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晨報訊(文/記者 秦金俐 圖/受訪者提供)饢是新疆百姓最平常的食物,在南疆,家家戶戶都會打饢,但你喫過博士打的饢嗎?在和田就有一位打饢的中國科學院理學博士,他叫伊明江•買買提,他打出的饢以“博士饢”命名,已經遠銷烏魯木齊、成都等地。

中國科學院理學博士、自治區團委學校部副部長、和田縣塔瓦庫勒鄉阿特貝西村第一書記,這些都是伊明江的身份。他還有一個更自豪的身份:“博士饢”打饢車間創辦人。今年年初開始駐村工作後,他就積極籌備村裏的饢工廠,帶動19位村民就業,走上了致富路。

有人說,博士打饢大材小用,伊明江卻不這麼認爲,“村民的事都是大事,更何況這件事關係到他們的生計。”

打饢車間開了,19位村民有事幹了

9月28日上午,伊明江忙完手頭上的事,就趕到村裏的打饢車間,巡查農戶們打饢流程的每個環節。“古麗,和麪一定要用純淨水。”“茹仙大嬸,這幾個麪餅裏的玫瑰花醬多放些”……他邊走邊囑咐 。

車間裏窗明几淨,和麪機轟轟作響,柴火饢坑旁香味撲鼻,農戶們一片忙碌。這裏每天都會做出3000餘個饢,每個饢真空包裝後,再裝入精緻的禮盒,銷往烏市、成都等地的大超市。巡查打饢環節是否合規,是伊明江每天最重要的事。

這個500多平方米的打饢車間浸透着伊明江的心血。年初,他來到阿特貝西村後,就在思考如何幫助村民致富增收。在梳理了村民的情況後發現,有19戶村民家裏婦女由於缺乏技能,就業比較困難,加上照顧家庭,不宜遠行,但是她們有一個古老而簡樸的手藝——打饢。

“爲什麼不組織她們一起打饢,由工作隊員幫忙建立銷售渠道,有了穩定的市場,這些家庭今後不就有了穩定的收入?”伊明江尋思着,要把饢做成產業,那麼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必不可少,一定得按照食品衛生標準建一個正規的饢生產車間,設備完善,流程規範,這樣的饢才能走出家門口,到達更遠更廣闊的市場。

伊明江爲村民謀福利的想法感動了一位村民,這位村民拿出自家多餘的房屋租給村裏當打饢工作間。 伊明江和同事們四處聯繫籌措資金,買來各種設備。就這樣,5月1日,打饢車間開張了。19位婦女有了工作,還能照顧家庭,大家都十分激動。

博士打饢打出新“高度”

伊明江對打饢車間的經營有自己的一套。“要做就要做出特點。”他說。除了按照國家食品生產衛生條件要求進行設計和建設打饢車間外,爲了保持饢最原始的口感,用的饢坑是傳統鹽鹼土饢坑,用木柴燒火。

和麪用的是經過淨化的玉龍喀什河冰山雪水,水質清冽,礦物質含量豐富,做出的饢異常香甜。使用的麪粉也是在和田地區最好的麪粉加工廠定製的。玫瑰花醬、藿香醬等材料,也都是挑選上等的玫瑰花、藿香,由農戶精心釀製而成。

除了傳統的手工技藝外,伊明江也採用了現代化生產。比如:爲了減輕村民的勞動強度、提高效率,買來和麪機和麪。對成品饢進行禮盒包裝,包裝盒設計得精緻考究。

有人說:“我們打了一輩子饢了,從沒這麼講究。”伊明江卻認爲,細節決定成敗,食品更不能馬虎,不能因爲細節的疏忽失去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市場。

車間開始運行了,伊明江開始和同事們爲銷售渠道奔波,每天他們跑在各個鄉的鄉間小道上,逐個進入商店、超市推銷。每次回來都渾身灰土,滿頭是汗。他們還向朋友、親戚推薦。“只要能把饢推銷出去,喫多少苦都值得。”他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他們已經與烏市、成都的食品經銷商達成合作:“博士饢”進駐大型超市銷售。截至目前,車間的柴火饢坑也從當初的1個增加到7個,日產量從300個增加到3000個。饢的種類有十幾個,包括牛奶饢、玫瑰花醬饢、藿香醬饢、乾果饢等。

伊明江博士的努力,打饢車間負責人阿布都•吉力力一直看在眼裏,“博士非常親切,跟我們相處從沒距離。現在村裏鄉親一說起打饢車間都特別自豪,大家從沒想過,自己打的饢有一天能進入大超市。”他說,當初要給饢起名字時,大家一致推薦使用“博士饢”。

在工廠上班的阿依古麗每個月能拿到1500元工資,還不耽誤在家照顧孩子,“以前我是家庭婦女,多虧了博士給我們開了打饢車間,我家的日子越來越好了。”

雖然打饢車間生意不錯,但博士又開始實施他的規劃了。伊明江說,他和同事們已申請項目資金,打算明年在村裏建設標準化打饢廠房,饢坑數量將達到30個以上,就業村民將超過100名。同時,他們還策劃創辦打饢培訓中心,饢品種和饢坑研發中心,對饢產業進行深度佈局,把阿特貝西村打造成名副其實的“打饢村”。

【晨報爆料熱線:0991-8801111】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