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与分担 | 两会微观责任与分担 | 两会微观

央广记者沈静文专栏《两会微观》

聆听变革中的感知,讲述选择里的所得。

责任与分担 | 两会微观

点击收听节目

全国人大代表刘丽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的小女儿还不到入园年龄,但家长和老师间亦真亦假的桥段,早已成为餐桌上的话题之一。

责任与分担 | 两会微观

“孩子是自己生的,当然也要自己教育。我自己家小宝,我也培养他看书的习惯,就给他当成是好玩一样。如果说老师给他一项作业,我是家长,我是坚决不可能批改作业的。我怎么可能去充当老师的角色去给孩子批改作业?”

责任与分担 | 两会微观

在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的《家长教育学》里,“家庭教育”的意义被这样形容:“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我能一眼认出这样的孩子,他的父母是深深地、热烈地、忠诚地、相依为命地相亲相爱着。”这份爱,本应无差别;所以教育者深信,学校与家庭,只有沟通的误差,没有立场的决裂。“山不过来,我们过去”,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聊城市实验中学常务副校长窦延丽的姿态。

责任与分担 | 两会微观

“学校还是教育的主体,老师教书育人是职业操守,他就应该主动地和家长沟通,学校也通过各种形式把不愿意和学校沟通或者不会沟通的家长进行培训。比方说有些孩子出现问题了,我们就把这些家长组织起来,每周二晚上7点到9点都有家长沙龙,这样让家长感觉到孩子的成长绝不是一件小事。”

责任与分担 | 两会微观

学校教育从“a”“o”“e”和“天”“地”“人”启蒙,家庭教育则是更漫长的功课。爱驱动着陪伴,时而也被陪伴撕裂。全国人大代表、宇华教育集团董事长李光宇建议“为家长减负”。说话的他,首先是人父,其次才是教育行业的从业者。

责任与分担 | 两会微观

“不能把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和家长的责任划分不清、不明确。本来小孩放学回家了,做家庭作业的时候家长提醒一下、督促一下是正常的、应该的。现在家庭作业写没写、写得好不好甚至正确不正确都成了家长的事了,小孩子的家庭作业差不多成家长作业了。”

围绕单词、方程和亲子关系而生的焦虑,成为家长负担的放大镜。相比之下,另一方的辩白声音微弱很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说,学校面临的,其实是另一种纠结和困惑。

责任与分担 | 两会微观

“我们做老师有一个坚定的准则就是,我留作业了你必须完成,哪怕你完成得不对也都没关系。但是现在的孩子在学校严格按照课表上课,六节课以后就都走了,然后家长给安排各种班。孩子不完成家庭作业,老师就特别着急。因为我们觉得一个孩子养成对事情的负责任、严谨、认真、专注这些都是他一辈子的品质。”

责任与分担 | 两会微观

当孩子们背着书包第一次独自迈进校门,他们身后热泪盈眶的家长当然不是为“陪读”而来。但王欢所说的严谨、认真和专注,何尝不是天下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马景林说,最糟糕的场面是本该协同的双方却互相推诿。

责任与分担 | 两会微观

“家庭教育有家庭教育的责任,学校教育有学校的职责,千万杜绝的一个事情就是互相指责、互相推诿。家长觉得这个事儿是你的,老师觉得这个事儿是你家庭教育早在他三岁的时候就应该解决的问题,这样的态度实际上对孩子的成长,对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合作都是没有好处的。”

让学校的归学校,让家庭的归家庭。简单口号之后,有的责任容易归类,比如识字算数技能的掌握;也有的难以摘清,比如良好品质的养成。曾经自己走路上学,自己完成作业甚至自己模仿家长签名的许多人感叹,今日父母不好做,不好做却未必做得好。“做父母竟然不需经过考试”,这是另一种感叹。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妇联主席胡达古拉从去年开始呼吁家庭教育立法。

责任与分担 | 两会微观

“去年,我提交了家庭教育立法的提案。经过一年,全国人大的五年立法规划里边已经列进去了。目前的情况来看,宪法、义务教育法都零散地对家长、监护人更多的从管护方面的规定多一些,教育引导这个方面相对还不够。应该专门立这样的一个法,把父母的责任、监护人的责任明确,更多的是在家庭这个特殊的人生第一课堂中,要教育孩子怎么做人。”

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政府教育总督学潘惠丽将家庭教育称为“一门科学”,这种专业知识的缺乏,不分城乡,把家庭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责任与分担 | 两会微观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一个教育体系,一个法律地位上平等。第二个,它是公共服务,必须有机构、有组织来协同做这项工作。第三个,比方说下一步建立家长学校、家长指导中心,它必须有财政的经费保障。”

一代人长成,又一代人出生。和泥玩沙是永恒的童年快乐,而除了泥和沙,这一代的童年里还有繁复的电子产品和海量信息。率先进化的孩子,给家庭教育以迎头追赶的任务,辛苦当然有,荣幸何其大。

记者:沈静文、李欣、解朝曦、管昕、张建亚、王艺枫、赵国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