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别:社会效益组创业不止为赚大钱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罗雅洁 图: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吴小兵

有人说,真正的企业家“以发现价值、实现价值和创造价值为使命”,更高的企业家则“志存高远,终其一生追求伟大事业,努力谋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其实,这话说的正是企业家的情怀。

对于一些企业家而言,创业成功后有多种方式回报社会,但有些人则在创业开始就瞄准了“社会效益”。本次参赛的社会效益组中,有的女创业者解决了村民农产品卖不出去的窘境,帮助大家脱贫致富;有的为下岗女工、贫困妇女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并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有的致力于全方位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品质,让老人有尊严地养老……

刘星

一台手机,她让农产品飞出苗寨

刘星(城步星青缘苗乡土特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很多打工族在春节离家返工时,总会带上家乡特产,分发给同事朋友,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汀坪乡隘上村“90后”姑娘刘星也是如此。不同的是,她从这件再普通不过的小事里发现了商机和村子脱贫的希望。

“我在深圳工作了4年,每年都会给同事带奶奶做的红薯干,大家都赞不绝口,还有人想找我买呢。”刘星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村子里的红薯很多,村民吃不完,“剩下的只能拿来喂猪”。

产品管够,外面又有人想买,刘星决定搭起这条销售的桥梁。

2015年底,她正式返乡创业。说是创业,其实销售工具就是一台手机。在外人看来,这个妹子“分明是在玩手机”,是“不务正业”。刘星没有气馁,但接踵而来的问题让她压力颇大,“最明显的是我的微信好友太少了,只有四五百人”。

为此,她选择多加群,在群里推广产品,再从群里加好友。同时,她联系了一些在外打工的老乡、朋友,免费给他们寄红薯干,让他们品尝过后,再决定是否帮她推广。

渐渐地,原本在苗寨无人问津的红薯干,通过一台智能手机打开了销路。

订单越来越多,生产也扩大了。2017年,刘星在创建星青缘苗乡土特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青青缘薯类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动村民42户(其中17户贫困户),种植红薯80余亩。今年,刘星又带动300余名村民种植红薯,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90余人。

现在,刘星销售的产品已经不局限于红薯干,还有红薯粉丝、红薯粉、红薯糖、水牛花粑粑、柴火腊肉等农产品。

对于接下来的路,刘星心里也有底:“继续加大资金投入,新增厂房和配套设施,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另外,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加大红薯藤、红薯皮等次生原料的再利用。”

创业感言>>

“创业要成功,家人支持非常重要。”刘星表示,在所有人都不看好她的时候,家人一如既往地信任她,父亲甚至辞了工作回来帮她的忙。所以她建议,创业者可以多和家人沟通,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将受益。

编辑:依依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