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時間在指縫中流逝,不知不覺千龍網體育融媒體+《深評》欄目已走過了兩年多的時光;改革在奮進中推進,點評了那麼多改革,如今我們自己也成爲被改革的對象。凡事過去,皆爲序章,驀然回首,唯有不忘初心,才能繼續前進。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這是《深評》欄目的最後一期,作爲主筆,兩年多以來,我以一名體育新聞人的視角,跟隨並記錄中國體育的改革進程,感到十分欣慰。從國足到國乒,從奧運十年到百期特評,我們堅信,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體育是和平年代爲國爭光的寫照。

最後一期《深評》將帶您回顧這兩年多來的精華,盤點中國足球的徘徊惆悵,細數中國乒乓球的喜怒哀樂,吹響“孫朱武”引領體育新時代的號角,暢想北京體育的新篇章。

評述近兩年體育之精華:從國足到國乒,從“孫朱武”到雙奧之城

中國足球要振興,必須“四輪驅動”

在筆者查閱寫過的稿件時,發現足球話題的篇數最多,《深評》的第一期就關注了《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頒佈兩週年。上屆世預賽12強賽,國足戰勝韓國後,我們發出了“解氣”的吶喊;客場不敵伊朗,我們喊出“魔鬼主場”嚇不倒中國巨龍。但當被敘利亞“絕平”,以1分之差無緣俄羅斯世界盃預選賽附加賽時,我們安慰國足不哭,2022再戰哈里發(體育場)。

足球作爲世界第一運動,中國作爲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然而中國足球卻總是令人失望,甚至憤怒。衆所周知,提高國家隊水平,關鍵在聯賽,提高俱樂部水平,關鍵在青訓,這是環環相扣的必然規律,但這些年中國足球卻只顧眼前利益,拔苗助長。

比起建立完善的青訓體系,俱樂部更願意“燒錢”買大牌外援,塔利斯卡、胡爾克、奧斯卡……不斷刷新着記錄;比起提升球技腳法,一些球員的火氣倒是不小,秦升跺腳、世林點贊、斯卡雙悶、巾巾計較……足球暴力頻發,忙到王小平開罰單簽字到沒墨。

於是乎,足協的改革來了,VAR、U23新政、外援新政、工資帽、國足集訓隊……爲了整頓提升中國足球,足協急功近利,在試錯中艱難前進。中超的鮮明特點既締造了從“恒大獨霸”到與上港國安爭霸的“三足鼎立”,也創造了遼足和延邊這樣“貧窮”俱樂部無奈降級,甚至遭遇破產的悲催。

評述近兩年體育之精華:從國足到國乒,從“孫朱武”到雙奧之城

這兩年,裏皮在謀劃“大國家隊”戰略,但中國杯的慘敗提醒我們,中國足球已經出現嚴重斷檔。只好讓80後老將堅持,但亞洲盃面臨同樣的對手韓國伊朗,無謂的失誤把裏皮氣走了。如今雖然裏皮又回來了,但問題依然還在,卡塔爾世預賽的前景依然不樂觀。

所有人都想提振中國足球,但卻總是難以形成共識,難以落實,難以擰成一股繩。國家隊建設、聯賽發展、青訓體系、政策保障,這四個方面猶如汽車的四個輪子,只有同時驅動,向着同一個方向奮勇前進,才能縮小中國足球與世界的差距,才能圓夢世界盃。中國足球的振興之路,任重而道遠。國乒需要劉國樑,體育改革應“因隊而異”

除了國足,我對國乒的關注度也頗高,不僅因爲是喜歡的國球,也因爲“國胖”隊自帶流量的網紅氣質。我的偶像是小胖樊振東,源於自己曾是皓迷(王皓球迷)的延續,也因爲樊振東場下可愛、場上霸氣的鮮明對比。小胖本是絕對主力,但卻無法捅破馬龍這層“窗戶紙”,導致他現在高不成低不就,期待樊振東能突破束縛,蛻變成新領軍,創造屬於自己的時代。

其實我也只是許多“迷弟迷妹”中的一員,里約奧運會之後,當張繼科、馬龍、丁寧等人成爲實力網紅,當國乒內部比賽包裝成“地表最強十二人”,當體育比賽變成演唱會那樣“應援”,即便有些粉絲不懂乒乓球,但並不妨礙他們對偶像的執着,粉絲效應無疑增添了推廣乒乓球的新途徑。

這種適應網絡時代潮流的變革是成功的,也應該是體育改革的方向。但是努力爲球隊、爲乒乓球項目做貢獻的“掌舵人”劉國樑卻遭到了沉重的打擊。2017年6月的乒協改革,劉國樑卸任總教練後引發的國乒棄賽事件,撕裂了改革遺留的傷疤,放大了各種矛盾,形成改革惡果。

隨後,劉國樑“從CCTV5轉向CCTV2”搞起了體育產業,國乒也有了劉國正和李隼新掌門,日本隊平野美宇、張本智和等新人猛將也看到了挑戰國乒霸主的機會,獲得過無數榮譽的國球乒乓遭遇到最嚴重的危機。直到2018年9月,劉國樑迴歸,並被推舉爲乒協主席,才終於止住頹勢,逆勢上揚,進入備戰東京奧運會的正軌。

評述近兩年體育之精華:從國足到國乒,從“孫朱武”到雙奧之城

事實證明,國乒需要劉國樑,改革必須做到專業人幹專業事,因爲中國乒乓球隊是最講究傳承的榮譽集體。從容國團到莊則棟,從徐寅生到蔡振華,從劉國樑到王皓馬琳等,正是這種師徒間傳承的力量,纔是國乒寶貴的財富,如果劉國樑這一環斷裂了,國乒的榮譽恐怕也沒有將來時了。

從國乒改革放大到整個中國體育改革,爲了避免重蹈乒協改革失敗的覆轍,必須做到因隊而異、區別對待,根據每個項目的發展、國家隊水平、職業化進程、社會影響等多種角度來區別進行改革,決不能讓改革一刀切。“孫朱武”引領中國體育新時代

去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恰逢《深評》欄目來到第100期的里程碑,我們推出了百期特評之體育40年,以10年爲節點,分四期回顧了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體育取得的巨大成就。

從洛杉磯奧運會實現中國人的奧運金牌夢,到“女排精神”鼓舞全國人民,從北京亞運會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到無與倫比的北京奧運會實現體育大國夢,從足球改革拉開深化體育改革的序幕,到“專業人幹專業事”讓體育更專業。中國體育也走過了輝煌逆襲的40年。

如果從全世界的角度看中國體育,真正能夠引領世界潮流的中國體育人,10年前“姚劉李”是最佳代表,他們三人開創了中國體育走向國際化的光輝時代。但2012年倫敦奧運會結束後,“姚劉李”相繼退役,一個時代結束了,但也開啓了一個新時代。

從里約奧運週期開始,孫楊、朱婷、武大靖三人分別在各自領域裏實現巨大突破,所向披靡,無論是項目發展和商業價值,還是個人影響和潛力發展,他們三人已經成爲當代中國體育的國際巨星,接過“姚劉李”的接力棒,繼續書寫中國體育的新輝煌。我給之起名爲“孫朱武”的時代。

評述近兩年體育之精華:從國足到國乒,從“孫朱武”到雙奧之城

孫楊是歷史首位從200米到1500米自由泳世錦賽全部奪冠的選手,是世界泳壇當之無愧的“自由泳之王”;朱婷是中國女排既郎平之後,又一位不可多得的世界頂級主攻,開創了屬於朱婷的中國女排新時代,被球迷稱之爲“MVP收割機”;武大靖是中國短道速滑的領軍人物,他在500米上的霸主地位,可以與博爾特在百米跑道上相媲美,2022年家門口的冬奧會,他將承載中國的希望。

孫楊、朱婷、武大靖,他們三人的競技狀態依然高漲,更大的成就等待他們去創造,在東京奧運會或北京冬奧會上,必將會讓中國體育走向強盛,他們是中國從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的關鍵因素。“孫朱武”引領中國體育新時代,是標誌着中國體育走向強盛的新時代!“雙奧之城”北京的體育榮耀

千龍網是北京市屬重點新聞網站,作爲一家北京媒體,關注北京體育發展是我們的使命和責任。其實我認爲首都北京也是全國的體育中心,最有代表性的就是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和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北京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既舉辦過夏奧會,又將舉辦冬奧會的“雙奧之城”。這是北京的驕傲,更是中國的驕傲。

在平昌冬奧會的閉幕式上,“北京8分鐘”展現的科技與文化範兒讓全世界都被圈粉,從“北京歡迎你”到“2022相約北京”,北京更有自信和能力締造“雙奧之城”。目前北京各界正千方百計齊發力,爲籌辦好北京冬奧會而奮進,力爭再一次創造無與倫比的傳奇。

評述近兩年體育之精華:從國足到國乒,從“孫朱武”到雙奧之城

除了奧運,北京也經常舉辦各體育單項的世界大賽,2019年的男籃世界盃、2023年的足球亞洲盃,北京都將是重點舉辦城市,還有每年的中網、沸雪等固定賽事。同時首都北京也是各項目國家隊的訓練基地。豐富的體育資源和優勢,促進了北京體育的蓬勃發展。

以三大球爲例,北京在全國率先實現了足籃排三大球男女共六支隊伍均獲得過頂級職業聯賽冠軍的偉業,成就三大球“大滿貫”。近兩年,北京國安長期處於中超積分榜首位,今年仍有機會衝擊冠軍,與北京人和打造了和諧的“京城德比”。馬布裏從球員到教練,穿梭於北京首鋼和北控之間,是北京籃球的最佳代言。北汽男女排也一直都是中國排壇的勁旅。三大球鑄造了北京體育的領先地位,這也是北京的榮耀。《深評》欄目存在的意義

《深評》從2017年3月22日開始到現在,除了關注以上四個領域之外,也陪您關注了平昌冬奧會、俄羅斯世界盃、雅加達亞運會,以及游泳、女排、羽毛球等項目的世錦賽和世界盃,並用網絡熱詞總結了2017年和2018年的體育世界。

我們還爲您解讀了熱點的體育比賽和體育事件:深挖了格鬥狂人徐曉冬的“打假炒作”,關注了林丹微博討薪背後的利益糾葛,分析了柯潔與Alpha Go的“人機大戰”,解讀了孫楊每次痛哭背後的心酸,演繹了張培萌的“雙奧人生”,剖析了冬奧會短道速滑的爭議判罰,探究了朱婷對角的人選,關心了從安賢洙到維克托·安的戲劇人生,表揚了三人籃球與電競的亞運首金,發出了中國女排世錦賽“銅樣精彩”的評價,稱讚了夏伯渝身殘志堅勇攀珠峯的壯舉,研究了入籍球員李可的跨時代意義,預測了東京奧運會的國乒名單,致敬了李宗偉“敗者爲王”的殘缺之美……

評述近兩年體育之精華:從國足到國乒,從“孫朱武”到雙奧之城

2年多的時間,133期深評,我們用理性的分析,原創的態度,決定了體育新聞的角度。雖然《深評》在媒體改革中結束了,但中國體育的改革進程纔剛剛開始,我們喜愛體育的初心從未改變。

感謝大家對《深評》的關注,希望這133篇體育評論能夠記錄並丈量這兩年多的體育之路,但願我不辱使命,能爲中國體育注入哪怕一絲有用的建言,能爲喜愛體育的你們提供另一種思考的角度,都是這個欄目存在的意義。

最後,祝願中國早日成爲體育強國!

後記:行文至此,難說再見。作爲一名評論員,2年前,我從時政新聞轉到體育新聞,如今再次面臨職業生涯的選擇,我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機會再寫體育《深評》,但我會在@雪峯紳士 的自媒體中延續對中國體育的關注,暢談對體育的“新深評”,期待與您再會。

突然想起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也許正是此刻我的心情。“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文/姜雪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