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6年後,騰訊於今早宣佈,正式啓動新一輪整體戰略升級,原有七大事業羣(BG)保留企業發展事業羣(CDG)、互動娛樂事業羣(IEG)、技術工程事業羣(TEG)、微信事業羣(WXG),新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羣(CSIG)和平臺與內容事業羣(PCG)

今年以來,騰訊股價已經累計下滑22%,市值蒸發1080億美元,在這一時點,所有人,都希望看到騰訊給出連接未來更清晰、更堅定也給予人以信心的路徑。

以及更進一步的疑問:這條路靠譜嗎?

互聯網的下半場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此次主動革新是騰訊邁向下一個20年的新起點。

上一個新起點是2012年,那也是中國互聯網的分水嶺,當時騰訊最出名的還是QQ,馬化騰主要思考的問題是公司變大了,怎麼樣才能克服大企業病,成爲一家世界級的互聯網企業。爲了便於公司相關業務協調,減少部門間相互扯皮和惡性競爭的情況,騰訊做出了第二次組織架構調整:BG(Business Group事業羣)化。

調整後,騰訊從原來的業務系統升級爲事業羣制,把業務重新劃分爲企業發展事業羣(CDG)、互動娛樂事業羣(IEG)、移動互聯網事業羣(MIG)、網絡媒體事業羣(OMG)、社交網絡事業羣(SNG),整合原有的研發和運營平臺,成立新的技術工程事業羣 (TEG),後續又將微信獨立成立了WXG。後來的故事證明這次調整的意義,騰訊成長爲世界級的互聯網巨頭,高速增長直到現在。

但從幾年前起,互聯網就不再是創新的主線,ABC(AI、Bigdata、Cloud)時代,技術驅動力的作用凸顯,模式變革顯得越發乏力,而當微信突破了十億後,C端市場也從增量轉向存量,那麼,一向被稱讚擅長做互聯網產品,用戶思維的騰訊,新的增長點又在哪裏?

移動互聯網格局已定,巨頭們都着眼於幾成“濫觴”的生態上,這一戰場,打的不再是速度和攻擊力,而是縱深和防守力。由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的發展,簡而言之,不單要有C,還有抓的住B,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而云計算的好處是,這是個新興市場,存在競爭的機會;體量夠大,有競爭的空間;投入高,技術門檻高,適合巨頭混戰,服務對象就是企業,一旦形成規模效益,未來的發展富有想象力。

另一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打出了阿里雲這張牌,向B端走的不亦樂乎,雲棲大會前年說的新零售還算電商經驗線下延伸,依舊關注普羅大衆,今年新制造概念的提出,已經擺明了要走轉型路。而做2B的華爲,在去年的8月也宣佈將成立半年、設立在產品和解決方案部門的Cloud BU遷移至華爲集團下,成爲公司一級組織架構上與三大BG並列。

相較之下,前CTO張志東在9月15日的騰訊大學交流上,也坦率地談到了騰訊的問題:“鵝廠(騰訊)的組織變革是滯後了,爲社會創造的獨特的優秀產品和連接創新還不夠多。雲時代和大數據時代在快速的到來,社會和科技發展引發不少數字化社會的新問題,我們在這類問題上的創造力和推進力,還沒有展現出足夠的厚度和力量。”

對此,騰訊也是心知肚明。在去年12月的騰訊員工大會上,馬化騰就表態要加強2B:“現在的騰訊需要更多To B的能力,要在組織架構上進行從內到外系統性地梳理。”對這次的戰略升級,馬化騰表示,則是互聯網下半場的開端,下半場屬於產業互聯網,上半場騰訊通過連接爲用戶提供優質的服務,下半場則將在此基礎上,助力產業與消費者形成更具開放性的新型連接生態。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表示,在下半場,騰訊的使命是成爲各行各業最貼身的數字化助手。

收縮與擴張

我們來細看這次的調整,有關之前騰信七大事業羣一直有一個戲稱,除了提供技術支持的技術工程事業羣,其他的幾個事業羣完全可以拆出去各自做一家子公司。在我看來,這種看法是不對的,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幾家大公司和許多家中小公司。

(圖說:騰訊第二次組織架構調整示意圖,來源:網絡)

這次保留下來的事業羣,要麼業務獨立,要麼發展良好沒有調整必要,如技術工程事業羣(TEG)提供技術支持,企業發展事業羣(CDG)是騰訊新業務孵化和專業支撐平臺,微信事業羣(WXG)自成一體,而互動娛樂事業羣(IEG)依舊是重要的現金牛。

相比之下,移動互聯網事業羣、網絡媒體事業羣、社交網絡事業羣,則有不少騰訊的“歷史產品”,如電腦管家等安全系產品,瀏覽器、地圖、應用寶、騰訊網、騰訊視頻、騰訊微博、微視、QQ、QQ空間、QQ郵箱、QQ音樂、廣點通、騰訊雲等。

這些產品,說大不大,哪個都不至於像微信一樣撐起一個生態,說小又不小,放到各自的細分行業也都有各自的地位,足以撐起一家中小型互聯網公司,單個看起來,對騰訊生態的作用除了QQ外沒有哪個可以說是不可或缺,但都有其存在價值。

曾經分類的邏輯不難理解,如果我們玩選擇連線題,將下面這些產品和三個事業羣連線,大多數還是能猜的中,可這種組織架構,的確過時了,這些產品,從PC端時代橫跨到ABC時代,有的產品發展已經陷入停滯,有的卻是早期市場繼續投資的產業。

比如雲計算,阿里雲地位堪稱和螞蟻金服並列爲阿里巴巴的兩條腿,騰訊雲卻和不少潛力將盡的產品並排在三個事業羣下,作爲國內第二大的公有云,曝光機會卻極少,連年報都讀不出來具體信息,近期影響力爆發的一次還是因爲負面新聞,簡直讓人難以理解——在新的技術中,難道還有比雲計算更適合To B,更適合“連接一切”的口號的嗎?

“兄弟爬山,各自努力”,讓騰訊的產品極具攻擊性,也一定程度避免了大企業病,但爬了這麼多年的山,不少兄弟能爬多高,還能爬多少,其實騰訊心裏該有數,也是時候調整架構了。第三次的戰略升級,被騰訊視爲自身由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升級的主動進化,也是對自身“連接”使命和價值觀的傳承。

新的歷史階段對應新的戰略思維和組織架構,騰訊此次戰略升級的一大重點,就是社交平臺、內容產業和技術的深度融合,將原來分散的業務整合到一起。新成立的平臺與內容事業羣(PCG,即Platform & Content Group),對原社交網絡事業羣(SNG)、原移動互聯網事業羣(MIG)、原網絡媒體事業羣(OMG)中,與社交平臺、流量平臺、數字內容、核心技術等高度關聯且具有高融合性的板塊,進行了拆分和重組。

在內容上,騰訊有新聞、視頻、文學、音樂、動漫、體育等多領域的產品,包括騰訊新聞、騰訊視頻、騰訊體育、騰訊影業、騰訊動漫等。在平臺上,微信、QQ、QQ空間、應用寶、瀏覽器等,是中國最大的社交網絡及流量分發平臺。合併在同一事業羣內結合得更緊密,意味着能夠提供更有效的用戶觸達和傳播效力。

比如新的廣告營銷服務線就由原社交與效果廣告部與原網絡媒體事業羣廣告線組合而成,騰訊表示,以更協同的方式結合社交、視頻、資訊以及其它富媒體資源,能夠更充分發揮騰訊資源特色與優勢。

對雲計算和智慧產業的加註,則是騰訊另一個新事業羣的含義。目前,騰訊雲已經有2000多個合作伙伴,行業解決方案超過六十種,但獨立成爲一個事業羣,單單騰訊雲是不夠的。新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羣(CSIG)將整合包括騰訊雲、智慧零售、安全產品、騰訊地圖、優圖等核心產品線,包含多領域的行業解決方案,掌門人爲原先負責SNG的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

20年來騰訊積累的技術很豐富,但在對外賦能上並不突出,這有一些歷史原因(騰訊的開源之路),這一次的戰略升級,騰訊還表示將成立技術委員會,通過內部分佈式開源協同,加強基礎研發,預期未來可將內部開源成果開放給產業,爲整個行業的技術研發人員營造更好的環境和氛圍,在To B的產業互聯網方向上,無疑是又向前走了一步。

這是騰訊官方給出的新的事業羣結構圖,結合上一張圖和剛剛的內容,看起來是不是感覺清爽了不少?

從成立至今,騰訊經歷了3次重大戰略升級和架構調整——2005年升級爲BU(Business Unit)事業部制;2012年升級爲BG(Business Group)事業羣制,和今天公佈的這一次。每一次都是在關鍵的節點上,爲騰訊引導發展方向。“我們需要時刻保持清醒,充滿危機意識和前瞻性,才能引領騰訊進入下一個時代”,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說。

再有一個月,就是騰訊成立的20週年,趕在這麼一個“大年”做“大事”,重整旗鼓的騰訊會不會觸底反彈再現輝煌?對這個疑問,長期的答案,會在幾年,甚至像馬化騰所說的,20年內逐漸顯現,但短期的答案,就在明天——港交所的股價,將會是第一次檢驗,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 | 李昊原

微信編輯 | 李昊原

審稿編輯 | 正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