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1997年至2002年,每年都有白酒股上市,其中就包括當時的“酒王”五糧液和日後成長爲中國“股王”的貴州茅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一年成功上市的白酒企業有兩家,一是山西汾酒,還有一家是瀘州老窖。

"\u003C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a41a09379fe345179c46d382762ffb7c\" img_width=\"900\" img_height=\"500\" alt=\"跌宕:A股25年全景\"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哪有什麼青雲之路?說到底,不過是逆流而上,甘苦自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文 | 雲酒團隊\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9年7月1日,貴州茅臺股價在幾經試探後成功站上千元巔峯,以1031.86元收盤價傲視A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它身後,一衆“白馬”呼嘯跟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29.92元的洋河股份、126元的五糧液、123.16元的古井貢酒,還有83.65元的瀘州老窖和71.5元的山西汾酒,均創下歷史新高。連帶着整個白酒板塊都滿面春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此盛況,自然驚心動魄,卻又習以爲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白酒行業搏擊資本市場的25年來,像這樣大放異彩的瞬間並不少見。放眼整個A股市場,恐怕也很難再找出哪個領域,能像白酒板塊那樣波瀾壯闊。如今,白酒板塊總市值高達2.3萬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白酒行業在資本市場留下的並不只是一個個光鮮的數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旁人眼中的青雲直上,背後也曾有過無數個冒險、抉擇、矛盾甚至落寞的時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與表面那些耀眼的光芒相比,它們或許晦澀,或許暗淡,卻最終如泥土般孕育出了時間的玫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前夜\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的資本市場便已經春潮湧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80年12月,成都市工業展銷信託公司作爲新中國第一家經政府批准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了改革開放後最早一批股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84年7月,北京天橋商場成爲首家向社會公開售賣股票的國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年11月,上海飛樂音響公司也公開發行了股票。其中有一張,在兩年後被鄧小平同志作爲回禮,贈送給了來中國訪問的紐約證券交易所總裁約翰·範爾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一時期,儘管發行股票在中國已是方興未艾,但在普通市民眼中,股票交易仍是一個新鮮而大膽的事物。好奇者衆,敢於嘗試者卻寥寥無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88年深圳發展銀行發行的原始股,在當時就幾乎無人問津,甚至需要政府出面要求黨員帶頭認購支援國家建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年在深圳上市交易的萬科股票,也在交易量慘淡的情況下,由王石親自帶隊上街推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此時,也有一些擁有天才般敏銳嗅覺的人,從中發現了商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89年,彼時還在深圳博物館工作的西安青年林園,便以全家拼湊的8000元買進深發展股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日後他還以20多元的均價買進了大量貴州茅臺,並一直持有。憑藉一系列大膽操作,林園在個人資產瘋狂增值的同時,也被民間封爲“中國股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是後話了。在當時,像林園這樣的人還十分少見。中國規範化的資本市場,也要在一年後才正式出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90年底,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成立。同期,深圳證券交易所也開始營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國的資本市場由此正式形成,一輪輪商業故事甚至神話也漸次登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入場\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白酒行業正式進入資本市場是在1994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一年成功上市的白酒企業有兩家,一是山西汾酒,還有一家是瀘州老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兩家企業的上市背景,正值國有企業改革破冰的關鍵時期。彼時,對於改革究竟是採用承包制還是股份制,尚存在許多爭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時中國新興的資本市場,既是國企改革的試驗場,也是新舊思想和力量博弈衝撞的角逐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92年12月,山西省體改委將全國股份制改造三巨頭——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江平和董輔礽請到山西,對汾酒改制及股票發行方案進行了反覆論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彼時的山西,還沒有一家上市公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初,山西省打算主推上市的是資金需求量更大的太鋼,而發展良好的汾酒是作爲“替補”。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鎔基,卻對汾酒上市表現出了更多的興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汾酒》記載,朱鎔基在批示山西省上市計劃時表示,“杏花村汾酒廠可以搞(上市),這個我同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汾酒由此成爲山西省股份制改革的試點單位,開始了摸着石頭過河。\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d4b2ce49d154e588097eacc52f4fe1a\" img_width=\"690\" img_height=\"381\" alt=\"跌宕:A股25年全景\"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1993年11月3日,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發行新聞發佈會舉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94年1月6日,“山西汾酒”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發行價3.5元。上市首日開盤價7.21元,並一度漲至13.07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發行成功後,厲以寧對汾酒“獨家發起,社會募集”的上市方式大爲讚賞,稱其爲“汾酒模式”。當時國內許多想上市的企業,都派人到汾酒來取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汾酒也由此成爲白酒行業首家上市公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與汾酒相比,瀘州老窖的資本之路要曲折許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中有一個關鍵人物叫王明藻——這位在瀘州老窖僅僅上任4年的廠長,日後成爲老窖發展歷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89年,彼時尚未更名的瀘州麴酒廠,迎來了一位新廠長。48歲的王明藻一上任便大刀闊斧地啓動多項改革。首先,就是將瀘州麴酒廠更名爲瀘州老窖酒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緊接着,王明藻又推動老窖的體制改革,希望將其打造成一個現代化的股份制公司,並最終在資本市場上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當時的瀘州市政府對王明藻的做法並不完全認同。甚至有人認爲,老窖改制和上市會導致肥水外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在老窖快馬加鞭完成上市準備的同時,王明藻與當地某些官員的利益矛盾也日益升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93年5月,王明藻被免去廠長職務,隨後以“受賄7萬元”的罪名被逮捕,並判處有期徒刑7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戲劇性的是,王明藻被捕後,老窖的上市計劃卻並沒有終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時四川省爲了支持深圳特區發展,打算拿出兩家企業去深交所上市。然而符合上市條件的企業並不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四川長虹外,前期已經完成上市準備的瀘州老窖便成爲最佳選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於是在四川省政府的支持下,1994年5月9日,也就是王明藻被免職接近一年後,瀘州老窖成功在深交所掛牌上市,上市首日便融得資金接近2億元。\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a26a144263564bccb82441d8771e10cc\" img_width=\"982\" img_height=\"419\" alt=\"跌宕:A股25年全景\"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汾酒和瀘州老窖在1994年的先後上市,拉開了白酒行業競逐資本市場的序幕。此後的25年,伴隨着股市變幻莫測的波峯波谷,時有奇蹟,時有風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爭鋒\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1993年到1996年初,中國股市經歷了第一輪大熊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輪熊市的背景,是1992年之後全國投資劇增引發的嚴重通貨膨脹。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下,滬指從1993年2月16日的1558點開始下跌,到1994年7月29日已跌至325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三大政策”的刺激下,股市迎來了一波井噴行情,一個半月時間漲幅高達323%。然而,短暫的大漲之後,股指仍然繼續下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過,以“川老窖、蘇常柴、深中集、深長城”爲代表的四隻績優股,此時已悄悄拉開了深圳股市的慢牛行情。直到1996年初,熊市正式結束,中國股市在新一輪震盪向上中進入牛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伴隨着牛市的開啓,白酒行業也迎來了一波上市熱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96年,沱牌實業、古井貢酒和全興股份三家白酒企業密集上市,白酒上市公司也由此增至五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之後隨着國企改革逐漸走向深入和中國資本市場的日益規範,儘管股市行情時有跌宕,但白酒企業的上市熱情始終不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1997年至2002年,每年都有白酒股上市,其中就包括當時的“酒王”五糧液和日後成長爲中國“股王”的貴州茅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五糧液和茅臺的爭鋒由來已久,資本市場自然也是戰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98年正是五糧液強勢崛起的時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通過新一輪提價,五糧液正式在價格上超越茅臺。OEM模式的推出,又讓其規模效應進一步放大,“酒王”之名愈加穩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當時全中國最耀眼的白酒品牌,五糧液的上市引來了萬衆矚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98年4月27日,五糧液以每股14.77元的發行價掛牌上市,一開盤股價就大幅拉昇至57元。上市首周收盤價53.65元,市值達到171.68億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時的茅臺,卻因爲對市場不敏感,幾乎門可羅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1年8月27日,貴州茅臺上市,發行價格31.39元。上市首週報收37.01元,市值92.53億元,不到同期五糧液市值的一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幾乎在上市的同一時間,茅臺也開始申請“國酒”商標。當時資本市場曾有評說:“國酒茅臺,不過爾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日後茅臺有多風光,彼時就有多落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茅臺逐漸在資本市場顯山露水,大概始於2003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後來因成功投資茅臺而被股民奉爲“中國股神”的林園,正是從這一年開始買入茅臺股票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起初林園最先入手的白酒股是五糧液,並且是從五糧液上市之時就開始買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3年8月,在親身去茅臺酒廠調研時,林園瞭解到茅臺僅庫存價值就高達300億元,而當時茅臺的市值只有90億元,價值存在嚴重低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於是,林園以20多元的均價大舉買入茅臺股票,倉位比例高達70%。\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茅臺資本史上另一位重要的擁躉但斌,也是在2003年,以23元的價格買入了大量茅臺股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正是有一批像林園、但斌這樣堅定持有茅臺股票長達十多年的投資者,成爲茅臺股價始終堅挺的中流砥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雙擊\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說在2003年,對茅臺的價值發現尚需要一些先知先覺。那麼從2005年開始,這似乎已逐漸成爲一種流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一年,茅臺首次在淨利潤方面超過五糧液,並在之後數年,實現對五糧液營收、淨利潤的全面反超,成爲中國白酒新的霸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隨着業績的節節攀升,茅臺不僅收復了自己的名譽和江湖地位,更開啓了稱霸兩市的“股王”之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A股發展歷史上,曾登上“股王”寶座的並不只有貴州茅臺,但能長期佔據這一位置的,再無第二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2006年4月25日首次登頂至今長達13年的時間裏,雖然茅臺股價也曾數度低迷,但由於業績的支撐,總能在不久之後重返巔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8年和2013年,便是茅臺資本史上的兩個艱難時刻,股價跌幅均達到50%以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正是這樣的起伏跌宕,讓價值投資的意義得以顯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於貴州茅臺在資本市場的堅挺表現,使得擁有良好業績支撐的白酒股,逐漸成爲投資者眼中備受青睞的“白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一時期,白酒板塊的陣容也在不斷擴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9年11月6日,洋河股份的上市,結束了白酒行業之前長達6年無新股發行的歷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截至2016年3月10日,白酒上市公司達到19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後,白酒行業再度進入新股發行的沉寂期,卻迎來了一輪股價飛昇的暴漲行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2016年10月份開始,伴隨着高端白酒市場的強勢回暖,茅臺股價連續13個月出現上漲,以一騎絕塵的姿態實現業績和估值的完美雙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7年4月10日,茅臺股價衝上394元歷史新高,以4949億元人民幣市值首次超過帝亞吉歐,成爲全球市值最高的烈性酒公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之後7個月,茅臺股價密集上漲,到2017年11月16日已突破700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6月6日,茅臺股價首次站上800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進入2019年後,茅臺漲勢不減,並於4月8日突破900元。隨後在7月1日,茅臺正式以1031.86元收盤價登頂千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茅臺的領漲作用下,整個白酒板塊也迎來集體上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僅從2019年內漲幅來看,五糧液、古井貢酒、今世緣、瀘州老窖、順鑫農業、口子窖、山西汾酒等白酒股價均上漲超過七成,其中五糧液、古井貢酒漲幅更是超過110%。\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截至2019年5月16日,A股市場一共擁有13只百元股,而白酒行業便得4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放眼望去,白酒股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在無限風光的另一面,也有人正黯然神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皇臺酒業,這家比茅臺差不多整整早一年上市,曾有“南茅臺,北皇臺”之譽的涼州美酒,如今則已經走到退市邊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金種子酒也日益艱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在資本市場外圍,還有很多等待者,至今仍沒有獲得入場的資格。其中最讓人唏噓的,便是身爲老四大名酒之一,卻一再與上市擦肩而過的西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們的存在,和那些奪目光芒背後的灰暗和晦澀往事一起,讓白酒行業過往25年的資本故事更加真實和完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哪有什麼青雲之路?說到底,不過是逆流而上,甘苦自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白酒資本市場25年的那些掠影,你怎麼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481720923698023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