=\"237\" alt=\"南門桑榆舞春秋 學樂康爲頌四季\" inline=\"0\"\u003E\u003C\u002Ftd\u003E\u003C\u002Ftr\u003E\u003Ctr\u003E \u003Ctd\u003E\u003Cp\u003E學員們參加重陽節登高健康活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程來均 攝\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td\u003E\u003C\u002Ftr\u003E\u003C\u002Ftable\u003E\u003Cp\u003E“鴻圖雲間嶂,銅鼓月影峯,一座新型學校屹立在梅州南大門……”清晨,一首《新時代的夕陽花》不斷重複播放着,成爲豐順縣堅真公園裏動聽的旋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時代的夕陽花》作爲豐順縣堅真老幹部(老年)大學的校歌,填詞作曲者均是該校的師生。顧名思義,老年大學,與普通大學最大的區別是師生的年齡。“算起來平均年齡都在68歲以上,最大的86歲。人老心不老,年紀大舞臺更大。”見證該校創建發展的盧廣甜校長笑呵呵說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最初給老年人一個學習交流的場所,到如今成爲衆多老年人心靈的家園,豐順縣堅真老幹部(老年)大學成立15年間,着重“老有所學、老有所爲、老有所樂”的提升,堅持政治建校、創新活校、服務興校、從嚴治校,探索新時代老年教育發展新模式。“來了就不想離開,在這裏可以學到很多,認識很多老年朋友。”學員邱世項說,人活到老學到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教學相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先當學生再當老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打起精神,再來一遍,剛纔有些學員的節奏沒有跟緊。”隨着指揮棒的揮動,整齊的潮州大鑼鼓演奏再次響起,臺下的學員也是越練越精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是位於豐順縣堅真紀念館裏常見的一幕,眼前排練有序的絃樂隊成員,全部來自豐順縣堅真老幹部(老年)大學,整個課堂充滿着歡聲笑語。“基本每天都這樣練習,不斷學習新的歌曲,已經成爲生活中的一部分,感覺自己越活越年輕。”作爲樂隊的骨幹力量,黃阿姨自信地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4年,豐順縣堅真老幹部(老年)大學正式成立。“當時是在縣委、縣政府指導下成立的,也是梅州市成立比較早的。主要就是發揮好老年大學政治學習、知識傳播、活動交流的主陣地作用。”今年80歲的盧廣甜說,從開辦到現在,自己都是擔任校長職務,在不斷學習中摸索,在不斷摸索中辦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來可以退休享受安逸的盧廣甜,變得“不安分”起來,如同一個正在求學的學子,接觸更多新事物。“不接觸新的事物,就容易被社會淘汰,教學更是跟不上學員的需求。”盧廣甜說,老幹部(老年)大學就是要使廣大學員感受新成就、領悟新思想,營造“崇尚學習、學習養老”的濃厚氛圍,引領文化養老新風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6歲的老人,日常應該做些什麼?這個問題對於舞蹈班的黃克香來說,並不用過多思考便能回答。“剛退休的時候,也是覺得自己就在家裏待著,後面覺得越在家裏呆,自己的精氣神越差。”學校辦學初期,一次偶然的機會,黃克香加入到老年幹部大學,成爲學校的一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2,3,4,很好,剛纔的動作再來一次……”作爲一個76歲的教師,黃克香的身體靈活度不亞於年輕人,這些都得益她平時的不斷學習和鍛鍊。“不學習就跟不上時代的節奏,而且自己一開始也不是就會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先當學生再當老師,這是黃克香的教學祕訣。“剛開始跟着視頻學,我子女給我下載好。接着,學校組織我們到外面學習,逐漸掌握了其中的精髓,學起來就快很多了。”黃克香說,自己的孩子也曾多次勸自己不要太勞累,但每每看到自己的進步,他們總會加以鼓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教學同步、教學相輔,成爲豐順縣堅真老幹部(老年)大學辦學的一大特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目前,該校已開設時政學習講座、電腦班、書法美術班、紙雕工藝班、攝影班、老年保健班、醫療氣功按摩班、音樂班、絃樂班、舞蹈班、體育舞蹈班、太極拳劍刀班、太極扇揉力球班等10個專業共14個班,15年來共招收學員7800餘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越來越多,教師隊伍也必須不斷壯大,很大一部分都是從學員轉變爲教師的,他們學好了就教別人,拿的只是很微薄的補貼,但他們都很樂意。”盧廣甜說。學校還建立起以太極拳、舞蹈、音樂爲主要內容的19個晨晚運動隊、民樂隊、潮洲大鑼鼓隊。此外,在豐良、留隍鎮開辦兩所分校,共300餘學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樂在其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促進學員多面發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面對衆多學員,盧廣甜都能夠清楚說出每個學員的基本情況,猶如一臺計算機絲毫不差記錄着。“從2004年開始,不知不覺就到現在,從剛開始的幾十個人,到現在高峯期的一千多人,中間也有不少學員離世,總的來說樂在其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下潮汕,兩上梅州,一上廣州,爲了滿足學員的求學,盧廣甜帶領着班子成員邁開雙腳,到兄弟學校中去調查研究,借鑑他們的辦學經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校就讀的學員大多數是40後、50後,大部分人都沒有接受正規學校系統教育的機會,隨着年齡的增長求知慾越來越強烈。”盧廣甜介紹,如何才能更好地辦好縣老年大學,爲老年羣體提供更多健康有益的服務,做到活力常在,凝聚力常駐,常辦常新?關鍵還是在於因材施教,因人施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陡峭的山崖上,勁松青枝逆勢而出,遠處的山頭瀑布飛流直下,遠看如畫,近看如雕刻。在黃若芳的紙雕作品《樂在其中》,體現的是她退休後對生活的熱愛。“自己本來就喜歡這些,來到老年人大學,能夠發揮自己的長處,有一個平臺能夠展示自己的長處很滿足。”作爲教師隊伍的一員,黃若芳精通美術、紙雕、絃樂等,作爲學員裏的一員,她虛心學習。“有學習其他課程的,互補過程中,交流起來很開心。”黃若芳告訴記者,她也積極鼓勵身邊的老年人蔘與到各項課程,甚至是一些年輕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翻閱校刊《桑榆景》,處處體現着老年大學的活動風采,歌詠比賽、文藝匯演、攝影展示等內容豐富,成爲在校學員交流作品的園地,建言獻策的載體。“自創辦以來已編髮15期,向市內外老幹部工作部門交流5000多份,進一步提高老年大學的美譽度和知名度。”該校副校長蔡禮軒說,最重要的是該校刊的創辦完全是由學員自主完成的,他也是學校攝影愛好者之一,負責照片的日常整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該校宣傳主力干將,吳春海負責校刊的編輯工作。“沒想過自己還能編輯校刊。”說到這,老人有些靦腆地笑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搭建舞臺,讓學員唱戲。爲學習弘揚踐行李堅真精神,學校開設了學習弘揚踐行李堅真精神研討班、李堅真山歌演唱班、李堅真紅歌隊,編寫山歌說唱《李堅真山歌選段》,參加縣“文藝進百村”演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年來,師生自主創作的文藝節目《公僕贊》《繡紅旗》《頌歌獻給共產黨》《祝福黨的十九大》《山歌頌國心裏甜》,山歌說唱《李堅真大姐山歌選段》以及小戲、小品等廣受歡迎。“既要緊跟時代步伐,也要走基層接地氣,把我們學員的各方面能力展現出現,真正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盧廣甜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繁花競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5年舉辦演出132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莫道桑榆晚,爲霞尚滿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進入校園,學有所成學有所樂,走出校園,關注社會投身建設,開出燦爛夕陽花。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關愛社會需要幫助的人羣,這羣老人並沒有走在後面。“我們只是退休了,但還是可以爲社會做很多事情的。”盧廣甜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76歲的邱鳳嬌是音樂班的班長,也是學校表演的主力之一。2009年,應鄉鎮的邀請,邱鳳嬌騎着摩托車每天往返城鎮,爲的就是教當地婦女跳廣場舞。“這樣來回半個月左右,都是無償的,自己貼了700多塊油錢。”邱鳳嬌說,雖然辛苦但是看到鄉鎮的舞蹈隊成立,自己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後面當地幹部說要給我2000元作爲辛苦費,我直接就說不會收,要就作爲當地文藝活動的費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原本在鄉鎮工作的邱世項,退休後居住在縣城。“當年工作的時候,總是會想着沒時間參加這樣的活動,現在來到學校我都不想走了。”邱世項說,每年只需要繳納幾十塊錢的學費,能夠學到很多東西,想學什麼就學什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多年來,學校邀請了20多位專家到校,進行保健講座課時達到310個,聽課人數達20000人次。此外,還與豐順縣中山友好醫院聯合舉辦老年健康學校,每月開辦一期健康公開講座,每一期向學員講述兩個課時的保健知識。近7年來共舉辦69期,聽課學員累計2700多人次。“在普及健康知識的同時,也讓我們老年人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有了解。”一位學員說,這樣的講座讓他們更加放心,讓子女更加安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是我的大姐,那個是我的弟弟……”猶如家庭一般,老年大學的學員都以兄弟姐妹相稱。“互相關心,互相鼓勵,家裏有困難我們都會幫助,伸出援手。”蔡開榮說,情感深是大家都不願意離開的重要原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關懷常在,老人們的笑容更加燦爛。“有了老年大學這樣的平臺,子女可以省心很多,自己又能開心很多。”舞蹈二班的學員陳雲芳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10日至12日,2019年廣東省老年人太極拳、劍比賽在汕尾市舉行。豐順縣堅真老幹部(老年)大學16人組成的梅州豐順隊代表梅州市老體協參賽,共收穫集體項目兩個優勝獎,個人項目四個優勝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完全統計,15年來,該校文體團隊走遍縣內外各地,共舉辦132場演出,3600人次參加表演,63人次通過了國家武術三至六段位考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南方日報記者 黃培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通訊員 胡金輝 鄭坤 葉思琪 張佳勝\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446682468928768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