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受法國科學院派遣和俄國伊麗莎白女皇邀請,沙普的4人小隊於1760年11月動身前往西伯利亞首府託博爾斯克——那裏是1761年金星凌日過程最短的“哈雷極點”,因此格外特殊和重要。\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251c6149d2440c39d3834111d507ba0\"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19\" alt=\"金星凌日的饋贈\"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761年6月6日,天如人願,百事順遂,沙普精確記錄了金星凌日5小時48分50秒的全過程,並在他的天文臺外帳篷裏架設望遠鏡請當地政要一飽眼福。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如果說人類的祖先很早就開始測繪大地,那麼真正意義上的丈量天空卻是發明望遠鏡和掌握開普勒定律以後的事。1677年11月7日,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在聖海倫娜島觀察水星凌日後若有所悟,1716年在皇家學院《哲學學報》發表著名論文,提出了通過觀察金星凌日來確定地球到太陽的距離,並向後輩大聲疾呼,務必抓住1761年和1769年金星凌日的天賜良機。1742年哈雷撒手塵寰,全世界天文學家遵照他的遺訓,如期開展了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金星凌日觀測總動員。\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一戰成名的梅森和迪克遜\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金星作爲地球的“孿生姐妹”,是蒼穹中僅次於太陽和月亮的第三明亮天體。當它運轉在日地之間並處於一條直線時便會遮蔽太陽的部分光線。金星凌日本質上也算一種“小日食”或者“日環食”。但金星直徑雖然比月亮大3.5倍,凌日時和地球的距離卻比月亮遠百倍,視直徑只有月亮的三十分之一,因此看上去就像日輪上的一個小黑點緩緩掠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於金星的軌道平面和地球黃道有3.4度的傾斜,因此凌日便成爲十分稀有的天象。發生間隔爲105.5年,8年,121.5年,8年……可謂“\u003Cstrong\u003E八載成雙來,百歲一徘徊\u003C\u002Fstrong\u003E”。正是靠着在地球上不同方位看到金星凌日過程的視差,便能用三角測量法計算出日地距離,進而以這個“天文單位”作爲基線,測量出整個太陽系的宏偉版圖。\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ce2c5d537644c97b5776ca02e5d05c9\" img_width=\"640\" img_height=\"426\" alt=\"金星凌日的饋贈\"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捕捉1761年和1769年這一對金星凌日,是科學界首次有備而來。來自英國、法國、俄國、德國、荷蘭、瑞士、丹麥、葡萄牙、意大利等國的天文學家百餘人,在全球設立了幾十個觀測點。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曾通宵不眠以圖先睹爲快,英國國王喬治三世也早早到裘園天文臺翹首以待,北美費城天文學家裏騰豪斯在金星即將接觸日輪的瞬間竟然激動得當場暈厥,足見金星凌日如何牽動着人們的神經。那些派往四表八荒觀測這一天象的遠征隊更是責任重大和使命莊嚴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七年戰爭”的炮火硝煙並不理會科學家的國際合作。1761年1月8日,英國天文學家梅森和迪克遜乘坐護衛艦“海馬”號從朴茨茅斯出發,遠赴22000千米之遙的蘇門答臘島明古連觀測金星凌日,啓航不到24小時,便和重型法國軍艦“拉格蘭德”號相遇。經過1小時激戰,“海馬”號受到重創,船員死11人傷37人,被迫退回朴茨茅斯港。\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鑑於旅途兇險和儀器損毀,梅森和迪克遜給皇家學會寫信,請求變更目的地,改往地中海之濱土耳其的伊斯肯德倫進行觀察。皇家學會接到報告毫不通融,指令必須不惜代價按原計劃趕到蘇門答臘,否則追究法律責任。關鍵時刻,科學家也需要軍隊的紀律和士兵的服從。\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海馬”號緊急修繕後於2月5日再度揚帆南下,但卻因延宕過久無法準時到達,況且明古連已經落入法國人手中。梅森和迪克遜當機立斷,4月11日登陸南非好望角,幸而受到中立國荷蘭殖民當局的同情和支持。6月6日晴空萬里,梅森和迪克遜在開普敦飽覽了金星凌日的整個過程,取得了南太平洋唯一有價值的觀測數據。而前往聖海倫娜島的英國天文學家馬斯基林卻遇到大陰天,結果徒勞往返。梅森和迪克遜一戰成名,1763年擔負起測量北美馬里蘭州和賓夕法尼亞州邊界的重任。此後梅森-迪克遜線長期成爲美國北方自由州和南方蓄奴州的政治文化分界。\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1ce4b63aadd4a968c114f036f5cab39\" img_width=\"532\" img_height=\"372\" alt=\"金星凌日的饋贈\"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庫克船長和他的“奮進”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金星凌日造就的最偉大的航海家和探險家,要數英國的庫克船長了。\u003C\u002Fstrong\u003E由於1761年觀察金星凌日的數據不盡如人意,1769年便成了一代科學家有生之年的最後機會。新發現的塔基提島很快被鎖定爲最佳觀測點。汲取1698年哈雷率領“帕拉摩爾”號到南大西洋科學考察卻因沒有軍銜而指揮不動水兵的教訓,皇家學會和海軍部兼權熟計,認爲庫克是領銜掛帥的不二人選——他不但有魁北克測繪勞倫斯河口、紐芬蘭觀察1766年日環食的科學背景,還有現役海軍中尉的頭銜。\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80a2680aaef44d5980b7d0dda1d4f8d1\"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697\" alt=\"金星凌日的饋贈\"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768年8月25日,長32米、寬9米的“奮進”號載着科學家和船員94人,從普利茅斯拔錨啓碇,鼓浪西行。後來擔任英國皇家學會主席41年之久的自然學家班克斯、資深天文學家格林、科學畫家帕金森、瑞士植物學家索蘭德等共同組成了這次遠征的雄厚班底。10月25日跨越赤道,11月13日到達巴西里約熱內盧,因葡萄牙總督懷疑此行有軍事目的,庫克船長幾乎被扣留。1769年1月25日,“奮進”號穿越合恩角風暴進入太平洋,4月13日最終抵達塔基提島。這是1767年6月瓦利斯乘坐“海豚”號發現這座太平洋上的“伊甸園”後,第二次前來造訪的英國船艦。\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庫克在塔基提島西北角修築了一座容納40人的“金星站”,將攜帶的兩臺格里高利反射望遠鏡和天文象限儀、六分儀、計時鐘、溫度計、氣壓計等設備安頓停當。“金星站”處於“奮進”號火力射程之內,三面有深溝高牆並架設槍炮以策安全。6月3日天公作美,碧空如洗,庫克團隊分別從本島2個地點和鄰近的莫雷阿島上觀測了金星凌日的全過程,着重記錄了“凌始”和“凌終”的4個重要瞬間。但卻發現“始內切”和“終內切”的精確時刻難以確定,因爲日輪邊緣和金星盤面間出現了1分鐘左右的淚滴狀“粘連”。這便是由於大氣湍流和光學儀器缺陷引起的“黑滴現象”。\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在塔基提島考察期間,庫克船長和當地土著建立親善關係,但嚴禁水手和島民私下交易。當年“海豚”號水手曾爲了用鐵製品換取性服務而亂拔船上釘子,幾乎讓“海豚”號散了架。庫克船長最重要的觀測設備天文象限儀曾經被盜,多虧不惜代價及時找回。離島前兩位船員開小差,庫克扣押了當地族長做人質才換回“逃兵”並處以鞭刑。統領這隻孤懸海外、“人上一百”的科考隊,的確需要功底深厚的科學素養和恩威並施的大將風範。\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46dcdfdd61b45cca7f30e0ce97a7edc\"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20\" alt=\"金星凌日的饋贈\"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46dcdfdd61b45cca7f30e0ce97a7edc\"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20\" alt=\"金星凌日的饋贈\"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46dcdfdd61b45cca7f30e0ce97a7edc\"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20\" alt=\"金星凌日的饋贈\"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7月13日,“奮進”號離開塔基提島,庫克帶着海軍部的祕密指令尋找傳說中的“南方大陸”,花費6個月時間首次環繞和測量新西蘭兩島,1770年4月29日到達澳大利亞東海岸新南威爾士的植物灣。6月11日“奮進”號撞上大堡礁,丟棄了6門大炮和部分設備才輕裝逃生。最後取道印度洋和好望角,於1771年7月12日返回了英國多佛港。\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環球一週,歷時3年,“奮進”號滿載着寶貴的觀測數據和珍稀的植物、礦石標本凱旋。但檢點出徵時的94人,有三分之一沒能回家。庫克用泡菜和麥芽汁預防了壞血病,卻抵擋不住瘧疾和痢疾的肆虐。勞苦功高的天文學家格林、繪製了1000張標本圖畫的藝術家帕金森、芬蘭籍自然學家斯潑林、外科醫生芒克豪斯、副總指揮希克斯都在歸航中因病去世,葬身在大海波濤中。還有許多捐軀的水手和工匠,沒有人記得他們的名字。\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從1772年起,庫克開始第二和第三次環球航行,縱橫四大洋,馳騁全世界,成爲歷史上最偉大的航海英雄。1779年,庫克在夏威夷島和當地居民衝突中不幸遇難。\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u003Cstrong\u003E時乖命蹇的讓蒂爾\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無論對觀察金星凌日的熱情還是投入,法國比起英國都毫不遜色。1760年3月26日,巴黎天文臺臺長卡西尼的高足弟子、數個梅西耶天體的發現者讓蒂爾奉命遠征,乘坐“貝利耶”號軍艦到印度東部本地治裏觀察金星凌日,7月10日已早早趕到毛里求斯。但此時印度洋戰雲密佈,商旅不行,讓蒂爾只好在羅德里格斯靜候,並一度準備加入平格雷的團隊。1761年2月9日,適逢法國軍艦“仙女”號駛往印度,讓蒂爾不避危險奮然隨行,5月20日到達印度海岸,才得知本地治裏已經陷入英國人手中,只能打道返回毛里求斯,但時間已經來不及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 6月6日金星凌日如期而至。讓蒂爾正航行在茫茫的印度洋上,儘管紅日朗照、碧霄萬里,但顛簸搖晃的甲板卻根本無法安放一架穩定的望遠鏡,也不能確定精準的經緯度。讓蒂爾沒有取得任何可靠的觀察數據,只好眼睜睜看着千金一刻的時光付諸流水。\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面對命運打擊,讓蒂爾做出一個重大而孟浪的選擇,他決定留在印度洋地區,耐心等待8年,觀測1769年的金星凌日。比起風濤萬里、戰火紛飛的海上航行,爲了有生之年最後一次機會,讓蒂爾認爲值得獨在異鄉苦苦守候!\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作爲科學通才,讓蒂爾沒有虛度時光,他測繪了馬達加斯加海岸,並對當地自然、地質、生物、氣象、潮汐等進行了全面研究。1769年金星凌日漸漸逼近,讓蒂爾經過反覆比較,認定最佳觀測點應該是菲律賓的馬尼拉。於是1766年5月1日便提前啓程,8月10日順利抵達。豈料當地的西班牙殖民官拒不接納這位癡情的天文學家,無奈之下,讓蒂爾只好轉赴本地治裏——此時這個“淪陷”的印度城市已經根據“1763年和平協議”重回法國手中。1768年3月27日,讓蒂爾來到本地治裏,並選取一座被英軍損毀的彈藥庫改建天文臺。1769年6月3日金星凌日前,天氣一直晴好,6月2日夜間,讓蒂爾還邀請當地總督觀看土星衛星。豈料翌日天氣驟變,恰恰在金星凌日的時刻陰雲四合,從頭到尾遮蔽了這場歷時6小時34分的世紀大戲,此後卻馬上雲開日出持續晴朗。另一個對讓蒂爾傷口撒鹽的消息是,金星凌日全過程中,馬尼拉天空萬里無雲。\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苦守8年再誤佳期,讓蒂爾徹底崩潰,寫報告時手中的筆幾次跌落:“這就是天文學家的宿命,萬里奔波和自我流放,卻被一片致命的雲在最精確的時刻擋住太陽,我無法從打擊中恢復,不能相信金星凌日就這樣結束了。\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eb166fc4011e431bb5adadf88c351e17\" img_width=\"940\" img_height=\"529\" alt=\"金星凌日的饋贈\"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讓蒂爾終於想到了回家,但致命的痢疾使他再三延誤歸計。1770年11月,讓蒂爾帶病從毛里求斯登上赴歐洲的貨船,又遇到風暴幾乎沉沒而返回原地。直到1771年3月31日才最終搭乘一艘西班牙軍艦,8月1日到達加迪斯港。讓蒂爾徒步翻過比利牛斯山,1771年10月8日踏上了法蘭西土地,屈指算算,離開故國11年6個月13天!女天文學家霍格說:“這大約是歷史上最漫長的天文探險。”\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迎接讓蒂爾的不是朋友的鮮花和親人的擁抱。他已經被宣佈“合法死亡”,妻子改嫁,個人財產被全部瓜分,他在法國科學院中的席位也由別人頂替。經過艱苦訴訟,讓蒂爾拿回了部分財產,並在國王路易十五親自幹預下,於1772年2月28日恢復了科學院的頭銜。他重新結婚後喜得一女,並出版了2卷暢銷書《印度洋之旅》,月球上有個隕石坑就以讓蒂爾命名。\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受盡天磨”的讓蒂爾總算有了大團圓的結局。而他的時乖命蹇也成爲“墨菲定理”的典型案例。\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墨菲定律: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墨菲定律的根本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strong\u003E沙普:用生命換來完美數據\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披讀金星凌日浩瀚的典籍,處處都會看到法國天文學家沙普的名字。他曾勘測洛林地區的經線,確定2顆彗星軌道,並和卡西尼、讓蒂爾一起在巴黎觀察過1753年5月6日的水星凌日。\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受法國科學院派遣和俄國伊麗莎白女皇邀請,沙普的4人小隊於1760年11月動身前往西伯利亞首府託博爾斯克——那裏是1761年金星凌日過程最短的“哈雷極點”,因此格外特殊和重要。攜帶着半噸重的設備,從巴黎到維也納,從華沙到聖彼得堡,馬車先後在路上散了架,那些溫度計、氣壓計等科學儀器也幾乎全都碰破顛碎。乘坐馬拉雪橇跨過封凍的伏爾加河和烏拉爾山,進入無邊的西伯利亞乾草原和渾莽的大沼澤,屈指行程5000千米,終於在1761年4月10日到達託博爾斯克。\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滴水成冰的嚴寒,眈眈在側的狼羣,沙普到鎮外小山丘上建起天文觀測站,並抓住5月18日的月食,再次測定託博爾斯克的精確經度。這年春汛來得早而兇猛,淹沒了兩岸多處村莊,當地百姓怪罪這些外國人的神祕活動冒犯了太陽,招致了老天震怒和降災。所幸當局派來哥薩克士兵擔任警戒,確保了考察隊的人身設備安全。\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251c6149d2440c39d3834111d507ba0\"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19\" alt=\"金星凌日的饋贈\"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761年6月6日,天如人願,百事順遂,沙普精確記錄了金星凌日5小時48分50秒的全過程,並在他的天文臺外帳篷裏架設望遠鏡請當地政要一飽眼福。途經聖彼得堡停留期間,沙普會見了羅蒙諾索夫並發表了觀測數據,還把珍稀的猛獁牙齒帶回巴黎,此後寫下了三大卷《西伯利亞紀行》。他的兩個侄子都是受到這本書的鼓舞走上了科學道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769年,沙普再次投身於全球天文學家對金星凌日的“圍獵”大行動。原計劃去所羅門羣島進行觀察,但宗主國西班牙只批准他們到拉美地區的下加州半島,比起英國科學家完全被拒絕,這已經非常幸運了。1768年9月18日,沙普和王室工程師泡利、鐘錶師杜波伊斯、青年畫家諾埃爾一行離開巴黎。在卡迪斯按照法院命令吸收了西班牙官員多茲和麥迪納。共28人乘坐一條僅有12名水手的小船,駛往萬里迢遙的拉丁美洲。1769年5月19日到達下加州盡頭的聖何塞-德爾卡波。這裏便是沙普遠征的終點和夢想的歸宿。\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他們迅速搭建起“天文臺”,把帶來的象限儀、擺鐘和3個多隆德消色差望遠鏡安頓停當。簡陋的泥棚,房頂開3個孔洞,平時用布遮蔽,觀察時才露出天空。6月3日豔陽高照,纖雲掃跡,一丸金星緩緩掠過日輪。僕人在旁邊大聲讀秒。\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沙普和多茲、麥迪納各自守着一臺望遠鏡,凝神屏氣捕捉天上的一脈一息,準確記下每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和金星軌跡絃線與太陽赤道的夾角,整個觀察可謂盡善盡美。5個半小時下來,沙普全身已經被汗水溼透。他們彼此熱烈祝賀,並和金星凌日做最後的世紀告別,深深慶幸沒有辜負這次曠世機緣。\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然而沙普未曾料到,藍天麗日和旖旎風光下,死神正向他們張開黑色斗篷。\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登岸伊始便聽說這裏已有三分之一人口在瘟疫中病逝,當時完全來得及更換地點到西南18英里(約29千米)的聖盧卡斯。但沙普認爲寧可讓生命冒險,不能讓觀測閃失。金星凌日2天后,多茲、麥迪納和11位隨員開始發病。沙普靠從巴黎帶來的一本醫書和少量藥品緊急應對,不久自己也受到傳染。用瀉劑治療稍有好轉,沙普又帶病堅持觀察6月19日的月食,以便更好確定當地的經度。此後病勢漸沉,8月1日不幸去世,年僅42歲。\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一代“天文探路者”被草草埋葬在下加州的無名地。此時村內人口已死去四分之三,金星凌日科考隊殘存的隊員仍然抱病堅持觀察木星的伽利略衛星掩食,來校準當地經度。直到生命最後一刻,他們的心靈都和天上的星辰相伴相依。沙普臨終前在病牀上說:“生命即將結束,但我因完成了使命而感到幸福。”\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a0edddf374464ea7999e7f797be3944f\" img_width=\"960\" img_height=\"1198\" alt=\"金星凌日的饋贈\"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從1769年到2012年,經過一個金星凌日的“輪迴”,在墨西哥的聖何塞-德爾卡波,人們爲沙普立了一座紀念碑。\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泡利害怕自己難以康復和生還,曾把沙普的觀察報告和日誌收進一隻書箱寄放在西班牙總督府並諄託運回法國。直到9月,倖存的9名科考隊員才取道墨西哥城返回歐洲。最終踏上故國土地的,只剩下泡利、諾埃爾和多茲3人。巴黎天文臺臺長卡西尼從泡利手中接過沙普的遺稿並親自進行整理編纂,1772年正式出版。沙普和衆多同伴埋骨地球的另一端,卻向他的時代交上了最完美的答卷。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8世紀兩次金星凌日的觀測大行動,是氣貫長虹的人類史詩。遍佈世界的天文學家用生命和忠誠換來的數據彙集起來,我們這顆行星便產生了新的智慧。曾經爲世界選定金星凌日觀測點的法國著名數學家拉朗德和諸多同輩爭先恐後,用哈雷和德利勒創建的方法,對1761年的130處觀察數據和1769年的154處觀察數據進行系統歸納和精密計算,終於得出空前偉大的結論:太陽的視差爲8.5弧秒,太陽到地球的平均距離爲1.53億千米。和目前公認的1.496億千米十分接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世界上從此有了“天文單位”這把得心應手、通用共享的“量天尺”。人類不僅將整個太陽系各行星的邊鄰四至盡收眼底,還向着遼闊的宇宙空間張望,並從此開始了國際合作的大科學時代。 \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482794443643341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