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讓投機者佔便宜!借“扶貧”旗號斂財者必須嚴懲

扶貧攻堅戰打到第三年,戰況如何?今天上午,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給出了答案——

我國貧困人口從2012年的9899萬人減少到2018年的1660萬人,平均每年減貧1300多萬人。東部9省市已經有8個省市(即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福建、山東)沒有國家標準下的貧困人口了。總的來看,人口已經做到85%左右脫貧,村80%左右退出,縣超過50%摘帽。

成績斐然,令人欣慰。不過,有一個現象卻不得不引起注意——“有些人打着扶貧的旗號辦自己的事,甚至藉機斂財,搞一些其他的事情,有些地方藉機舉債”。對此,這位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嚴正表示,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扶貧攻堅是個筐,什麼問題都往裏裝。一段時間以來,這的確是困擾扶貧工作的突出問題之一。特別是近兩三年,隨着時間窗口越來越緊,各項任務壓力越來越大,“扶貧”成爲當下各級政府的關鍵核心詞。由此衍生的一個怪現狀就是,似乎農村裏發生什麼事情都得與脫貧攻堅掛起鉤來。

有人曾分享過各自見聞。個別貧困村的幹部和村民代表會公開索取,

比如,藉着村裏孩子需要跑十里八里的外村上學,家長接送不便,提出購買接送孩子的中小轎車;

比如,覺得村部辦公條件還是過去遺留的老平房,很簡陋,提出要建個二層小樓。

還有些羣衆,不從實際出發,不想着把錢用在刀刃上,卻喜歡“獅子大開口”,就等着鄉里縣裏時不時地送錢送物。種種需求,儼然有把扶貧當成“萬能鑰匙”的即視感,讓扶貧幹部們頗爲苦惱。

不能讓投機者佔便宜!借“扶貧”旗號斂財者必須嚴懲

不過,這些問題還主要是一些羣衆的心態沒有擺正造成的,更有甚者,盯上了“扶貧攻堅”的概念,惦記上了扶貧資金的這塊“香餑餑”,幹起了違法亂紀的事情。

有的想法設法截留專項資金,廣州某村原支部書記就夥同出納等私分技術培訓的錢款4萬餘元;有的假借國家扶貧項目之名,行傳銷和詐騙之實,湖南某地一家黑心公司便以此坑害了數百萬人,涉案金額逾千億元,讓困難羣衆更加雪上加霜。

對此,國務院扶貧辦態度鮮明,嚴令斥責。今年年初發布一條公告,明確表示嚴禁打着扶貧旗號從事與扶貧無關的活動,並且公佈了舉報電話(12317)。

不能讓投機者佔便宜!借“扶貧”旗號斂財者必須嚴懲

這應當成爲扶貧攻堅工作的底線紅線。對違法者,該移送司法機關必須儘快移送司法機關。即便只是羣衆的認知和心態問題,也應當予以足夠警惕。

因爲一旦讓扶貧政策成爲了“唐僧肉”,人人都想分一杯羹,勢必讓本應得到扶持的困難羣衆少了一分機會,這顯然有違扶貧的初衷,也會拖累整個扶貧工作的進程。哪怕是從非貧困人口的角度看,讓那些投機取巧者得了便宜,也是一種不公平。

當然,回過頭說,這次扶貧攻堅戰解決的是中國千百年來沒有解決的絕對貧困問題。複雜程度可想而知,各種矛盾困難可以預見。有了問題不可怕,關鍵的是以什麼樣的態度和力度去解決它。對“藉機斂財”,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就是一種有力宣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