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金陵風水是中國帝陵中的經典。雖然金國只是統治半個中國的百年王朝,但其所營建的帝王陵,在中國皇家陵寢文化中卻寫有頗爲輝煌的一頁。然而,金陵卻遭到了其後兩代王朝的摧毀,如今已蕩然無存……\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5278acc7-4022-406c-b9a1-740c0c573537\" img_width=\"512\" img_height=\"308\" alt=\"皇帝葬在風水寶地也悲情\"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話說朱元璋在營建南京孝陵前,曾派了智謀和尚和姚廣孝(注:此人後來策劃燕王朱棣篡位)等人前去金陵(位於現北京房山區)考察。皇家陵寢,一般都是後朝仿前朝,因爲明朝之前的元朝是“祕葬制”,沒有帝王陵規制可作參照,而宋陵又遭盜掘,因此,金帝王陵就成了很好的範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金帝王陵位於雲峯山。雲峯山佈列九條山樑,似龍奔騰而下,故又稱“九龍山”。從堪輿的角度說,這是一塊上佳的風水寶地:遠方高聳的山壁是“朝山”(即朝臣站立的地方),近處低平的山丘則是“案山”(即皇帝放辦公桌“案几”的場所),左右連綿的山崗無疑就是天然“護砂”(相當於護衛兵將),即所謂“左青龍”、“右白虎”。因而,過去的風水先生一直認爲,金帝王陵所在的九龍山是風水寶地中的經典之作,300年後也能保女真(注:金朝爲女真族所建)好運,興旺發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大金國的祖先們,如金太祖阿骨打、金太宗完顏晟等,早先並不是下葬在九龍山,而是葬在了遠在東北的上京(今黑龍江阿城區白城鎮),埋在宮城的西南,即“阿城陵區”。按照中國古代一般的風水原理,祖墳是祥瑞之地,是不能隨便遷移的,否則泄了氣脈壞了風水,麻煩就大了。金國的先人死後怎麼能跑到北京?這是因爲,大金國出了一位能人—極具政治野心的海陵王完顏亮,“九龍山”這塊風水寶地就是他選定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麼,海陵王爲什麼要祖宗死後“進京”?有史家分析認爲,海陵王遷祖陵,實際是一着政治棋。他在殺死金熙宗完顏亶(音dàn讀“旦”)後,野心膨脹,竟然想滅掉南宋,統治整個中國,遷祖陵到北京,與遷都北京一樣,也是他決心的體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外一個原因是,海陵王是靠非正常手段當上皇帝的,屬於“亂臣賊子”一族,遷陵也是背離政治對手的好辦法,可以打擊對手的信心。\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50d7b835-f712-4de5-afde-4ff2d816e77b\" img_width=\"512\" img_height=\"328\" alt=\"皇帝葬在風水寶地也悲情\"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完顏亮在中國歷史上是一位以好戰、好色出名的暴虐荒淫之君。其父宗幹爲金太祖(金代開國皇帝\u003Cem\u003E完顏阿骨打\u003C\u002Fem\u003E)的庶子,就是民間所謂小娘養的。金太祖死後,傳位弟弟完顏晟,史稱金太宗。太宗死後,傳位於侄子、太祖嫡孫完顏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完顏亶的父親早逝,依女真的風俗,其母再嫁給小叔子宗幹,即完顏亮的父親。因爲有這一層“兄弟”關係,完顏亮與完顏亶是一塊兒長大的。所以,在完顏亶當了皇帝后,完顏亮起了謀逆之心,也想當皇帝,於是,處處培植阿里出虎這樣的親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元1149年十二月,阿里出虎宮中當值,完顏亮祕密潛入宮中,計劃對完顏亶下手。阿里出虎等人砍殺完顏亶未死,完顏亮趕到後,用劍親自刺死了掙扎中的完顏亶,順利奪取了皇位,史稱海陵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上皇帝后,野心勃勃的海陵王首先遷都燕京,後遷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從政績上來說,海陵王算是一位很有作爲的皇帝。金國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權,當時還處於奴隸社會。海陵王十分看好中原地區先進而又成熟的封建制度,於是進行政治改革。可以說,沒有海陵王,就沒有後來金國穩固雄霸中原的大好局面,或許早被南宋政權給滅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與歷代篡位的帝王一樣,海陵王的缺點與他的優點一樣大,嗜殺成性就是一點。當了皇帝不久,海陵王就將與他意見不和、反對他的皇室宗親殺掉了100多口。雖然政治改革推進了,但後宮隱患也埋下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與金國名將金兀朮一樣,海陵王也是南宋政權的老對手。他在18歲就被父親宗幹送他到金軍統帥金兀朮的帳下,有意歷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天下君王沒有不好色的,海陵王當時也有“淫遍天下女色”的惡名。有一次,他看上了自己的叔母,竟然把叔父給弄死了,收叔母爲妃。所以《金史·海陵本紀》稱,“(海陵)欲爲君則弒其君,欲伐國則弒其母,欲奪人之妻則使之殺其夫……”\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f2a243b10dd4b39aa83fa7e05a7b6a7\" img_width=\"440\" img_height=\"293\" alt=\"皇帝葬在風水寶地也悲情\"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千里迢迢把祖先的棺槨遷葬到北京,海陵王此舉,在中國帝王陵史上是罕見的,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皇家“搬冢運動”。在遷陵過程中,海陵王親自前往大房山視察。棺槨到京後,海陵王也學着古代帝王的樣子,出外打獵,用親手射殺到的獐子祭獻祖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九龍山也是佛、道信徒們眼裏的聖地,這裏早就建有一座寺廟,名叫龍城寺。由於龍城寺所在位置正是“龍頭”,因此,海陵王下令拆毀寺廟,將開國之君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睿陵、金太宗完顏晟的和陵(後改稱恭陵)營建在此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貞元三年(1155年),大房山陵區正式破土動工。海陵王又親自督工,命工人晝夜趕鑿山體,有不少人怠工還捱了海陵王的鞭子。三個月後,睿、和二陵率先建成。此後,完顏亶的思陵、金世宗完顏雍的興陵等二十多座有號沒號的帝王陵陸續建成,北京城外形成了一片新興帝王陵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什麼海陵王會看中這個地方?據說,當年海陵王到九龍山一代狩獵,行至山下的大紅谷時,發現了一頭鹿,就跟着追。但追着追着,鹿卻不見了,閃現在眼前的是一座發着金光的寺廟。海陵王覺得奇怪,便走進了寺院,但更奇怪的一幕又出現了,恍恍惚惚間,海陵王竟然看到金太祖、金太宗等幾位逝去的先祖坐在香案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海陵王詫異之餘,覺得這是祖宗顯靈,是大金國都城遷出阿城、定都燕京(北京)、平定中原的吉祥徵兆。就這樣,海陵王將遠在黑龍江的祖陵,於公元1155年隨都城一併遷到了北京,陵區中心擇在顯靈之處的九龍山龍城寺。\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cd3dc44db083410dbacc6dcd8688a647\" img_width=\"1154\" img_height=\"763\" alt=\"皇帝葬在風水寶地也悲情\"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然而,海陵王苦心營建的陵區,自己死後卻未能享用,而是被趕出了這塊風水寶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元1161年,海陵王與宋軍戰敗,在敗逃途中,被不滿的部將殺死,終年40歲。當了13年皇帝的海陵王,屍體被運回來後,以帝王之禮葬在九龍山陵區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金太祖的孫子完顏雍當了皇帝(即金世宗)後,對海陵王不客氣了。他先將海陵王貶爲“殤王”,再貶爲“海陵郡王”,最後降爲“庶人”。完顏雍還掘出海陵王葬在大房山的屍骨,將其亂葬於陵區外40裏的荒野裏。一代帝王到底墓在哪兒,至今也沒人知道,被荒草掩埋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海陵王選定的陵區,連自己的屍骨都被掘了出來。可以想見,這風水寶地一說,不過是騙人的把戲。到金國滅亡時,情況就更慘了,蒙古人首先搗毀了金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元1232年,蒙古人圍攻金都城汴京,金哀宗完顏守緒棄守汴京都城,棄留老母妻妾,獨自出逃到蔡州(今河南汝南)。又過了兩年,宋、蒙兩股軍隊,一南一北夾擊金國。金國都城內外,一片混亂,殺聲震天,國破在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完顏守緒看到大勢已去,連夜傳位於元帥完顏承麟,此即是金國最後一位皇帝。完顏承麟大概是中國歷史上當皇帝時間最短的,連半天都沒有。第二天早上,登基朝賀儀式才結束,帝號未定,寶座未熱,蔡州即告失陷,完顏守緒上吊自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聽說老皇帝上吊,完顏守緒的500多臣子、軍士也隨後投河自盡,新皇帝完顏承麟隨後也爲亂兵所殺,金國宣告滅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老皇帝這一死,金國帝王陵便遭了大殃。蒙古人原本就把金國當做敵國,進入北京後,出於報復目的,便盜掘搗毀了金陵。\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163ffee7efd429c8e711246cf79a6c2\" img_width=\"500\" img_height=\"364\" alt=\"皇帝葬在風水寶地也悲情\"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雖然蒙古人搗毀過金陵,但真正給金陵帶來毀滅性破壞的,是明朝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明朝建立以後,朱元璋並沒有破壞金陵。與秦漢唐宋這些帝王陵一樣,金陵也得到了保護,一直到朱由校當皇帝的天啓元年(公元1621年),明朝才“罷金陵祭祀”。之後,明朝的麻煩不斷,金陵的麻煩也就來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朱由校是在危機重重的時代背景下當上皇帝的,開始也是憂國憂民。他在天啓元年即位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遼東重鎮瀋陽、遼東首府遼陽相繼失陷,遼河以東全部淪爲後金所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身邊的臣僚告訴朱由校,這是女真的餘孽在作怪,這纔有停止供祀金陵的事情。朱由校當時還是一個大男孩,任憑臣僚做主,金陵便不再受到保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到了天啓二年(公元1622年),努爾哈赤在關外鬧騰得越來越厲害。正月未出,清兵便攻佔了西平堡,王化貞、熊廷弼這些明朝東北“剿匪總司令”,被逼得退守關內。此時的朱由校不得不動手了,只好祭出“救國祕招”—“泄王氣”、“斷龍脈”,挖掘後金的祖墳,通過風水厭勝之術,以此阻止滿軍入關。朱由校派出“工程兵”,先是把金陵的地面建築全部砸毀,然後挖開地宮墓道,掘開地宮,並將地表上巨大的石頭、碑刻、礎柱等推入墓道和地宮內。這種破壞,殃及到了大房山以外的金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還不行,根據厭勝家的指點,“工程兵”找到了金陵龍脈所在穴位—金太祖睿陵背依的九龍山主脈的山脊,即“龍頭”部位,在“龍頭”上動土,硬將“龍頭”砍掉一截。又在“龍頭”咽喉部位挖出了一個深洞,讓“龍頭”生瘡。他們還在洞裏面填滿了鵝卵石,厭勝家稱這是“斬龍頭”“扼咽喉”,讓女真這條“金龍”成爲死龍,以達到釜底抽薪、徹底割斷龍脈,泄去王氣的目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龍頭”斬了,“金龍”卻沒有死,反而更威猛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天啓三年,後金的發展勢頭不見減弱。臣僚再給朱由校指點迷津,認爲這是上次龍脈斷得不徹底所致,朱由校信以爲真,再次派出“工程兵”到大房山,在剷平金陵的基礎上,又修建了好幾處關帝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朱由校還特別派人在睿陵原址修建“皋塔”一座,請來與岳飛一道抗金的南宋名將牛皋,與關公一起,爲大明王朝“聯合抗金”。爲什麼要在睿陵原址建“皋塔”?這裏有一個傳說。當年,“氣死金兀朮,笑死牛皋”的故事就發生在那裏。\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484409667177728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