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Web 2.0 時代這些內容既可讀也可寫\u003C\u002Fstrong\u003E,下面這張圖很好的表達了 Web 2.0 與 Web 1.0 的區別:\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XJVsrBy24pRJ\" img_width=\"728\" img_height=\"820\" alt=\"Web 3.0 不需要區塊鏈\" inline=\"0\"\u003E\u003Cp\u003EWeb 中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是「超鏈接」,現在說超鏈接可能會顯得有些過時或者「老土」,因爲在如今的 APP 世界中,超鏈接這個概念已經沒有人再提了,大家提的更多的是「鏈接」,也正是這個「鏈接」纔是 Web 的真諦所在。\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XJVuA8GStW3t\"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608\" alt=\"Web 3.0 不需要區塊鏈\" inline=\"0\"\u003E\u003Cp\u003EShape 會像鋼鐵俠的戰衣一樣主動找到用戶,主動將數據「拉」向用戶。

"\u003Cp\u003E區塊鏈炒熱後,互聯網出現了很多討論 Web 3.0 的聲音,這些聲音都聲稱 Web3.0 會依託區塊鏈技術變成一個分佈式互聯網。這總給人一種「爲了區塊鏈」而「區塊鏈」的感覺,難道現在的 Web 就不是分佈式的了?你刷着微博,用着美團,這不正是分佈式的信息獲取渠道?區別在於信息是否比較集中罷了。那些聲稱區塊鏈將帶來 Web3.0 的人,一定不夠了解 Web 的真正意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0 年前,Web 改變了我們所有人。我們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進行信息交換。我們學會了幾年前不可能擁有的知識,並在全球與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交流。Web 以全新的、舉世無雙的方式重塑了世界,並影響着人們每天的生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數百億信息的入口\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要理解爲什麼 Web 3.0 與區塊鏈無關,我們要先理解 Web 的重要性,要理解 Web 的重要性,我們先想象下沒有 Web 之前的世界是怎樣的:世界上存在着很多不同的信息系統,但沒有一個系統能夠與另一個系統交互。每個信息源都需要一個專門的應用程序來處理。因此,地球上的大多數人根本沒有能力便捷的獲取信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Web 通過統一的入口促進了信息的流通,我們只需要一個瀏覽器就可以與幾乎無數的資源交互。此外,網絡是開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建立網頁和搭建自己的服務器,並且由於開放的標準(手動 at W3C),它們都是相互兼容的。如今,Web 不僅是信息共享渠道,還是服務共享渠道,全球超過 30 億人可以通過瀏覽器分享信息、購物和通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信息入口的統一外,Web 還是跨平臺的。人們使用的設備雖然變多了,但所有這些設備都可以訪問 Web,你只需要做一次編碼,就可以在任何設備上運行。這是 Web 最獨特的特性,所以,誕生了很多跨平臺的 APP 開發技術,無一例外都是基於 Web 技術,就連 IoT 設備都支持 JavaScript (Web 的編程語言)了,這是一個瘋狂的時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Web 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之時,是否有區塊鏈所謂的「共識」或者「激勵」?答案是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區塊鏈的藉口\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區塊鏈從業者言必談「去中心化」,我們在「通過激勵協作實現語義 Web 的弱中心化」一文中也闡述過,「\u003Cstrong\u003E去中心化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烏托邦,真正可行的是弱中心化\u003C\u002Fstrong\u003E」。此外,鏈圈的另外一個問題是,他們只想追求所謂的「去中心化」,卻沒意識到「去中心化」是手段而不是目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反覆提及「去中心化」外,鏈圈還比較愛說的是「\u003Cstrong\u003E清除一切的社會層級,給每個人平等的機會\u003C\u002Fstrong\u003E」,這又屬於另外一個烏托邦了。這種說辭對二十歲左右的小青年十分有用,調動起了他們打破常規的熱血,瞬間將區塊鏈正當化、合法化了。同時,同時,他們會閉口不談割韭菜的那些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鏈圈信仰者將區塊鏈視爲「信任之根」,他們相信必須是不可篡改的數據才能被信任。於是他們爲 Web 3.0 所加的第一個概念就是「信任」,也就是說 Web 3.0 是一個可信網絡。該說法的漏洞在於,這種可信網絡只是從架構角度是可信的,從內容角度,你無法避免假新聞、謠言的傳播。一旦這些內容「不可篡改」,那麼真相又該如何大白?\u003Cstrong\u003E想象一下,一個無法編輯的 Wiki,被不法分子利用後將會產生什麼後果\u003C\u002Fstrong\u003E。監管的存在就是確定一票精英是可信任的,讓他們作爲人民和政府的代理人,去行使職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鏈圈的人是相信數學的,相信數學不是什麼壞事,但不能一切都以數學來度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不需要相信任何人,只需要相信數學就可以了。區塊鏈的本質是全球任何人都有權利持有數據的一個拷貝,數學可以保證讓誠實的人達成共識,去保證數據的不可篡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盧梭寫過一本書,叫「社會契約論」,這本書論述,勞動者充當生產資料時期,由於互利的需要,人們之間產生了互信、互助的行爲規則。人們發現保持誠信是生存下去必要的“技巧”,這時就產生了對人的倫理進行規範的社會契約。這種社會契約遠比數學更強大,更可靠,因爲他關係着個體的生存利益 —— 沒有什麼能高過個人的生存利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鏈圈另外一個大錘子是「智能合約」,這種名爲「智能合約」的合約其實就是一段腳本(計算機內的可執行代碼),和我們現在稱呼「手機」爲「智能手機」沒什麼區別,其實都是人爲編寫的機械化程序,沒有智能一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論斷 Web 3.0 會由區塊鏈推動的人認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當前的互聯網,也就是 Web2.0 上就沒有一個執法者,太自由了,適合分享,但是不適合懲治罪惡。但是有了真正可信的數據,我們就可以用程序去自動化的執行規則,這就是智能合約的基本思想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不反對「懲治罪惡」,我們都希望正義長現,問題在於智能合約並不能發現哪些人是惡者,哪些人是善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後,最讓區塊鏈從業者自豪的莫過於「投票機制」,在他們眼中,區塊鏈的投票可以解決任何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區塊鏈是基於貢獻值的民主,發言權的大小是根據貢獻大小來分配的,這個跟簡單粗暴的一人一票是不同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使用體驗來看,區塊鏈的所謂的貢獻大小,無非是誰有更多現金以及誰將更多現金變爲了算力,這種“貢獻”對普通人真的能達到鏈圈常說的「公平」和「平等」嗎?這種機制本身就在和區塊鏈背道而馳,一個金融遊戲,不要指望他能解決所有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區塊鏈不能自洽的問題太多,不再詳述。總結一下,鏈圈認爲的 Web 3.0 主要包含了如下幾點: \u003C\u002Fp\u003E\u003Col\u003E \u003Cbr\u003E\u003Cli\u003E區塊鏈作爲事實層和激勵層\u003C\u002Fli\u003E\u003Cbr\u003E\u003Cli\u003E未來的應用都是 DApp\u003C\u002Fli\u003E\u003Cbr\u003E\u003Cli\u003E未來的互聯網是去中心化的\u003C\u002Fli\u003E\u003Cbr\u003E\u003Cli\u003E去中心化互聯網的最根本的目標是數據確權,讓用戶會擁有自己的數據\u003C\u002Fli\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ol\u003E\u003Cp\u003E以上四點,本文同意其中第四點的後半句,即「\u003Cstrong\u003E讓用戶會擁有自己的數據\u003C\u002Fstrong\u003E」,這也是本文與鏈圈唯一的「\u003Cstrong\u003E共識\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下面,我們來想象下沒有區塊鏈的 Web 3.0 是什麼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真實的 Web 3.0\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理解 Web 3.0 前需要先理解 Web 2.0 是什麼。Web 2.0 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他只有一個概念,這個概念最基礎的認知是:網站的內容是由用戶生成的,也就是常說的 UGC(用戶生產內容) 或 PGC(專家生產內容)。Web 2.0 和 Web 1.0 的區別在於,\u003Cstrong\u003EWeb 1.0 時代的網站內容只可讀,不可寫;\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Web 2.0 時代這些內容既可讀也可寫\u003C\u002Fstrong\u003E,下面這張圖很好的表達了 Web 2.0 與 Web 1.0 的區別:\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XJVsrBy24pRJ\" img_width=\"728\" img_height=\"820\" alt=\"Web 3.0 不需要區塊鏈\" inline=\"0\"\u003E\u003Cp\u003EWeb 中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是「超鏈接」,現在說超鏈接可能會顯得有些過時或者「老土」,因爲在如今的 APP 世界中,超鏈接這個概念已經沒有人再提了,大家提的更多的是「鏈接」,也正是這個「鏈接」纔是 Web 的真諦所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管是 Web 1.0 還是 Web 2.0,「鏈接」在網站中的意義都是「網頁之間的互相跳轉」。這種跳轉只是簡單的一種索引,不包含任何語義信息,也就是說,人類可以通過上下文了解「鏈接」與當前網頁的關聯,計算機卻完全不能搞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解決「\u003Cstrong\u003E讓計算機理解鏈接\u003C\u002Fstrong\u003E」這個問題,產生了「關聯數據(Linked Data)」這一集成技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看到這裏有人會想了,「\u003Cstrong\u003E讓計算機理解鏈接\u003C\u002Fstrong\u003E」有什麼用?恭喜你找到了本文的核心問題,也就是爲什麼我們需要讓計算機理解人類的知識?這也是 Web 3.0 的核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讓計算機理解人類的知識就相當於是一個語義網,語義網就是能夠根據語義進行判斷的智能網絡,它能實現人與電腦之間的無障礙溝通。它好比一個巨型的大腦,智能化程度極高,協調能力非常強大。在語義網上連接的每一部電腦不但能夠理解詞語和概念,而且還能夠理解它們之間的邏輯關係,可以幹人所從事的工作。它將使人類從搜索相關網頁的繁重勞動中解放出來,把用戶變成全能的上帝。語義網中的計算機能利用自己的智能軟件,在萬維網上的海量資源中找到你所需要的信息,\u003Cstrong\u003E從而將一個個現存的信息孤島發展成一個巨大的數據庫\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關聯數據被稱爲「萬維網上的結構化數據」,也是語義網的主題之一。關聯數據最大的特點是將不同來源的數據關聯起來,這些不同的來源,可以是一個組織內部的不同系統,也可以是不同組織的不同系統。這些內容,存儲地點和存儲方式都可以不同,但最終他們是存在關聯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關聯數據有如下幾個基本原則: \u003C\u002Fp\u003E\u003Col\u003E \u003Cbr\u003E\u003Cli\u003E資源。在發佈一個領域的數據之前,我們需要確定要發佈的資源是什麼。任何事物,只要你認爲是有意義的,有被引用必要的,都可以稱之爲資源;\u003C\u002Fli\u003E\u003Cbr\u003E\u003Cli\u003E資源標識。任何一個資源都用一個 HTTP URI(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s)來標識。之所有要用 HTTP URI 來標識,是希望數據能夠通過 HTTP 協議訪問,真正實現基於 Web 的訪問與互聯;\u003C\u002Fli\u003E\u003Cbr\u003E\u003Cli\u003E資源描述。資源可以有多種描述,例如 HTML,XML,RDF 以及 JPEG。文檔 Web 的文檔主要通過 HTML 格式來表示,數據 Web 的數據主要通過 RDF格式(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來表示。RDF 將一個資源描述成一組三元組(主語,謂語,賓語);\u003C\u002Fli\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ol\u003E\u003Cp\u003E以上幾點我們在「Web 的未來,語義互聯已死,請擁抱自由編輯」中有大量闡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換句話來說,關聯數據就是希望這些數據相互鏈接,組成一個龐大的信息網絡,正如互聯網中相互鏈接的網頁,只不過\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基本單位變爲粒度更小的數據\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關聯數據 Web 3.0 相較區塊鏈 Web 3.0 的優勢主要有以下幾點: \u003C\u002Fp\u003E\u003Col\u003E \u003Cbr\u003E\u003Cli\u003E關聯數據是實現機器智能的基礎設施,一旦實現了機器智能,就可以解決上文提到的假新聞、謠言等問題;\u003C\u002Fli\u003E\u003Cbr\u003E\u003Cli\u003E關聯數據可以使整個世界的數據變成結構化數據,大量數據融合在一起處理後,可以出現一個個人助理,賦能每個人的每日生活;\u003C\u002Fli\u003E\u003Cbr\u003E\u003Cli\u003E關聯數據可以讓數據具有互操作性。現在我們如果想融合 36kr 和 億歐的媒體信息,需要寫爬蟲,然後做數據清理,將數據字段統一。每個網站都不同,每個網站都需要定製化、定向的爬取。我們曾經擁有 RSS(一種信息聚合標準),後來 RSS 一夜之間光榮退休,連 Google 的 RSS 閱讀器也下線了,關聯數據將可以代替 RSS。\u003C\u002Fli\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ol\u003E\u003Cp\u003E有類似想法的一個區塊鏈項目叫「Blockstack」,平心而論,他們已經做的非常成功了。他們使用區塊鏈構建了一個完整的應用生態(包含上層應用和開發者),你可以將他理解爲\u003Cstrong\u003E一個新興的、使用區塊鏈代幣快速成長的操作系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 Blockstack 的生態中,每個人都有一個唯一的 ID,這個 ID 可以訪問 Blockstack 生態中的所有應用,同時用戶可以\u003Cstrong\u003E完全控制自己產生的數據,也可以授權自己生產的數據給信任的應用。\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 Web 中有相同概念的項目叫「SoLiD」,英文全稱爲 Social Linked Data,中文可翻譯爲社交互聯數據。在 Solid 是什麼?這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 SoLiD 的核心理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SoLiD 與 Blockstack 在理念上是基本一致的,最大的不同是,SoLiD 更進一步,擁有 Blockstack 所沒有的「關聯數據」和「數據互聯」特性。一旦關聯數據得到運用,那麼整個互聯網都會變得可計算,語義計算引擎和語義控制面板將會變成現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纔是 Web 3.0,也就是上文中所說的我們和鏈圈的唯一共識 —— 「數據自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個不需要區塊鏈的 Web 3.0 應該擁有如下特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 數據自有。\u003C\u002Fstrong\u003E用戶的朋友關係、朋友圈、關注的話題等各種結構化、非結構化的數據統一存儲到一個 Pod 中,Pod 是 Personal Online Data 的縮寫,在 Web 3.0 中,不管是微信還是微博都從 Pod 中讀取用戶的數據,用戶也可以隨時切斷對某個應用的數據訪問授權。由於用戶產生的數據與應用程序是分離的,所以用戶能夠避免互聯網服務提供商隨意鎖定、刪除數據,從而在各個應用之間無縫切換而且不會丟失任何數據或社交關係。這樣就可以讓\u003Cstrong\u003E數據重複利用\u003C\u002Fstrong\u003E,開發者在創建新應用或改進現有應用時,可以重用現有的數據,其中有些數據可能是由其他程序創建的(但要得到用戶的許可才能使用)。\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XJVtCAyk3W6M\" img_width=\"604\" img_height=\"650\" alt=\"Web 3.0 不需要區塊鏈\" inline=\"0\"\u003E\u003Cp\u003E2. 數據互聯。數據互聯使用的是「關聯數據」這一技術集合,你可以將關聯數據理解成一種擁有通用字段定義的 JSON API。比如,在沒有關聯數據之前,開發者定一個用戶的頭像可能是 avatar,也可能是 photo,那麼在兩個應用間互操數據的時候,就會產生字段對齊等問題。而關聯數據就是定義了用戶的頭像只能是 avatar,不能是 photo,這些統一的字段定義,也被叫做本體(Ontology),本體可以定義現實世界中的所有實體,最終會變成一個巨大的本體網絡,這個本體網絡描述了人類和自然的所有屬性。在本體的基礎上,還有 Web 這個規模宏大的語義網存儲本體對應的知識,此時可以完成很多語義計算。小到記錄你每天穿的是什麼顏色的內褲以及還有幾條內褲沒洗,大到智慧化的輔助你的工作(想象下鋼鐵俠穿衣,就是這麼高科技)。\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XJVtY61FwvJH\" img_width=\"707\" img_height=\"526\" alt=\"Web 3.0 不需要區塊鏈\"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3. 拉數據。\u003C\u002Fstrong\u003E拉數據很容易理解,請先看一下鋼鐵俠是怎麼穿衣服的 ——\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SArHc38YY7q6X\" img_width=\"470\" img_height=\"200\" alt=\"Web 3.0 不需要區塊鏈\"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鋼鐵俠的衣服像樂高一樣,是模塊化、智能化的,每個模塊都能主動找到鋼鐵俠然後拼湊成一件完整的戰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 Web 3.0 時代,數據也是模塊化的,在 SoLiD 的官方定義中,這種模塊化不是 Module,而是 Shape(暫時還找不到更合適的中文翻譯,以下都以 Shape 來指代這種模塊化的數據)。\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XJVuA8GStW3t\"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608\" alt=\"Web 3.0 不需要區塊鏈\" inline=\"0\"\u003E\u003Cp\u003EShape 會像鋼鐵俠的戰衣一樣主動找到用戶,主動將數據「拉」向用戶。現在,我們尋找某樣東西,需要訪問搜索引擎,然後查看每個網頁,最終得到答案。在「拉時代」,你不必搜索任何信息,只需要說明你想要的,Shape 就會找到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麼爲什麼現在我們還不能到達「拉時代」呢?因爲你的數據都是分散的,以前是分散在各個網站中,現在是分散在各個 APP 中,關聯數據就是爲了解決這一分散的現狀而存在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麼什麼時候才能標誌我們進入了 Web 3.0 時代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答案是大量用戶開始使用 Pod 的時候。\u003C\u002Fstrong\u003E這個 Pod 可能是你家裏的一個智能音箱,也可能是在雲上的一個服務。我們認爲數據不太可能會存儲 IPFS 之類的去中心化存儲,一是他們的穩定性還有待驗證,二是靠散戶的能力,很難支撐上千萬上億人使用的基礎設施。當進入 Web 3.0 時代後,Pod 提供商是一個巨大的商業機會,此時像 Apple 或者 Google 這樣做全家桶生意的,如果他們不開放數據,不關聯數據,就會被歷史淘汰。除了 Pod 提供商,那些管理用戶數據的軟件或平臺,只要好用,也會變成時代的寵兒。還有第三類大機會,就是語義控制面板,語義控制面板 —— 繼手機和電腦之後的下一代個人生產力平臺 這篇文章闡述了爲什麼「語義控制面板」或者說「模塊化生產力軟件」會對我們產生更爲巨大的影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Web 誕生的意義就是讓數據共享,讓所有人更便捷的獲取信息。去中心化從未成爲 Web 的目標,如果去中心化能讓數據共享變得簡單、容易,能對終端用戶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產生更好的正面影響,那麼就是值得做的。進一步來說,通過「代幣激勵」讓大家蜂擁而至,一旦潮水退去,只剩一地雞毛的區塊鏈項目,不會久存於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能經得住歷史考驗的東西,纔是真的東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者: 蒸汽記憶\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481579117215796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