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公司之所以做不好運營,問題出在哪?很久以來的一個思考,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的實際工作有幫助!

很多公司做不好運營,是因爲忽視了這個重要職能

今天跟大家探討一個話題,也是基於我很久的感悟而來的一個命題:運營應該是玩法的探路者、引領者和佈道者!

也就是說:作爲一個出色的運營,我們拿到一款產品,不應該只是停留在使用層面,而且運營要站在用戶的視角,站在一個“玩家”的視角,自己要先作爲一個“探路者“,先去摸索各種可行性的玩法,並且制定出各種規則、各種玩法,帶着你的B端或者C端用戶去玩轉這個產品,人家不會玩、不懂,你就要指導、教人家。

這樣,你就像一個佈道者一樣,引領玩法,宣傳玩法,激發用戶的熱情,刺激用戶產生更多的靈感,讓越來越多的用戶/商家參與進來,這樣不斷演進,讓你的產品變得更有趣,更好用。

很多公司之所以做不好運營,是因爲產品做出來了,運營自己都不知道怎麼玩,自己都不能嗨在其中,甚至自己都是懵逼的,指望用戶去玩好?可能麼?門都沒有。這就是運營不好的根本原因。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比如我們做一個自媒體平臺,你自己連什麼樣的文章是好文章,連一個自媒體創作者都會幹哪些事情都不知道,你以爲只是發發文章那麼簡單麼?也不知道標題應該怎麼起,粉絲應該怎麼吸,怎麼利用好社羣,怎麼組建社羣矩陣,等等,你完全都不懂,那你怎麼能做好這項工作?哪怕是一款工具產品,也是有玩法的,比如打車工具,怎麼能更省錢,下雨天怎麼打車,怎麼能攢更多的積分等等,你一樣是要非常清楚的。

所以,運營自己不一定是個高手,但一定是一個玩家。

1. 跟用戶不要只講功能,而要更多的講玩法、講價值、講技巧

用只是第一步,功能也只是最淺層次的最基礎的東西,中國的互聯網已經發展了20多年了,用戶越來越精明瞭。只講功能,有些人你不講他也會用,有些人你怎麼講他也不會用,而大部分人呢,是根本都不會去點。

只有真正戳到用戶的痛點,或者讓用戶興奮起來,最起碼眼睛一亮,他纔會去用。

互聯網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用戶極容易淺嘗輒止,你根本刺激不到他的味蕾。

我們講用戶需求,其實有很多人只是把自己想象成用戶,你能代表用戶麼?我覺得誰都不能代表。很多人拿到的需求,都是僞需求,搞出來一個用戶懵逼、甚至折磨用戶的產品。

那我們既然作爲一個運營,作爲一個佈道者,跟用戶應該講什麼?

比如你面對你的商家,商家的目的就是賺錢,說其他啥都是扯淡,那你就告訴他們你的產品能夠帶給他們什麼價值,然後教給她們如何利用你的產品幫他們賺錢就行了。關鍵你得告訴他們你的哪些功能是最有效的,怎麼在你的規則範圍之內,通過哪些方式、最省成本地賺錢。

人家問你各種奇奇怪怪的問題,問的非常細,你都能回答的上,說白了,人家是要破局的,而你,必須知道怎麼破局,怎麼達到上限。

比如你面對的是用戶,C端的需求有時候非常複雜,你還得看你要重點突破哪類用戶,比如:kol,kol最核心的需求其實就兩個,一個是粉絲,一個是變現,而變現的基礎還是粉絲。所以說,有了粉絲纔等於有了一切。

那你就該告訴你的用戶,如何才能最短的時間積累到更多的粉絲,有哪些流量羊毛可以薅,有哪些工具可以用。在你這個場景下,怎樣做纔是合規的,TA怎樣去維護跟粉絲的關係,怎樣跟粉絲成爲一個利益共同體,等等等等。

反正我是從來不講功能,因爲都是有用的廢話!

2. 別指望用戶幫你佈道,運營要做“第一個喫螃蟹的人”

並不是每個公司都是bat,每個產品都是微信、支付寶,沒有流量隨便導給你。

微信已經成爲了一個生態,它的很多新功能發佈,已然成了一則新聞,用戶和商家自然會爭相去當小白鼠。而你的產品是微信麼?不是。

微信公衆號的佈道者是誰?其實是最早一批嚐到甜頭的創作者,他們嚐到了甜頭就會告訴身邊的朋友。而這裏有一個前提,就是自媒體其實早已有之了,經過微博、論壇等多年的洗禮,公衆號的玩法並不複雜,接受起來沒什麼難度。

我們再說抖音,抖音本質上就是社區,只是產品形態更先進,更符合時代的潮流,至於玩法,本身區別並不大。抖音不就是我們當年玩的直播帖麼?

社區的本質永遠是人,如果脫離了對用戶的運營,一切都是扯淡。抖音沒有教用戶去玩麼?恰恰相反,抖音花了大量的精力在帶着用戶去玩。社區運營的難度遠遠大於工具運營,微信本質上是個社交工具,而並不是社區。

所以我們大部分公司,大部分產品,就要努力做好一項工作:教育用戶,說得難聽一點就是不停地給用戶洗腦。教育用戶的前提,就是先爲人師,你自己首先得是行家,想成爲行家,就得先從小白做起,你得自己先做“第一個喫螃蟹”的人,否則你就不知道以後見了用戶跟用戶說什麼。

3. 如何最快速地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

我做過軟件的運營,做過娛樂,做過音樂,做過手機的運營,做過理財,如果你覺得我是喜歡這些行業,那我告訴你不可能,工作和愛好是兩碼事,我只是一直想破局。

我從來都是一個不走尋常路的玩家,破局的前提就是融入這個行業,融入的辦法就是把自己也當成一個普普通通的用戶,只有這樣才能體會他們的真實的心情。比如:我現在做理財,我學炒股,從3300點定投到2440點,再到現在,我用血淋淋的教訓體會到了一名韭菜的心情,卻依然保持着一名韭菜的自我修養和尊嚴。

如果你問我如何最快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捷徑和鑰匙?

我告訴大家答案,就是跟用戶去以心交心地交流,尤其是你的頭部用戶。如果你的平臺上有B,也有C,那你就多跟你的商家、用戶,都儘可能多地接觸接觸,真心實意的交流。如果你能夠真正融入他們的圈子,和他們打成一片,打入他們內部,併成爲“他們的人”,他們的知心朋友,你自然就會最快地知道他們真正需要什麼,並且能知道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找到破局的法寶。

需要注意地是,跟用戶交流,和做用戶調研是兩碼事,很多調研並不客觀,尤其是用戶知道了你的身份,他與你並不熟識,他會跟你說實話?纔怪呢。還有很多有獎調研,本來想罵你來着,都收了你的好處的,再說罵你你還會給人家獎品麼?

總結

今天先說這麼多,分享一些小感悟,希望大家讀了之後,能夠對自己的實際工作有幫助。

順便佈置一個小作業:大家可以針對你現在的產品,你覺得玩法應該是怎樣的?

可以用xmind畫一張鏈路圖,能給帶給用戶的價值是什麼,每一個功能承擔那些最核心的職能,用戶鏈路是怎樣的,哪些工具可以利用,可以組成哪些矩陣,不同的用戶可以發揮怎樣的作用,等等等等。

然後,你就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了。

#專欄作家#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