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f0df81b03294bb6bf6a80019bd633e1\" img_width=\"622\" img_height=\"401\" alt=\"位列春秋四大美女之一,世稱“桃花夫人”,息夫人的悲哀與榮耀\"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在古代,強娶人妻的事雖然有違人倫,但似乎一直屢見不鮮。唐朝時一位王爺就因爲強娶別人的妻子,引起了王維的注意。一直很“佛系”的王維這時候卻忍不住諷刺這位王爺濫用權力霸佔人妻,寫詩說:\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莫以今時寵,難忘舊日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這首詩的題目叫《息夫人》,引用的就是春秋時期著名美女息夫人的典故。然而,在“不共楚王言”這樣在現代看來無疑是“喪偶式婚姻”的息夫人,卻成了一個正面教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兩個諸侯國的傾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出生於春秋時期的息夫人是陳國國君的女兒,被稱爲“春秋四大美女”之一。有的說,息夫人面如桃花,所以世稱“桃花夫人”;也有的說,息夫人出生那天,桃花都開了,故稱“桃花夫人”。不論如何,這樣的傳說,都給息夫人平添了傳奇色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和其他春秋時期諸侯國的公主一樣,閨姓嬀的公主通過政治聯姻嫁給了息國國君,成爲了息夫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息夫人的姐姐先於息夫人嫁給了蔡國國君蔡侯,息夫人出嫁息國的時候借道蔡國,蔡侯垂涎於息夫人的美貌,於是以姐夫的身份留下息夫人和她見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圖謀不軌的蔡侯,見面後對息夫人“無禮”。息國國君知道妻子被蔡侯戲弄後大怒,於是向強大的楚國請求支援,與楚國設計進攻蔡國,意欲向蔡侯報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來就想要稱霸中原的楚文王,得到了這個機會便與息國合計,出征蔡國,俘獲蔡侯。但是息國國君想不到的是,尋求楚國幫助這個舉動,也給自己帶來了滅頂之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或許是息夫人本就盛名在外,或許是被俘獲的蔡侯在楚文王面前煽風點火——息夫人終於引起了楚文王的注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聽聞息夫人美貌的楚文王,爲了息夫人親征楚國,俘虜息侯,使之作楚國守城門的兵士;而本來想和息國同死的息夫人,爲了保全息侯性命以及避免息國生靈塗炭,忍辱嫁給楚文王,成了楚夫人。\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5a4a444d3f7404f939fcdc5278e131f\" img_width=\"626\" img_height=\"525\" alt=\"位列春秋四大美女之一,世稱“桃花夫人”,息夫人的悲哀與榮耀\"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二、不得開心顏的楚宮三年\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楚文王身邊,息夫人依然受盡寵愛。楚文王爲她建造了一座紫金山,開鑿桃花洞,將這座山修建得成了當時的絕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楚宮三年,息夫人爲楚文王生下了兩個孩子,她本人也成了楚文王的賢內助,幫助楚國休養生息、教化百姓、攜理宮廷。但是,她從來不與楚文王主動說話,正是王維寫的“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楚文王問及息夫人不言語的原因,息夫人戚然回答:“我一個女子侍奉兩個丈夫,又求死不能,還有什麼好說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息夫人在楚宮緘口三年,既是出於對息侯的感念、對楚王的幽怨而選擇的沉默的對抗,也或許出於對於一女事二夫的罪疚感。但是從今天的觀點來看,在息夫人的故意沉默下,楚王無疑遭遇了“喪偶式婚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只是,不是因爲沉迷於夜夜笙歌,不是因爲心猿意馬而漠視眼前人,而是一個弱女子,儘自己的力量,用沉默的方式捍衛自己最後的尊嚴。\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43f833dfd7fd4502b356ea845209553f\"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78\" alt=\"位列春秋四大美女之一,世稱“桃花夫人”,息夫人的悲哀與榮耀\"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三、國難中的巾幗英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楚文王死後,息夫人迎來了人生中的又一個打擊——她的兩個兒子爲了王位而互相殘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息夫人的長子楚堵敖襲得楚王之位後,想要殺死息夫人的次子,即後來的楚成王。不甘坐以待斃的楚成王逃到隨國,並勾結隨國將楚堵敖殺死,而後自立爲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楚成王尚且年幼,無法把握完整的政權,於是軍權落到了楚文王的弟弟令尹子元手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時已經守寡的息夫人,容貌風姿依舊不減當年,以至於子元時時想着誘惑挑逗息夫人,但是卻遭到了息夫人的悍然拒絕。同時,息夫人不放鬆地輔佐楚成王,幫助他選賢舉能、改革弊政、與其他諸侯國交好,以及發展楚國的生產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楚國大族若敖氏的鬥射師痛斥子元的無道,反倒被子元囚禁。終於,令尹子元做出的一系列囂張暴虐的行爲,以及無視倫理綱常對嫂嫂息夫人進行挑逗,甚至囚禁鬥射師,徹底惹怒了若敖氏。於是若敖氏時任申公的鬥班怒殺子元,結束了長達八年的子元之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經歷過兩個諸侯國的傾覆、在楚宮忍辱多年並且理政多年的息夫人,人生終於歸於平靜。她以自己的力量除逆安邦,最後還政於君,得以從此幽居深宮,不問政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於息夫人的結局,歷來有多重說法。有一個與“桃花夫人廟”相關的傳說這樣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息夫人進了楚宮之後,每天鬱鬱寡歡。一次趁楚王外出打獵,息夫人偷偷溜出來看望爲楚王守門的息侯。兩人相對感慨國家興亡人事變遷,息夫人痛哭道:“我在深宮忍辱偷生,就是爲了能再見到大王。現在心願已了,我也死而無憾了。”說罷撞向城牆自盡。息侯悲痛不已,也隨息夫人同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打獵歸來的楚王聽見這件事後,有感於二人的感情,於是將息侯以諸侯之禮,和息夫人合葬在漢陽城外的桃花山上。後人在此地建設祠堂,稱爲桃花夫人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真實性上來講,這個傳說並不可信——息夫人在楚文王死後尚有作爲,斷不會在楚文王之前殞命。而且楚國宮禁森嚴,息夫人也未必可以接觸到守城門的息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這個傳說卻真實地反映了人們希望息夫人與息侯這一對真愛夫妻得以團聚,並且想要給“棒打鴛鴦”的楚文王“洗白”的心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我選擇尊重歷史,是因爲我認爲,息夫人這樣的英雄美人,斷不會因爲兒女情長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她在楚宮三年不主動開口,將楚文王陷入“喪偶式婚姻”,已經體現了她對息侯的感情至深。而在這之外,她應該更能看清楚自己對於推動楚國發展的重要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不希望息夫人只是一個單純的爲愛而死的形象,而是一個願意爲了國家,爲了百姓而忍辱活下去的形象。而歷史證明,她的確爲楚國雄霸中原奠定了基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婚姻中最大限度維護自己的尊嚴,並且能有一番作爲。這樣的息夫人,才稱得上是“喪偶式婚姻”的正面教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者:海客,本文經作者授權發佈。\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461723332830874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