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路炒股沙龍又火爆!“股市表情”背後是A股的心路歷程

圖片來源:第一財經視頻

3月,一個略顯沉悶的週末午後,上海廣東路炒股沙龍再次火爆,人頭攢動。

廣東路,有人叫它“馬路股市沙龍”,有人叫它“街頭股吧”。上世紀90年代,位於廣東路729號的萬國黃浦營業部開始了早期的股票交易,門前排隊的人們組成了馬路股市沙龍最早的雛形。每逢週末,數以百計的股民在這裏交流經驗和炒股心得,至今已有30多年。

這是一條距離上海“外灘牛”僅1.4公里的馬路。那座長5米、重6.8噸的雕塑,與華爾街銅牛享有共同的設計者,寓意是“只要銅牛在,股市就能永保牛市”。

年初至3月6日,全球重要市場中,A股牛氣沖天,牛冠全球。截止3月6日,深證成指大漲近34%,位列榜首。

A股一飛沖天的背景下,沉悶許久的廣東路股市沙龍再次火爆。周先生告訴記者,這裏的炒股沙龍從兩三點開始一直持續到夜裏11點,大家才意猶未盡解散。記者問了一圈,這上百人頭攢動的背後,有人想要了解大勢走向,有人想諮詢個股操作,也有人講解最新市場動態,技術派、基本面派、消息派…各種投資風格齊聚一堂。

雖然年初至今,上證綜指累計漲幅高達24%,然而,記者發現這裏的大半部分散戶仍然虧損嚴重。陸先生,股齡30年,從2016年開始陸陸續續大筆加倉股票,也經常來廣東路炒股沙龍交流經驗,他投資的100多萬如今只剩50多萬,市值接近腰斬。

在這裏,陸先生並非少數。

Wind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上證綜指下跌24%,僅次於2008年,創A股歷史第二大年跌幅,僅次於2008年。2018年,滬深兩市市值減少近15萬億元,人均虧損近10萬元。年初至今,即便A股漲幅不少,但仍有一大批股民滿倉深套。

實際上,廣東路不僅僅是股市牛熊的風向標,更是中國資本市場的見證者。

如今的廣東路營業部也許並不如一些龍虎榜上的“常客”有名,但的確可以稱得上中國證券史上的一個標誌,見證了多個第一。

上世紀90年代初,廣東路營業部就已開始了早期的股票交易,門前排隊的人們組成了其後“股市沙龍”的最早雛形。

彼時的廣東路萬國黃浦營業部,開通了全國第一部證券行情諮詢報價電話,是第一個公開受理股票質押試點業務,在全國第一個開闢了異地買賣深圳股票業務,在全國第一個實行滬深兩地股票委託、清算、交割電腦化、無紙化和無鈔化,並開闢了全國第一家信息夜市。王先生(化名)向第一財經記者回憶到,廣東路炒股沙龍在1991年的時候就有了,現在反而慢慢沒落了,那時候,天天晚上有股市快報,市場也小,股票也少,大家就集中在這個地方交流信息,非常高效。如今隨着互聯網和科技的進步,以及資本市場規模的擴大和成熟,廣東路更多的成爲股民們社交的場所。

海通證券相關報告顯示,20世紀四五十年代,美國股市中,個人投資者持有市值佔比高達93%,然而隨着資本市場的逐步成熟,現如今,個人投資者持股佔比不到6%。而在A股市場中,散戶仍然牢牢把控着接近40%的市值。

散戶主導的資本市場下,A股換手率遠高於全球其他主要資本市場。2017年創業板指數、中小企業板指數、上證綜指換手率(以流通市值計算)分別高達920%、745%、532%,遠高於納斯達克指數(352%)、富時100指數(256%)、標普500指數(214%)、日經225%指數(200%)、法國CAC40指數(114%)、臺灣加權指數(66%)、恒生指數(56%)。

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稱,相比美股的“配置型”市場,A股以“交易型”爲主。

如今,隨着養老金、外資等長線資金入市,未來A股機構投資者佔比將會逐步提高,在證券市場規則和法律建設日益完善和成熟的背景下,廣東路炒股沙龍或許將更多作爲一個股民社交的場所,見證中國資本市場的變遷。

第一財經 王皙皙(封面圖片來源於攝圖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