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創作《庫爾班大叔您去哪兒》之後沒多久,您又創作了《塔里木河》這首歌,受到部隊官兵尤其是邊防軍人的喜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克里木:這首歌出來後,我到部隊唱,非常受歡迎,因爲它裏面有生活、有故事。

"\u003Cp\u003E克里木,維吾爾族,1940年出生於新疆,是中國著名歌唱家、優秀舞蹈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他創作並演唱了大量富有民族特色的作品,2016年榮獲第十屆百花獎藝術大會“頂級藝術家”榮譽稱號。他演唱的《日夜想念毛主席》《掀起你的蓋頭來》《達坂城的姑娘》《阿凡提之歌》等歌曲,將新疆少數民族文化展示給全國各族人民,產生廣泛影響。他創作的《庫爾班大叔您去哪兒》《頌歌獻給親愛的黨》《塔里木河》等歌曲,膾炙人口,廣爲流傳,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邊防軍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我看資料中說,您是11歲時參的軍。當時是怎樣的情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克里木:1950年國慶那天,我爸爸到北京參加民族團結晚會。他回家後就說:“共產黨好,毛主席好,我們當兵!”我爸爸外號“金嗩吶”,我媽媽是舞蹈演員,他們都順利加入了部隊。文工團領導問我這個小孩會什麼,我就現場唱了一首民歌《牡丹汗》,又打了一段手鼓,表現還不錯,這才入了伍。我們一家人蔘軍到了民族軍第五軍文工團。我們去部隊演出,經常一行軍就是一百多里,路上我走不動了,戰士們就抱着我、揹着我。到了演出的地方,我就跟着去唱歌跳舞。就這樣,我開始了文藝兵的生活,現在我快80歲了,我覺得我還是個文藝戰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您演唱的歌曲非常多,第一首產生影響力的歌曲是什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克里木:我17歲時調到新疆軍區文工團。1958年,團裏的詞曲作家王洛賓知道了庫爾班·吐魯木大叔到北京見毛主席的事情,他連夜寫了《日夜想念毛主席》這首歌,並點名讓我來唱。怎麼才能唱好這首歌呢?我覺得要進到歌裏去,要帶着感情唱。演唱時,我就穿上新疆民族服裝,盡力揣摩一個邊疆少數民族農民兄弟對黨和毛主席的感激之情。在舞臺上,我就是庫爾班大叔。這首歌首次演唱就很成功。因爲歌曲本身寫得好,寫出庫爾班大叔的內心感受,反映新疆人民解放後過上幸福生活的激動心情,再加上載歌載舞的表演形式。這首歌1959年到北京參加慶祝新中國成立十週年活動和全軍第二屆文藝匯演,我還獲了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這首歌跟您後來創作的《庫爾班大叔您去哪兒》有什麼關係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克里木:我唱《日夜想念毛主席》獲獎後,就被調到了原總政歌舞團。1963年冬天,團裏的作曲家陳克正老師、詞作家彥克老師想爲參加全軍文藝匯演寫首歌。陳老師想到了一個題材,一個邊疆農民熱愛解放軍戰士,披星戴月上哨所送哈密瓜、葡萄,慰問戰士們。他知道我是新疆的,就讓我一起創作。我們決定還是用庫爾班大叔這個人物。彥克老師沒去過新疆,我就提供新疆音樂的素材,把小時候看父母表演和聽到的民歌旋律唱給兩位老師聽。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創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這首歌可謂經久不衰,現在您還經常演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克里木:這首歌出來後,我到部隊唱,非常受歡迎,因爲它裏面有生活、有故事。你想,一個普通老百姓都想着去慰問解放軍,想着家裏有什麼好喫的都拿上,說明我們解放軍太可愛了。每次演唱完,我根本下不了臺,就被戰士圍着。前段時間,我參加一個活動,碰到一個在阿里當兵30多年的女同志。她很激動,說我們那條件非常艱苦,當年聽了您唱的這個歌,就一直想着庫爾班大叔的葡萄、核桃、哈密瓜。我就給她現場唱了一遍這首歌。表演完了,觀衆都鼓掌,場景令人非常感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創作《庫爾班大叔您去哪兒》之後沒多久,您又創作了《塔里木河》這首歌,受到部隊官兵尤其是邊防軍人的喜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克里木:《塔里木河》這首歌融合了維吾爾、塔吉克、哈薩克三個少數民族的音樂風格,還是我和陳克正老師一起寫的。1964年我們到阿里慰問,返回時在馬蘭基地一邊慰問演出,一邊休整。我和陳老師向部隊申請了一部車,沿着塔里木河體驗生活。我們與邊防戰士一起巡邏,一起在河邊烤魚。有了生活經歷,我們就要寫歌。陳克正老師有了思路,高興得一晚上沒睡覺,第二天一早就把歌詞給我了。我一看,“騎着駿馬天山巡邏”“緊握鋼槍保衛你,母親河”,寫得非常棒。我也很激動,想着一定要把曲作好,要讓老百姓喜歡、戰士喜歡。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這首歌唱的就是邊疆軍人保家衛國的生活,再加上曲調悠揚抒情,符合藝術規律,所以能受到大家的喜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我們說“生活是創作的最大源泉”,您的這段經歷就說明這個道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克里木:對的,我寫《羊肉串香又香》也是這樣,那聲吆喝和旋律就來自我的日常生活。還有電影《阿凡提》的主題曲《阿凡提之歌》,可以說生活是那次創作成功的最大保證。那部電影當時試唱的第一版主題曲,導演不滿意,非常着急。我跟導演聊,說我覺得這首歌不應該是歌頌型的,阿凡提是幽默的、智慧的、跟老百姓在一起的,我們要往這個方向想。導演說:“就這個感覺,那就你寫!”但說得容易,寫起來難,時間要求又緊。我苦思冥想之際,突然想起來,1957年我去和田縣慰問邊防部隊時,早上7點多鐘,在街上看到一羣農民老人。他們扎着腰帶,帶着瓜皮帽,在小毛驢屁股上坐着,唱着維吾爾語歌就過來了。歌的大意是:“幹部來到了我們公社,我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覺得那個旋律非常好,翻箱倒櫃找到了那時記下的譜子。根據那個旋律我越寫越順,很快就寫出來了。所以說,還是“生活萬歲”。靈感從哪裏來?從生活中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上世紀80年代初,您創作了《頌歌獻給親愛的黨》,引起非常大的反響。到現在,每逢“七一”,很多音樂會上還會唱這首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克里木:當時剛改革開放,部分人思想出現一些混亂,有的老百姓對黨的認識不夠。我是1966年在雲南前線慰問邊防部隊時入的黨,我從小受黨的教育,受黨的培養,我覺得我應該寫一首歌去歌頌黨。這首歌是高峻寫的詞,我作的曲。1984年,我在北京的一次演出上唱這首歌。“有了你,草原牛羊肥壯”“有了你,氈房奶茶飄香”,一開始觀衆愣住了,馬上就開始“譁”地鼓掌。這首歌是在歌頌黨,但這種歌頌是非常生活化、非常實在的,不是口號化的。這首歌流傳開來後,有一年“七一”,喀喇崑崙山邊防哨所的戰士給我打電話。戰士說今天是黨的生日,您能不能教我們唱《頌歌獻給親愛的黨》,我們一起過一次黨的生日。我馬上說:好!然後就一句一句,把這首歌教給了戰士們。我覺得還是這首歌唱出了人們內心的情感,所以才能受歡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您是一名老文藝兵,經常下部隊演出,您對當前的文藝輕騎兵們有什麼想說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克里木:能成爲一個軍隊文藝工作者,我非常自豪。前段時間,解放軍文工團的一些年輕孩子來看我,說他們剛下部隊回來,去了新疆、西藏、內蒙古等。我說這個就是方向。什麼叫爲兵服務?就是要直接跟戰士們聯繫,把文化藝術送給戰士,把祖國和人民的愛送給戰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當年到雲南邊防部隊演出,一去就是9個月。我們走過的那些路線,螞蟥、蛇很多。我們在原始森林裏走一天,再爬上去一座山,山上有一個班的戰士等着我們。氣燈一掛,也不用話筒,就開始演出。演完連飯都不喫,因爲戰士們的那些糧食運上山很不容易。就只喝一點水,餓着肚子返回。我覺得這些都不算苦,而且我們多喫一點苦,才更加知道戰士的不容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跟年輕人說,戰士們太辛苦、太淳樸、太可愛了,我們的歌聲就是爲戰士服務、爲人民服務的,要永遠爲人民和戰士歌唱。我們要發自內心地尊重戰士,愛戰士。不妨經常問自己幾個問題:穿了這身軍裝,成了文藝兵,位置應該擺在哪?我的業務應該怎麼爲戰士服務?通過我的歌聲,戰士能得到什麼教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照片均由克里木提供,文字由吳昊、慶洋整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採訪手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文藝戰士的初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袁麗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克里木老師的採訪地點,是在他京郊的家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退休後,他跟夫人古蘭丹姆住在這片接地氣的房子裏,種樹、養花,跟鄰居閒聊,平常得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一有演出任務,他都積極報名參加,依然還是那股登上5000米高原哨所爲戰士演出的精氣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11歲,到79歲,克里木一直走在爲兵服務的道路上。聊起下部隊、到前線、走邊防的那些事兒,他雙眼放光,手舞足蹈,充滿活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戰士唱歌,他們高興,我就高興。”歲月悠悠,文藝戰士的初心不改,本色不變。\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698PsE4xTzAuv\" img_width=\"640\" img_height=\"506\" alt=\"歌聲永遠爲戰士服務\" inline=\"0\"\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474215016621722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