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T3pweICdN8vz\" img_width=\"660\" img_height=\"440\" alt=\"新生代導演崛起!他們的電影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甯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905電影網專稿 \u003C\u002Fstrong\u003E“你們不要急於變成大師”,甯浩作爲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新獎評委主席在論壇上對新導演提出建議,提醒新導演切忌操之過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回望過去,一個導演要拍出他的第一部長片需要長時間的準備、積累和思考,比如張藝謀,爲拍《紅高粱》,他帶着劇組在山東高密先種了一百畝高粱地;成爲電影導演之前,李安在家裏足足當了六年“煮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放眼當下,電影創投與新導演扶持計劃遍地開花,如同電影學者戴錦華所形容,“\u003Cstrong\u003E每天都有新導演和新作品出現,中國電影的發展規模已是前所未來的奇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概是從2015年開始,新導演面孔不斷浮顯:畢贛、張大磊帶着他們的小衆文藝片進入公衆視野;忻鈺坤、文牧野的處女長片模糊了藝術與商業的界限;韓延、郭帆等則創新突破國產類型片,在主流市場持續爆發……\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T3px2HyWSxFq\" img_width=\"660\" img_height=\"460\" alt=\"新生代導演崛起!他們的電影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韓延執導的《動物世界》與郭帆執導的《流浪地球》海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登場的優秀新生代導演沒有高喊一致的美學主張,沒有徹底反叛上一代的電影傳統,相比第五代和第六代,他們有着決然不同的劃分屬性——不在電影工業和美學之間製造對立:有人能遵循市場院線的商業訴求,有人能保持強烈的個人風格,也有人能遊刃有餘地在票房和口碑上實現雙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是一個新導演“百花齊放”的時代。聚焦今年,一大批新導演的作品也持續在國內外耀眼綻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白雪的《過春天》與霍猛的《過昭關》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文藝佳片;章笛沙的《最好的我們》突破片方預期,奪取4億票房;拉華加的《旺扎的雨靴》在亮相國際電影節後即將面對國內市場的考驗;顧曉剛的《春江水暖》和馬楠的《活着唱着》則是今年戛納電影節的華語新力量……\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T3pxSCKZLic1\" img_width=\"450\" img_height=\"630\" alt=\"新生代導演崛起!他們的電影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最好的我們》破4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些新生代導演的作品形塑着中國電影的樣態,影響着中國電影未來發展的方向和路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與這一批新導演聊了聊,回顧處女長片從無到有的歷程,他們面對的挫折、困惑與來之不易的經歷,爲自己摸清了方向,也爲那些或急切出頭,或手足無措的新人導演們提供了夢想照進現實的指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 永遠的難題: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7年,一份關於中國青年電影導演生存狀態的調查報告顯示,受訪新導演在執導處女作時,40%導演的投資來自專業電影機構,22%來自於私人投資者,38%的導演是用自己的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1%受訪者的處女作在一年之內籌集到資金,大部分作品要經歷一至兩年,甚至三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夠開拍”,籌資困境導致影片遲遲無法開拍的狀況仍然是現在很多新導演面臨的第一道障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霍猛導演的第一部長片是商業電影《我的“狐朋狗友”》,“快開拍的時候,投資方就撤了,但我已經籌備了幾十萬,當時特別糾結,是拍完呢還是散了?後來家裏人幫我借錢,我也是每天晚上到處打電話湊錢,最後只能是勉強拍完了。”\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T3pxr8DaudU3\" img_width=\"660\" img_height=\"488\" alt=\"新生代導演崛起!他們的電影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霍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處女作的挫敗讓霍猛對電影前期準備有了更加全面清楚的認識和教訓,學會控制成本,轉變路線和方法,他用小成本製作和草班子團隊去構建自己的第二部作品《過昭關》,獲得諸多讚譽。\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T3py98KLdCE3\" img_width=\"660\" img_height=\"371\" alt=\"新生代導演崛起!他們的電影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顧曉剛的《春江水暖》同樣在項目啓動和拍攝中途遇到嚴重的資金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部影片以導演家鄉浙江富陽和個人家族故事爲藍本,以《富春山居圖》爲美學概念,描繪了一個普通三代家庭在四季更迭裏的生活變遷與人情冷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是一個極具龐大野心的電影項目,《春江水暖》只是顧曉剛規劃的長卷電影三部曲《千里江東圖》中的卷一部分,卷二和卷三部分他也已經完成草稿大綱。\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T3qHQGciK8SX\"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1620\" alt=\"新生代導演崛起!他們的電影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戛納電影節紅毯上的顧曉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在片中真實呈現富春江畔的季節變化,2017年,顧曉剛選擇在沒有錢的情況下組織三十多人的小團隊迅速開拍,“邊拍邊借錢,我們在片尾列了前期天使人,感謝那些沒有任何私心借錢給我們的人。”\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T3qI06ADW1Z9\" img_width=\"660\" img_height=\"439\" alt=\"新生代導演崛起!他們的電影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春江水暖》劇組片場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時,他也通過貸款籌資,苦撐大半年,得以完成試拍片段。直到2018年4月,這個項目得到了甯浩、梅峯等人的青睞,獲得北京國際電影節項目創投“特別大獎”,他也在這個平臺找到投資方,工廠大門影業的製片人黃旭峯在項目貸款到期前一天,幫助解決所有負債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資金解套,影片在今年年初殺青,5月入選戛納電影節影評人週閉幕片,成爲該單元創立以來首部獲選閉幕片的中國電影。\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T3qIM76ymtP0\" img_width=\"450\" img_height=\"627\" alt=\"新生代導演崛起!他們的電影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張楊導演曾指出,\u003Cstrong\u003E新導演缺乏實際操作,對一個片子的週期、預算等問題沒有概念,經驗少,需要前輩指導。\u003C\u002Fstrong\u003E而專業的投資人、製片人以及監製正是爲新導演保駕護航的關鍵角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 團隊成熟,投資人更放心\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相比霍猛和顧曉剛,拉華加導演則步步爲營,主打“安全牌”,他的電影《旺扎的雨靴》改編自才朗東主的短篇小說,這個兒童題材的故事是他在就讀北京電影學院第一年就相中的改編文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旺扎的雨靴》劇本完成後入選廣電總局劇本扶持計劃,獲得青年電影製片廠以及多家投資方的聯合資金支持,“資金沒有到位,我不敢開機”,拉華加坦言,“處女作找資金是最難的,因爲投資方不知道你到底能拍出什麼,有的投資方看故事不錯,人不錯就投了,但是過兩天還得再商量一下,再等兩三個月,你也沒有脾氣了。”\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T3qJ1EP6G5uZ\"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35\" alt=\"新生代導演崛起!他們的電影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拉華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他看來,除了有好劇本,保障資金穩定安全的關鍵要素還要先擁有一個能被認可的團隊,“比如監製、攝影師、美術師等,你的團隊成熟,投資人肯定有興趣,對你很放心,你一個人什麼都沒有,很有可能會拍出一個學生作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於一個初出茅廬的新導演來說,尋找團隊需要強大的人脈和資源,獲取的過程很艱難,堅持與機遇缺一不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旺扎的雨靴》監製是著名導演萬瑪才旦,影片主創大多是萬瑪才旦的電影班底,攝影師呂松野、剪輯西多傑、美術設計旦增尼瑪等都是《撞死了一隻羊》的幕後成員,包括拉華加本人。\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T3qJeEJjfwxR\" img_width=\"458\" img_height=\"685\" alt=\"新生代導演崛起!他們的電影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他在萬瑪才旦的牽引下,曾擔任《塔洛》、《清水裏的刀子》和《那年八歲》的執行導演,執行導演是與各個技術部門接觸最多的職位,豐富的劇組經歷讓他積攢不少人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劇組不光是磨鍊的地方,也是學習人際關係的地方,處理好你和拍攝團隊的關係,他們就是你未來最好的搭檔。”\u003Cstrong\u003E正是得益於拉華加所在團隊的長期磨合與形成的默契,《旺扎的雨靴》拍攝進度非常高效,不到一個月時間順利完成拍攝。\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前輩帶新人,成熟團隊打磨新導演作品越來越成爲行業內的培養模式,同樣是北影畢業的白雪也是在這樣的體系下完成處女長片《過春天》。\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T3qdo6DQg1HR\" img_width=\"1024\" img_height=\"768\" alt=\"新生代導演崛起!他們的電影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白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製片人協調得非常好,想盡辦法幫我們降低預算,幫我們省錢。內地和香港部門的製片人員專業素質都非常高,我第一天開機的時候,提前一小時就拍完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白雪不僅有製片人的專業把關,還擁有一羣經驗豐富的幕後團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監製田壯壯是她的在校老師,田壯壯常說\u003Cstrong\u003E影視高校的功能不僅在教學,還要在學生畢業後爲他們提供“售後服務”\u003C\u002Fstrong\u003E。什麼是“售後服務”?比如,《過春天》的美術與造型指導張兆康和剪輯師馬修·拉克勞就是田壯壯幫忙牽線搭橋的。\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T3qeGEktrbfy\" img_width=\"660\" img_height=\"440\" alt=\"新生代導演崛起!他們的電影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過春天》的諸多幕後主創也是白雪的同學,包括攝影指導樸松日、聲音指導馮彥銘、作曲高小陽等不勝枚舉,“我們一起長大,這種情誼和對電影的審美認知都在一個比較高的和諧度,所以他們都沒把這部電影當做一個工作或者活兒,而都當做自己的作品在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白雪坦誠自己很幸福也是幸運,“\u003Cstrong\u003E這不是我個人才華的一個體現\u003C\u002Fstrong\u003E,我更多是在做判斷,他們給我很多可能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3. 拍電影就像捧着沙子過河\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比中低成本的文藝片,新導演在負責大公司出品製作的商業類型片時,自主控制權與創作自由度相對受限,在穩定資金和專業團隊的保障下,\u003Cstrong\u003E他們要面對的難關是如何平衡處理好片方需求與自我創作底線的問題。\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陳飛宇、何藍逗主演的《最好的我們》是青春文學IP改編電影,這也是章笛沙首部執導的劇情長片。此前,他已經擁有一份豐富的行業履歷:《心花路放》的編劇、《瘋狂的外星人》和《滾蛋吧,腫瘤君》的策劃,早年他也有跟組經驗,從場記一直做到執行導演。\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T3qefC8xqbYj\" img_width=\"660\" img_height=\"439\" alt=\"新生代導演崛起!他們的電影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章笛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製片人黃斌的邀請下,章笛沙接下該項目。進組後,他在前期階段做了很多準備,比如花費兩個月在4萬字的第一稿劇本上做刪改,開機前也與演員一起圍讀劇本,他說,“我做導演心裏很有底,因爲我知道及格線在哪”,雖然整個項目期間,他的發揮空間不小,但在各個環節上也要面臨一些必然存在的束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甯浩導演跟我們說過一句話,拍電影就像捧着沙子過河。你雙手捧沙,穿過一條大河,沙子一直從指縫裏漏,這是攔不住的。到了河對岸,手裏還能剩下多少呢?誰也不好說,因爲你決定不了它漏多少,速度有多快。你只能決定一件事,在你過河之前多捧點兒。”\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T3qf11fHxp2O\" img_width=\"660\" img_height=\"440\" alt=\"新生代導演崛起!他們的電影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最好的我們》在拍攝過程中就受到週期限制,只有一個半月時間,並且都是實景拍攝,現場收音效果不理想,到了後期,他還要面對砍戲的壓力,“因爲考慮排片,現在正片是106分鐘,其實我們刪了很多戲,如果完整講下來應該在120分鐘左右”,刪減意味着要重新調整邏輯順序,整體結構也會被打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影片最後刪除盛淮南與洛枳的戲份,這恰恰是輔助餘淮和耿耿情感線的重要支線,章笛沙坦言,“因爲刪減,現在呈現出來的版本沒有那麼完美,輔助性情感都缺失了。”\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T3qfKEj8zK7T\" img_width=\"660\" img_height=\"400\" alt=\"新生代導演崛起!他們的電影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在這個項目中,他也想拍出更多具有自我風格,超出類型常規的部分,“但這畢竟是一個以大項目導向爲核心的電影,所以出品方會跟我說要少冒險比較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介紹,現在片方有很多大數據的調研方式,從初剪開始,影片就反覆做市場觀衆測試,通過觀衆的反饋數據修改剪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章笛沙選擇做出妥協、尊重數據,但同時他也認爲自己守住了很多必須要保留的關鍵戲份。\u003C\u002Fstrong\u003E在他看來,《最好的我們》只是作爲導演的一個開端,未來還有很多機會拍出更多符合他理想的影片。\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T3qyo3kCaYpG\" img_width=\"660\" img_height=\"440\" alt=\"新生代導演崛起!他們的電影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拍電影實質上就是創作者不斷堅持與妥協的過程,拉華加導演也指出,“\u003Cstrong\u003E很多新導演會很固執,但作爲導演不可能爲了自己的表達不考慮出品方與投資方的意見,他們提出的建議還是有合理的考量。\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片方與新導演之間互相理解、磨合也會帶來好結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電影《活着唱着》是加拿大華裔青年導演馬楠執導的第二部劇情長片,影片入圍戛納導演雙週單元,緊接着在今年上海電影節上獲得亞洲新人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女演員兩項大獎。\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T3qzC9waRjI\"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20\" alt=\"新生代導演崛起!他們的電影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馬楠領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項目最初是由監製鄧婕和她的先生張國立以及出品人一同發起的,鄧婕告訴我們,她在看完紀錄片《民間戲班》後深受感動,於是決定把片中主角趙麗和她的民間川劇班的故事搬上大銀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川劇演員出身的她一開始想自己拍自己演,“後來我覺得我們真的接不了她們的地氣,還是由原型出演,馬導來導比較好。”\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T3qzkGfyJLl5\" img_width=\"438\" img_height=\"660\" alt=\"新生代導演崛起!他們的電影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監製鄧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馬楠在國外長大,即便有回國工作經歷,還是有文化背景差異,與鄧婕以及出品方之間也有年齡上的代溝,但正是這種“衝突”讓出品方決定由馬楠擔任導演。鄧婕說,“開始我也不認爲他能做,但他爲了這部電影和劇團一起生活了好幾個月” ,“他看到的是和我們不一樣的東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作爲監製,鄧婕把手上所有的川劇資源和平臺都提供給馬楠,“他完全不懂川劇,所以需要我給他一個特別好的幫助。沒有後顧之憂,他需要什麼,他就能得到什麼。”\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T3r0675c2ZSk\" img_width=\"450\" img_height=\"853\" alt=\"新生代導演崛起!他們的電影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兩人一直有思維和理解上的差別,鄧婕就曾在粗剪階段對馬楠提出質疑,但他們也在差異化的創作過程中尋得共通點,達到突破與創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馬楠透露,影片的超現實結尾設計是他的創意,但他一直猶豫不決,最終是鄧婕說服了他,“鄧婕老師鼓勵我,我當時一下子就感覺很OK”。\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T3r0P6XGQUHh\" img_width=\"1000\" img_height=\"665\" alt=\"新生代導演崛起!他們的電影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這些新導演的經歷,讓我們看到國內正在逐漸形成影視高校、扶持平臺、投資主體等多方協作新人的電影生態環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時,資金、團隊、個人與片方的博弈......這些橫亙在新導演眼前的障礙與鴻溝未來還是會繼續存在,但成功的經驗也會帶領他們繼續前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霍猛的下一部電影製作體量將會變大;顧曉剛希望自己能繼續保持初心完成《千里江東圖》三部曲;拉華加的新片已經啓動,在電影節的創投平臺上尋求資金;章笛沙手上還有很多可以執導的劇本,等待時機的同時,他會加盟甯浩公司的一個硬科幻電影項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生代導演的黃金時代來了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借小說《悟空傳》裏的一句話:“在流轉的光的陰影中,星圖不斷變幻,海水中矗起高山,草木幾百代的榮枯,總有一片片的迎風挺立,酷似它們的祖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毫無疑問,中國電影的新力量正在蓬勃積蓄,他們迎風挺立,閃耀鋒芒。\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454592548365978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