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站台等你》既是作品的名字,也是让人心动的台词。偏远的小城,漂亮的学姐,温柔的氛围,真实的情感,没有从天而降的美女,没有整天玩乐的社团,那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那是我们触手可及的恋情。无论是人物还是环境,《我在站台等你》都能让人获得身临其境般的感动。

  漫画界也有一类漫画家,他们创作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他们创造的世界来源于现实,任谁看了他们的故事,都能从中找出自己周围的影子。比如ZCloud,他之前的一部作品是著名的《拜见女皇陛下》,而他在网易漫画上的新作《我在站台等你》,就是充满了真实的魅力。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如今治愈系的ZCloud,也有过一段“黑深残”的历史,是什么改变了他的创作风格,而他本人又是否认为这是一种改变呢?网易漫画·《成为漫画家》栏目找到ZCloud,和他聊了聊。

  《我在站台等你》、《拜见女皇陛下》作者,著名漫画家ZCloud

  作品中的真实感来源于个人经历

  网易漫画·《成为漫画家》:创作《在站台等你》的故事时,为什么会选择用列车作为主要线索?

  ZCloud:《我在站台等你》这部漫画呢,它包含了很多我感兴趣的元素。它包括了铁道、它包括了口琴,然后是我以前也最喜欢描绘的,就是学生们的生活。

  铁道是我从12年开始,刻意地去开发的兴趣爱好,我去研究火车,去研究铁路,研究一些铁路上的故事。后来我就看到一部记录片,叫做《永远的铁道兵》,这部纪录片讲的就是当年中国的一个部队,它不参加作战,它就是用来铁路建设的。然后里面有非常多的特别感人的故事,我就想着以后要画一个漫画,把这些故事都融入进去。

  但是如果说让我直接去画铁道兵的话,我的知识储量可能还不够,因为我都是从看书和看纪录片这些获得的,我就想着如何从一个大家可能更熟悉的视角切入,慢慢地让大家去更了解这些事情,更了解这个部队,更了解一些感人的故事。

  所以呢,我还是决定从读者群的最大群体——高中生和中学生这里边入手,从主人公的亲戚、朋友这里,慢慢地展开,一点一滴地把铁道兵的这个故事给讲出来。

  网易漫画·《成为漫画家》:作品里主角爱吹的口琴也是同样培养的兴趣吗?

  ZCloud:没错,口琴就是我前年开始开发的音乐方面的兴趣爱好。所以,我在这个漫画里就把自己的兴趣都糅合起来了,像一个大杂烩似的,这样我画起来也比较开心,然后其实,因为我喜欢的东西都是相对小众的,这样画出来,读者们看可能也会觉得有那么点新鲜感。

  网易漫画·《成为漫画家》:从整体风格来说,您的作品里充满了当代的社会气息,让人一看就会感觉这是中国,而不是别的地方,这是您特意希望表现的吗?

  ZCloud:就拿《我在站台等你》这部漫画来说吧,这的确是我着重体现的,是在设计之初就想表达的东西。其实我以前画的很多漫画也都是这个目的。这个得益于我的导师陈廖宇老师对我的教导。

  在我考研之前,跑到电影学院,想让他帮我看看分镜、看看我画的漫画。当时他正在办公室里跟本科生讲作业,我就在他旁边偷听。他就讲了一些关于如何让自己的作品更像中国人做的技巧。

  日系动漫里经常出现的“中国元素”

  他说,不是非要加入很多的中国风的元素,比如说什么中国结啊、包子头啊,这都是日系作品特别喜欢加在中国人身上的一些元素。更重要的,是你日常见到的东西,你的生活环境,那些街头巷尾喜欢光着膀子的中老年男人啊、喜欢家长里短的大妈啊、还有那些拿着大蒲扇的围观群众啊。反正就是要更仔细地观察身边的生活,然后把这些细节元素反映到漫画里,这样你的漫画看起来就像是发生在中国。

  这种情况下,画风其实反倒没那么重要。就算你画的是日漫里的大眼睛,但是只要她所处的环境,她穿的衣服,她台词中体现出来的说话习惯是中国人的语言体系,那么整体的感觉就是发生在中国的。这就是我画出的作品,读者们评价都说看着很有中国味的原因。

  网易漫画·《成为漫画家》:《我在站台等你》这部作品讲述了主人公从一线城市回到故乡后的故事,您为什么会那么执着于去表现具有乡土气息的内容?

  ZCloud:是的,就拿我个人而言,我从小在河南焦作长大,它是一个以矿产为主的重工业四线城市。我考上大学来到北京是在2003年左右。那个时候呢,我的家乡也没有多少高楼,有一些超过20多层的楼都是屈指可数。但一来到北京之后呢,坐着出租车往学校走的过程中,路两旁全都是这样的高楼。

  可能对于北京的朋友来说这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就是有一种比较强烈的感官刺激,确实是不一样的。道非常的宽,人非常的多。我体会到这里的生活节奏跟小城市比是非常快的,人们也很忙碌,干什么都要排很长很长的队,这都是后来的事情了。

  这些给我的印象都非常深刻,所以呢,我就能在漫画里表现出这样的不同。

  青春是每个人的回忆,是作品中最能引起共鸣的内容

  网易漫画·《成为漫画家》:除了真实感之外,您的创作故事里有很多能够勾起大家对青春回忆的东西,您是怎么理解青春的呢?

  ZCloud:在《站台》这个漫画里呢,就是从一线城市到了五线城市上学的男主人公,他发现这里竟然要上晚自习,竟然要回不了家,课程很密集,这跟他们一线城市差别可能有点大,但对于中国的大部分地方的学生来说,这就是他们的全部——没有美术,没有音乐课,天天补课,然后繁重的作业,半夜才能回家。

  然后我在漫画里就着重体现了这一点。我想表达的是,不管是一线城市还是五线城市,大家都在拼了命地学习。

  就从现实角度来说,学习生活也占据了中国孩子们最多的时间。我们中国可能很少会有学校像是日本漫画或者动画里看到的那样,会有丰富的课外活动的社团,大部分学生主要还是以学习为主,所以学习这个东西在我这个《站台》的漫画里占的分量还是蛮重的,主人公们最发愁的还是这一点。我想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相对真实的青春。

  而且,主人公能在这么繁重的学业的负担下想方设法地找一点乐趣,开发一些兴趣爱好,比如说拍记录片这种好像很累的活动,就显得他们这个小团队的与众不同之处。这是我觉得中国的高中生可能努力一下,也可能能够做到的。

  网易漫画·《成为漫画家》:作品里那种青春的感觉,也和成功塑造的人物形象分不开,读者都非常喜欢的女主角李淑然,这个角色您是怎么来设计的?

  ZCloud:李淑然这个角色,可能很多读者的想法都是,这个女孩可能过于完美了,其实这也是我刻意这么来设计的。因为如果是我以前画漫画的话,会按常规的思路,做一个有明显的优点和缺点的角色,这样更容易展开冲突,更容易推进剧情。但是在这个漫画里呢,对于女主人公,我就是想营造出一种虚幻的感觉,不真实的感觉,她表面上确实是很完美,但其实也可能是为以后的一些故事情节做一个障眼法,误导一下吧。

  就是说,李淑然更接近于过去的老漫画,或者老游戏作品里接近完美的女主人公设置,比如《心跳回忆》第一代里的藤崎诗织,几乎没有弱点,最难攻略的角色,这是我的思路。

  其他的方面我希望通过剧情,慢慢地往下推进,一点一点把她的身世揭开,大家也就会觉得,这么一个看似完美的角色,其实也会有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吧。

  网易漫画·《成为漫画家》:那您这边是怎么看待在青春期,少年少女青涩的感情的?

  Zcloud:你就说我从《站台》里表现的吧,从爷爷这个角色,他从一开始就不否认这些孩子的感情。因为那时候他们在当兵的时候谈恋爱,或者是军队介绍对象的时候,也都是十七八岁是吧。按理说这种感情像从爷爷辈嘴里说出来就不应该太遏制,就应该顺其自然,不要让他们走歪,就这么简单。小伙子啊,小姑娘啊,他们就按照自己的感情慢慢摸索,最好大家可以共同奋斗吧。

  从我个人来讲,我也不排斥,我的孩子如果以后谈恋爱了,我会引导他一下,不让他犯错误,其他的我觉得都还可以——毕竟我老婆就是高中同学(笑)

  从“黑深残”到治愈系,生活改变了他的思考方式

  网易漫画·《成为漫画家》:从《拜见女皇陛下》到《我在站台等你》,您的作品主题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从那种直白的揭露,到如今的治愈,其中的转变来源于哪里?

  ZCloud早年“黑深残”作品《逝去的灯河》

  ZCloud:我的作品风格会随着思维的变化而变化。以前我在10年以前画了一部让一些读者知道了我的作品,叫《逝去的灯河》。那部作品描写的是一个乞讨的女孩和一个大学生,一个考研复读生之间的故事。当时我就在复读考研的过程中,基本上是把自己的人设原封不动地搬进去,当然故事是完全虚构的,就可以说是非常的黑暗吧。

  两年之后,我就开始画《拜见女皇陛下》,她是我作为职业漫画人的出道作。那部作品里也充满了各种社会上的比较黑暗、不公平的事情。描写的是一帮小学生对这样的社会不满,奋起反抗的故事。虽然主角们都很可爱,但从整体氛围上来讲,还是有点黑的,有些读者会在评论里反映出来,说有些故事情节太残忍了,简直不忍心读下去。

  ZCloud成名作品《拜见女皇陛下》

  随着年龄的增长,还有我生活中的变化,结婚生子,我自己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有时候不想再那么尖锐了。现在我想的是,与其不断地揭露黑暗面,不如把注意力放到稍微光明一点的地方,或者用更加明亮的方式来解决一些问题呢。因为有这样的思考,于是就有了《我在站台等你》。

  这部作品呢,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可能会发生什么过于黑深残的这种转折,大部分都是比较轻松愉快的。哪怕遇到了一些真正黑暗的事,也会用比较调侃的方式给处理过去。这部漫画的定位就是治愈系,让大家看完之后感到轻松一点。

  我希望使用更光明、更积极的表现形式去表达作品的思想核心,而不再用过去的容易抓眼球的,很残酷、很黑暗的东西来表现。换句话说,我作品中的精神内核是一致的,但是从表现方式上,我也正在追求改变。

  网易漫画·《成为漫画家》:请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想当漫画家的呢?是不是有什么契机?

  Zcloud:其实是从小学时候就开始有这想法了。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的同学带了一套《圣斗士星矢》到学校里,那个时候我算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漫画。后来我看的更多的是《哆啦a梦》,那个时候翻译叫做《机器猫》或者《小叮当》。看了很多之后,我就自己开脑洞画了一些小道具,在草稿纸的背面画了一些机器猫的小故事,如果按现在的说法可能叫做同人吧。

  到了四五年级的时候,我自己想了一个超能力小孩的故事,又给他编了一些小故事画了出来,拿给我的美术老师看。美术老师看的时候还在咯咯咯地笑,我就知道他能看懂了。我想,既然我能画出别人能看懂的漫画,那我以后说不定可以成为一个漫画家。

  但后来因为学业越来越重,整个初中高中都没有学习美术。到大学的时候,重新沉下心来,想了一下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就觉得还是想干漫画这一行。就花了两三个月时间,在同学开的高考美术班里恶补了一阵子美术,把自己那种别人都看不懂的画慢慢提升到别人多少能看懂的水平,也就是说到及格水平吧。最后还是终于走上了这条道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