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於張公藝這個人,相信大家很多人都不是很瞭解,但是他在歷史上的名氣其實並不低,尤其是在古代那種重視宗族、道德的社會背景下,說他是所有家族的治家榜樣一點都不爲過。說句實話,張公藝張氏家族的“忍”字家訓對於現代的我們其實仍然有很重要的教育意義,在如今浮躁的社會氛圍中,如果多一點忍讓之心,和善之心,相信發生的悲劇將會更少,我們的生活也會更加美好。

在中國歷史上,有這麼有一句古話,那就是“富不過三代”,這句話其實很真實地反映了大部分富有家庭衰敗的時間規律。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富不過三代”這一魔咒的出現呢?我想,這可能與一個家族傳承的精神有關。那麼,這種家族傳承精神又是怎麼培養、表現出來的呢?這就一個家族的家訓有關了。而今天要爲大家介紹的也是一位因爲家訓而流芳百世的名人——張公藝。

張公藝

對於張公藝這個人,相信大家很多人都不是很瞭解,但是他在歷史上的名氣其實並不低,尤其是在古代那種重視宗族、道德的社會背景下,說他是所有家族的治家榜樣一點都不爲過。因爲張公藝在治家方面的成就可以說是成果斐然,甚至還因此驚動了多位皇帝,獲得多次表彰,可以說是千古之家第一人。

根據《舊唐書》記載,張公藝乃鄆州壽張人,即現在的今山東陽穀縣壽張鎮人,一生橫跨北齊、北周、隋、唐四個朝代,享年99歲,可以說是一個壽星了。但是他最有名的還不會因爲他的長壽,而是他的治家有方。據記載,在張公藝的治理下,其同族九輩同居,合計共九百人,他們在一起生活,父慈子孝,兄友弟和,夫正婦順,姑婉媳聽,每天一起喫飯,連家裏養的一百隻狗都如此,可以說簡直就是大同社會。正因如此,張公藝被很多統治者詣宅旌表,包括北齊時的東安王高永樂,隋朝時的大使、邵陽公樑子恭,唐朝時的唐高宗等,而這其中最戲劇性的旌表還要數唐高宗李治那一次。

百忍堂

唐高宗在封禪泰山的途中,聽說了張公藝的事,既好奇其治家之能,又擔心他們家成爲一個大姓集團,便專程前去他家拜訪,並且問他如何能做到這些。張公藝面對高宗的提問,沒有說話,而是用筆在紙上寫了一百個“忍”字給高宗看,並解釋到他們家的家訓便是《百忍歌》,其中最核心的便是一個“忍”字。高宗聽了之後,心中憂慮全消,並且被張氏家族的這一種處處忍讓,處處以和爲貴的精神感動,贈絹百端,爲之涕流。

故居

說句實話,張公藝張氏家族的“忍”字家訓對於現代的我們其實仍然有很重要的教育意義,在如今浮躁的社會氛圍中,如果多一點忍讓之心,和善之心,相信發生的悲劇將會更少,我們的生活也會更加美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