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县志》(嘉庆版)之《古迹》篇载:“往迹之所以可垂者,以其境之胜、致之佳、传之久,而名之归也。如稠州、东岩、华川、凤林等城舍,犹同郡之保宁、八咏、北山、白云,不可不识。”东岩胜景,指的就是“东岩庵”古迹及“东岩书舍”。

东岩古迹,与宋名臣、理学家徐侨相关。徐侨先师从吕成公(吕祖谦)高足叶邽先生。出仕后在任所上饶幸遇理学大师朱熹,从师得其真传。

徐侨

宋理学创始人是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与程颢兄弟,而朱熹集诸家理学之真粹,经其整理,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理学体系。概其学说,认定“理”先天而存在;万物皆有理,万物皆一理;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本体”,“理”以“道”为本,故也称道学。

宋文清公,以其刚毅忠直,通透义理之学而名于世。为官清正廉洁,爱民如子。嘉定十一年(1218),升任江南东路(包括建康府、今南京、宁国府、徽州府、广德军、今安徽、饶州府、信州府、南康军、今江西)常平茶、盐公事,因忧于朝政腐败,官贪民苦,徐侨上《便民疏》,为民请命。疏中句句击中当朝宰相史弥远要害,权相大怒,唆使御史罗织罪名,罢了徐侨的官。他回归故里野墅徐湖塘。

朱熹

东岩庵

赤岸乡贤朱氏东堂公,慕其人品才学,延请为师,以教子弟。并建了“适意亭”。徐侨与冯氏迪功郎度、仲芳相友善,盛称冯氏“诗礼传家,必有后者”,即在冯氏祠堂东侧东岩下结庐,自称“东岩庵”。并在崖壁上书刻“东岩庵”三字,至今犹存。继在祠堂旁创“东岩书舍”,传授道学。

后有好事者编故事,说“东岩庵”是尼姑庵。并杜撰徐侨有女名爱玉,丧夫后在东岩庵修行,而端庄美丽的尼姑徐爱玉,竟然被徐侨学生垂涎倾慕。编者自以为有趣,殊不知如此玷污了徐侨师生道学的清名,也有损东岩古迹。这荒唐无聊的故事,因著书并被一再引用,流毒甚广。故不得不说。

今查阅《绣川徐氏宗谱》,徐侨名下记载:“……生三子,銶、钧、镈,何氏出;女圆镜,陈氏出,适同里(古称太平里)青口,任台州司户组。甥若谏,若纳。系状元王龙泽之祖母也。”

《凤林王氏青口谱》载:“……曾三(行号)讳组,举进士,授台州司户,娶徐文清公之女,封恭人。”在此以史证还其真相。

查阅《古汉语词典》,对“庵”的解释是:

❶圆形小屋<<<<

如《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编草结庵,不违凉暑。”贺涛《野步诗》:“黄草庵中疏而湿,白头翁妪坐看瓜。”

❷僧尼奉佛的小庙<<<<

如苏轼《怡然以垂云新茶见饷》诗:“晓日云庵暖,春风浴殿寒。”

❸旧时文人作书斋名<<<<

如陆游的“老学庵”,冒襄的“影梅庵”。唐时诗人刘禹锡就将居室谓之“陋室”,作文《陋室铭》,影响甚广。古之文人,信奉儒教中庸之道,凡事不张扬,以含蓄自谦为美德。将居室称为“庵”或“陋室”,都是文人自谦的一种表现。显然,徐侨与陆游为同时代文人,有共同癖好,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流行取向,将自居小屋称“庵”是很自然的事。而况,一位严肃的道学先生,也不太可能为“尼姑庵”题字于崖壁。实为他告诉后人曾是他居室,留给后人怀念而已。

(来源:华川古县醉美赤岸)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