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婚姻大事是一個人的“終身大事”,也是人類自身繁衍的基本保證。河北趙縣從古至今,老百姓特別注重婚嫁禮儀。隨着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婚嫁禮儀也不斷注入新的文化內涵,“約定俗成”,成爲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

婚嫁習俗可以折射出當地的社會風情、經濟狀況、文化水平等諸多社會因子。趙縣地處冀中平原腹地,是我國農耕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深厚的文化淵源,表現在婚嫁習俗上尤爲突出,具有我國北方漢民族文化的代表性。

“過大禮” 是男女雙方締結婚約後,男方向女方出聘禮,一爲鞏固婚約,二是禮儀象徵。通常有錢幣(數額也不大)和衣料等,往往在過帖後即辦理。

在成婚的前一天下午,還要送“食羅”。男家要派人抬四架食羅送往女家。食羅裏裝鬥米、鬥面、掛麪、豬肉(一般爲一刀肉、5斤),還要放一條裙子或一件衣服,是爲上轎衣,實際上也是一種禮儀象徵和擺場。

女家在這天要待承親戚,將親戚們送的賀禮(大都爲衣料)與食羅裏的禮物合在一起,叫“合禮”,要設宴招待抬食羅的人。一般要留一架空食羅在女家,以備明天女家爲出嫁女送喜飯。

這天下午,女家的親戚走後,要爲出嫁女“開臉”,用線將臉上的汗毛絞去。“開臉”是女人結婚的標誌。出嫁女“開臉”後,再不能下炕出屋,一直到第二天上轎,雙腳不能着地沾土,意思是要成爲“新人”,開始新的生活。

這一天的晚上,男家佈置好的新房內,要有老公公給“暖房”,也叫“壓房”“壓被”,可能有兩個含義,一是父輩親手給營造的“安樂窩”,給父輩一次享受的機會;二是“家業相傳、代代興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