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代表建議落實大中小學春假、秋假,假期可設計爲十至十五天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獲悉,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惠州市政府副祕書長黃細花向大會提交了《關於落實大中小學春假、秋假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建議》指出,2013年,國務院發佈《國民旅遊休閒綱要(2013-2020)》鼓勵各省市人民政府開展春假、秋假的試點。國務院2014年公佈的《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時間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高等學校可結合實際調整寒、暑假時間,中小學可按有關規定安排放春、秋假,爲職工落實帶薪年休假創造條件。

“增設春、秋假在政策層面是沒有障礙的。但全國各地情況來看,落實春、秋假的省市不多。”《建議》指出。

爲此,黃細花代表在上述《建議》中指出,建議國家教育部加大力度推動春秋假落實,春假設立在“五一”前後、秋假設立在“十一”前後,假期可以設計爲10-15天左右,這樣父母就有時間帶着孩子旅遊度假,爺爺奶奶也可以帶着孩子出去。

另外,黃細花還建議人社部推動職工的帶薪假和中小學的春秋假結合起來,加強對帶薪休假的政策與法規宣傳,督促各單位嚴格依法辦事,落實帶薪休假制度,確保《條例》和《綱要》的相關規定得到有效實施,到2020年全面落實帶薪休假,維護法律法規的嚴肅性。

針對上述建議,黃細花代表還在《建議》中給出了多條理由。

譬如,《建議》指出,落實春秋假不僅有利學生身心健康,還可促進消費拉動經濟增長:“過去,國內經濟的發展一直被確定爲三駕馬車拉動的,即出口、投資、消費這三駕馬車。2018年廣東GDP消費貢獻了8.8%的增速,投資貢獻了10.7%,出口貢獻5.1%。在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消費對穩定經濟增長至關重要,而消費需要的是更高品質的旅遊消費,文化消費等。隨着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的消費也隨之不斷升級,戶外休閒、羣衆性體育活動,戶外運動與培訓教育相結合,生態旅遊與文化旅行相結合等,正在成爲人們的內在動機和自發性需求,成爲消費新時尚。而現代旅遊也從傳統的觀賞性旅遊向體驗型旅遊發展,把戶外運動與培訓教育、休閒娛樂、健康鍛鍊、自然觀光、文化旅行等結合起來的戶外探索教育,正在成爲體驗型旅遊的新時尚。大中小學放春假或秋假正好滿足了這種需求,順應了旅遊消費、文化消費的新時尚。由此可見,落實大中小學春秋假政策,不僅有利於大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學習效率,而且還能拉動消費穩定經濟增長,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政策,應從政策和執行層面加大力度全面落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