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97629d0a10e45cbbce390046cf57fba\" img_width=\"400\" img_height=\"491\" alt=\"成大事都要18羅漢?50年前他找了18勇士 如今中國1\u002F3衛星與他有關\"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他被稱爲中國的“衛星之父”,他曾在1999年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他還獲得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6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最慶幸的是如今他依然健在,他的名字叫孫家棟。1951年孫家棟被派往蘇聯軍事學院學習,成績突出,在校期間獲得純金獎章,這可是中國留學生極少數人才能獲得的榮譽。後來,他的一生就和導彈、衛星研製工作緊密的聯繫在一起。\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f2e9789d1e548d8b0d31cd42bab3035\" img_width=\"554\" img_height=\"312\" alt=\"成大事都要18羅漢?50年前他找了18勇士 如今中國1\u002F3衛星與他有關\"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1967年的夏天,國家下達“兩彈一星”工作日程安排,成立空間技術研究院,由錢學森擔任院長,勢必要打造出屬於中國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當時,孫家棟剛從蘇聯回國,在國防部進行與導彈相關的研究工作,錢學森很早就聽過這位刻苦上進的年輕人以及他在蘇聯的優秀事蹟,再在自己的一番考察後,由他親自點將,把孫家棟招入了國防部老五院任衛星總負責人,專門負責研製“東方紅一號”的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3757af813cab4d0ea058cb477b6db379\" img_width=\"584\" img_height=\"444\" alt=\"成大事都要18羅漢?50年前他找了18勇士 如今中國1\u002F3衛星與他有關\"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孫家棟剛上任就立馬着手於三件事,一是選拔人才隊伍,二是制定設計方案,三是找人拍板定下方案。無論在哪個領域,人才都是最寶貴的資源,對衛星研發來說,同樣如此。所以孫家棟根據衛星工作的需求,從當時各個相關部門挑中選出了18個精英中的精英,由他們組成啓動隊伍,後來這18人被稱爲“十八勇士”,跟如今馬雲的“十八羅漢”倒頗有異曲同工之妙。\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a2b4039004944ef2a9014abda738b279\" img_width=\"473\" img_height=\"290\" alt=\"成大事都要18羅漢?50年前他找了18勇士 如今中國1\u002F3衛星與他有關\"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其次,方案的設計亦是重中之重。在此之前,先期的團隊其實已經寫下了300多頁的課題分析報告。可是這個方案繁雜,太費時間,爲響應“儘量簡單、儘快上天”的方針,孫家棟立足實際,他把原定設計方案刪繁就簡,將原來的300多頁整整縮減了十倍之多,最後三十多頁的方案新鮮出爐!\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c4e6a0e06ba44f2fa95f596cfb526914\" img_width=\"569\" img_height=\"317\" alt=\"成大事都要18羅漢?50年前他找了18勇士 如今中國1\u002F3衛星與他有關\"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除了方案設計,方案的拍板確定也很重要,因爲這涉及到實際的研發進度,甚至成與不成。在當年,孫家棟找了一些人,因爲種種原因竟無人敢簽字。一是因爲這種技術確實沒多少人拿得準,本身沒這個本事去拍板確定,另一個當然也有的人擔心不成功的話要擔責任。所以起初孫家棟喫了幾次閉門羹,於是他思索再三,直接找到了時任的國防科委副主任,直截了當地說:“這事兒您最有發言權了,您不簽字的話我們就沒法幹了!”望着孫家棟堅毅的目光,主任二話沒說簽下了自己的大名。\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121cef8f03141849e475429b890952a\" img_width=\"507\" img_height=\"541\" alt=\"成大事都要18羅漢?50年前他找了18勇士 如今中國1\u002F3衛星與他有關\"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三件事均已完成,剩下就是幹!孫家棟開始全身心投入,沒日沒夜地工作,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終於在1974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成功昇天。之後,他又繼續參與“實踐一號”、東方紅系列的其他衛星發射工作。至今,中國發射的所有衛星中,足有三分之一是與孫家棟有着直接關係的。他,見證了中國第一顆衛星的發射,同樣也見證了中國第一百顆衛星的發射,這是一種圓滿,於他,於中國,都是!\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457308354753383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