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b82e0f6c-6a60-4279-88f5-edc5403bf223\"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799\" alt=\"這三種方式會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可是很多父母都在做\"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否定孩子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爸爸和皓皓一起看電視,電視裏在播放狗熊冬眠的節目。\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6998b84b-f5eb-461b-9812-bbe62ea72d13\" img_width=\"1023\" img_height=\"682\" alt=\"這三種方式會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可是很多父母都在做\"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鼓勵孩子多提問、多思考、多嘗試\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總會問大人一些難以回答的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strong\u003E什麼是生活啊。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有一次,帶女兒去公園玩耍,有一個小男孩穿了一件運動衫,跟小夥伴們玩躲貓貓,因爲他不想讓小夥伴們輕易的找到他,就用一些草蓋在身上作爲掩體,鑽進灌木叢中。結果小夥伴們耗費了半天的時間,也沒有找到他,這個小男孩最終奪冠。可興奮之餘,他往身上的衣服一看,滿身都掛滿了長長的草屑,幾乎看不到衣服原來的顏色了,摘也摘不掉,他頓時心慌了,心想:“媽媽會訓斥我貪玩弄髒了衣服的。”但是天已經黑了,也只好硬着頭皮回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會玩的孩子更聰明,父母不要泯滅了孩子的這種天性。孩子經常親近大自然,他們的身體更健康,大腦更聰明,只要父母給孩子掌握好時間,讓他們該學習的時候認認真真地學習,該玩的時候痛痛快快地玩,就能有效的保護好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孩子也會更加優秀。\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5bf3ad1e-db58-45f6-89ec-2ed5f033fbd2\"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800\" alt=\"這三種方式會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可是很多父母都在做\"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想象力是指在已有的認知基礎上,構造沒有見過的事物或者形象,是人所特有的高級認知過程,創造力則是人的能力中最重要、最寶貴、層次最高的一種綜合能力,孩子想象力豐富,對事物充滿好奇心,只要正確引導,就能點燃創造思維的火花。\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是誰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好奇\u003C\u002Fstrong\u003E是孩子最重要的天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孩子猶如一張白紙,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天生的好奇。在孩子學會說話之前,TA就開始用視覺、觸覺和味覺來探索這個未知世界的,他們會東看看、西摸摸,拿起來就會往嘴裏塞;一旦學會說話,就會不斷地纏着爸爸媽媽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總有問不完的問題;等稍微再大一點,他們的問題就會升級“爲什麼”,千奇百怪的問題常常會把大人問的瞠目結舌、啞口無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孩子的好奇心,是他們\u003Cstrong\u003E求知\u003C\u002Fstrong\u003E的動力,也是\u003Cstrong\u003E創造力\u003C\u002Fstrong\u003E的源泉。有一個老生常談的著名故事,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小時候看到蘋果熟了就掉下來很好奇。他就想,地球上的東西失去了支持後爲什麼都掉到地上來,而不會向天上飛呢?後來,這個問題就促使他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好奇心的重要性,已經無需贅述。人人天生都有好奇心和創造力,可爲什麼多數人後來又沒有了?換句話說,是誰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創造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面對孩子的問題父母喜歡給出標準答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思維標準化是扼殺孩子創新思維的首要因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得看過一個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一天晚上,一位父親帶着兒子散步,兒子忽然指着天空中的月亮問:“那是燈嗎?”父親回答說:“那不是燈,那是月亮。”但是兒子堅稱月亮就是燈,父親覺得兒子很愚蠢,但仔細一想,又覺得月亮確實有照明的功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這個故事中,月亮不是燈,這就是標準的答案,月亮是燈,那是創造性思維,很多時候,我們都是以標準答案來教育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就被扼殺了,對於遇到問題也只是以標準答案作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孩子到了提問的敏感期,總把“爲什麼”掛在嘴邊。父母爲了正確回答孩子的提問,恨不得翻遍所有的百科全書。其實孩子的每一個爲什麼,都可以\u003Cstrong\u003E有很多種答案\u003C\u002Fstrong\u003E,父母可以試着問問孩子的想法,或者跟他一起去找找答案。現成的答案會\u003Cstrong\u003E束縛\u003C\u002Fstrong\u003E孩子的頭腦,讓他失去\u003Cstrong\u003E思考\u003C\u002Fstrong\u003E的動力。\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b82e0f6c-6a60-4279-88f5-edc5403bf223\"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799\" alt=\"這三種方式會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可是很多父母都在做\"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否定孩子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爸爸和皓皓一起看電視,電視裏在播放狗熊冬眠的節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爸爸,狗熊爲什麼要冬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爲冬天沒有喫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爲什麼猴子不冬眠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爲猴子能找到喫的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爲什麼狗熊不去找喫的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怎麼那麼多問題!看電視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父母否定孩子說話,孩子會緘默;當父母否定孩子做事,孩子會變得懶惰;當父母否定孩子各種稀奇古怪的想象力,孩子的創造力會慢慢變得枯竭。所有,請別輕易否定孩子的古怪想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3,過早智力開發\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豐富的表象\u003C\u002Fstrong\u003E是想象發展的基礎。父母應儘可能讓孩子接受豐富、生動、形象的刺激,併爲其創造一個開放和多元的活動和感知空間,讓他們儘量多地接觸和認識客觀事物,形成豐富的表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許多早期智力開發活動,比如背詩、認字等模仿形式,會\u003Cstrong\u003E扼殺\u003C\u002Fstrong\u003E孩子的創造性,嚴重阻礙他們對事物的\u003Cstrong\u003E感受力和表現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奧地利嚴禁孩子七歲前識字,他們的說法是過早地去啓蒙這些理性的和語言的結構實際上是讓兒童的智力受到了瓦解。3歲前的幼兒還不具備邏輯思考的能力,過早地強迫孩子認字,孩子不能理解文字的意思,只會刻意記住了漢字的形狀和代表的事物,就如同飲食不當引起的消化不良一樣,長期的被動吸收,不僅會給孩子造成壓力,還由於孩子的左右腦未發育完全而被迫記憶,短時間內會表現出優勢,但長期下來智力會受到影響。\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因爲孩子開始識字了以後,再給孩子講故事,他的注意力就會停留在字上,不會再看圖片,不再去想象了,只會盯着書本上的字,這個字我認識,那個字我不認識,等一下讀到了,學一下這個字怎麼讀,這樣一來思維就會受到\u003Cstrong\u003E限制\u003C\u002Fstrong\u003E,從而忽略了故事書上圖片以及對這個故事的想象力,從而失去了講故事本身的意義。\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9ac2126a-bb72-40c9-8711-146c7de40f93\" img_width=\"1023\" img_height=\"683\" alt=\"這三種方式會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可是很多父母都在做\"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h1\u003E培養孩子的想象力,要有妙招\u003C\u002Fh1\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哲學家狄德羅說:“想象,這是一種特質,沒有它,既不能成爲詩人,也不能成爲哲學家、有思想的人,一個有理性的生物、一個真正的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我女兒問過很多有趣的問題,並且常常不按常理出牌,他們在不斷地觀察世界,你不得不佩服,有不少問題超出自己的知識範圍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兩歲多的時候問:\u003Cstrong\u003E媽媽,小兔子有嘴巴,爲什麼不說人話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接近三歲的時候問:(\u003Cstrong\u003E掃地)機器人是真正的人嗎\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四歲多的時候問:\u003Cstrong\u003E媽媽,爲什麼有的玩具沉到水裏了,有的漂在上面?爲什麼泡泡過一會兒就不見了?爲什麼……\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想象力是兒童不可缺少的一種智能,爲了讓孩子成才,培養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必要的,父母需要從多方面長期、耐心的進行,並且採取正確、有效的方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充分抓住孩子的思維個性\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認知來源於\u003Cstrong\u003E實踐\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方面,兒童階段的孩子求知慾比較強,父母應該抓住孩子的這一特點,擴展孩子的視野,增加實踐機會,以豐富孩子的感性知識,讓孩子頭腦中儘可能多地\u003Cstrong\u003E儲備表象\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爲表象是進行想象必須具備的基本材料,表象的數量越多、質量越高,想象的內容越正確、越豐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一個方面,兒童階段的孩子思想比較活躍,這爲孩子想象力的培養提供了條件。父母應該採取多種方法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訓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例如,指導孩子畫想象畫,描述所背詩歌的內容,給故事添加情節或編寫不同的結局;參與“小小發明家”活動等等。這都是鍛鍊想象力的有效辦法。\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6998b84b-f5eb-461b-9812-bbe62ea72d13\" img_width=\"1023\" img_height=\"682\" alt=\"這三種方式會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可是很多父母都在做\"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鼓勵孩子多提問、多思考、多嘗試\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總會問大人一些難以回答的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strong\u003E什麼是生活啊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strong\u003E我是從哪裏來的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strong\u003E加減乘除是怎麼來的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strong\u003E文字是誰發明的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孩子們的提問已經遠遠超出《十萬個爲什麼》的內容。面對這樣的問題,父母往往會說“哪兒來的這麼多問題?”,這種回答直接扼殺了小孩子的好奇心和獨立思考能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父母就說了“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呀”。不知道答案沒有關係,宇宙的奧祕是無窮的,即使100歲也未必知道所有答案,關鍵要鼓勵孩子\u003Cstrong\u003E多思考、多提問、多嘗試\u003C\u002Fstrong\u003E,與孩子一起尋找答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說在我女兒小時候,有一次她在陽臺往盆倒上水、洗衣粉、凡士林、芝麻醬,拿着氣筒呼嚕呼嚕的開始吹。\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我:女兒,你在幹什麼呢?\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女兒:媽媽,今天我有一個發明。\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我:你發明了什麼呀?\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女兒:氣泡。\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我:不是有賣吹氣泡的嗎?\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女兒:不用買,我自己會做。\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我:你把他們分別放入水中試試,看看到底哪個能產生氣泡,有些東西可能不會產生氣泡。\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實際上我們都知道芝麻醬和凡士林是不可能起氣泡的,只有洗衣粉溶於水纔會起氣泡。孩子通過這種\u003Cstrong\u003E玩耍\u003C\u002Fstrong\u003E,鍛鍊了他的\u003Cstrong\u003E思維\u003C\u002Fstrong\u003E,提高了他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但往往卻因爲把房間弄亂捱了一頓罵,\u003Cstrong\u003E限制了\u003C\u002Fstrong\u003E他的創造力和主觀能動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3,培養想象力的工具——繪本\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豐富的想象力並非天賦,而是由直接經驗或者間接經驗得來的。體驗越多,想象力越豐富。繪本,正好能夠提供孩子更多的機會去體驗,它是培養孩子想象力的啓蒙工具。”\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日本繪本之父 松居直\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這是被譽爲“日本圖畫書之父”的松居直\u003Cstrong\u003E《幸福的種子》\u003C\u002Fstrong\u003E一書中所提到的。他把圖畫書——即繪本,譽爲想象力的啓蒙工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時常強調想象力的重要性,卻常常不知道該如何給孩子進行想象力的啓蒙,如何保護孩子轉瞬即逝的想象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論對於多大年齡的孩子,\u003Cstrong\u003E故事\u003C\u002Fstrong\u003E都可以激發想象力的世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充滿新奇、趣味的故事在他們腦海中形成刺激,化成具體的畫面,生活經驗並不豐富的他們,卻可以藉助想象力的翅膀,天馬行空地與故事展開對話,不受客觀世界的拘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幼兒時期培養的豐富想象力,是閱讀能力的\u003Cstrong\u003E基石\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607b2f4c-cb5f-470d-a2c6-b983fd258a18\" img_width=\"1023\" img_height=\"683\" alt=\"這三種方式會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可是很多父母都在做\"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h1\u003E在家庭教育中,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呢?\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創造力對兒童的成長來說非常寶貴,它不僅有益於社會的進步,也有益於兒童\u003Cstrong\u003E人格\u003C\u002Fstrong\u003E的發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創造能力越高的兒童往往具有較好的個性品質和積極的情感體驗,表現爲自信自立,興趣廣泛,好奇心強、想像力豐富,情感豐富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創造力的孩子對人與事物較敏感,點子多,問題多,常常是打破沙鍋問到底,而且不會輕易滿足簡單的答案;他們回答問題時也有自己獨特的看法,通常不按牌理出牌。\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兒童本性中潛藏着強烈的創造慾望,只要我們在教育中注意引導,並放手讓兒童實踐探索,就會培養出創造力,使兒童最終成爲出類拔萃、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的確,從小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極爲重要。孩子的思維由於沒有受到條條框框的約束,所以往往比成人的思維更豐富、更大膽,這種思維一旦發展下去,就會成爲一種創造的力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多讓孩子接觸新事物\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好奇心是孩子獲得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如果孩子缺乏好奇心,對很多事物就沒有接觸的慾望;不與事物接觸,對事物的性質和狀況也就不瞭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以說,好奇心是\u003Cstrong\u003E激發創新\u003C\u002Fstrong\u003E的動力,是興趣的先導。因此,父母要善於激發孩子的\u003Cstrong\u003E好奇心\u003C\u002Fstrong\u003E,因爲好奇,孩子纔會有興趣去了解一件事情,並掌握更多的資料,從而創造出新的成果。另外,創造一個新事物還需要想象,但人的想象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從豐富的\u003Cstrong\u003E生活實踐\u003C\u002Fstrong\u003E中得來的。接觸的事物多,大腦才能積累豐富的表象,大量的表象經過改造、調整,又產生新的表象,這個形象思維的過程就是\u003Cstrong\u003E創造\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父母不僅要激發孩子的好奇心,還要通過各種活動,豐富孩子的生活,開闊孩子的視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父母多帶孩子到\u003Cstrong\u003E大自然\u003C\u002Fstrong\u003E中去,還有比自然更豐富、更奇妙的玩具室嗎?木棍、石頭、羽毛、昆蟲……這裏簡直是孩子想象力的\u003Cstrong\u003E最好天堂\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一定多花時間帶着孩子走進自然,無論是森林、公園或者一個小院子,都可以成爲孩子探索的寶地。放下一些“監控”和“保護”,讓他們自己去\u003Cstrong\u003E探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5c96ced6-33c5-42b3-a291-4e4a7ba8c050\"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800\" alt=\"這三種方式會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可是很多父母都在做\"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 允許孩子大量嘗試、允許孩子犯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想象力與創造本來就是打破“舊思路”、“舊思維”、“舊模式”的過程,它可能與你原有的想法並不一致,只要孩子的行爲沒有觸犯我們底線的規則,就鼓勵孩子多去嘗試、甚至犯錯。也只有做了大量嘗試、敢於天馬星空的孩子,他的創造力與想象力纔會得以發展 —— 當你的孩子給小貓畫上一雙翅膀時,請讚美他們的\u003Cstrong\u003E創造力\u003C\u002Fstrong\u003E,而不是告訴他們“貓不應該有翅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3,培養孩子創造性的個性品格\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孩子的個性,是在一定的社會條件和教育影響下形成的,這也是每一個孩子的個性都不同的原因。所謂個性,就是一個人比較固定的態度和行爲特性,主要表現在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意志、動機、興趣和慾望等方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教育學家認爲,創造能力與孩子的個性品格存在着一定的關係,不同的個性品格影響着創造成就。因此,培養具有創造意識和創造精神的個性品格是創造教育不可或缺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般來說,好的創造力需要孩子具備這些個性品格:對各種事情表示好奇,並渴望瞭解它們;意志品質出衆,具有冒險精神和鍥而不捨的努力精神;興趣廣泛,善於從各種角度收集信息;能自覺而有獨創性地學習等。這是孩子迸發創造靈感的基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總之,爲了培養兒童的創造力,父母要開展多種活動,滿足孩子創造的慾望。不同的活動對孩子有不同的吸引力,對孩子創造力發展的作用也不同。豐富多彩的創造活動,能夠保持孩子的興趣,增強孩子的創造能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父母培養孩子的創造力,並非就是要讓孩子達到科學或藝術的最高峯,而是讓創造爲孩子創造更加豐富多彩的生活。\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0e9237b9-f08a-4716-ad2f-a274bb2acae4\" img_width=\"1023\" img_height=\"694\" alt=\"這三種方式會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可是很多父母都在做\"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4,在遊戲中培養孩子的創造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遊戲\u003C\u002Fstrong\u003E是幼兒的主導活動,在遊戲中,兒童從單純模仿發展到創造,逐漸創造性地開展遊戲情節,扮演遊戲角色,製作遊戲道具等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當小朋友們在一起玩看醫生的過家家遊戲時,他們會各自分配角色,有的小朋友當醫生,有的小朋友當病人。爲了讓遊戲逼真,他們還會用紙來製作醫生用的帽子工具箱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遊戲過程中他們會模仿醫生和病人的談話,這些談話既來源於他們平時裏觀察到的真實的醫院場景,也來源於他們的\u003Cstrong\u003E想象\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父母經常參與到孩子的遊戲中,\u003Cstrong\u003E扮演其中的角色\u003C\u002Fstrong\u003E,在和孩子一起玩耍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創造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小結\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父母要真正看到孩子想象和創作的過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需要父母用心去體會,不是坐在一邊對着手機,而是參與。參與不是告訴孩子該怎麼做,或是直接替孩子做,而是看到孩子有問題,提醒孩子有什麼問題,問孩子該怎麼解決,並且看着孩子用自己的思考來解決。成功與否都給予肯定。肯定的時候告訴孩子,哪些地方做的很好,比如動腦筋,比如理解了書裏的道理,同時還可以幫助孩子去思考可以怎樣進行改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支持,父母的關注是最大的鼓勵,父母的啓發性提問就是最好的幫助。\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關注【涵妮媽媽育兒經】,在這裏獲得更多的育兒知識,幫你解決育兒難題,如果你有好的育兒心得和體會,歡迎一起分享,讓我們科學育兒,努力做不吼不叫育兒有道的好媽媽。\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div class=\"tt-community-card\" data-content='{\"media_name\": \"\\\\u6db5\\\\u59ae\\\\u5988\\\\u5988\\\\u80b2\\\\u513f\\\\u7ecf\", \"member_count\": \"147\", \"title\": \"\\\\u6db5\\\\u59ae\\\\u5988\\\\u5988\\\\u79d1\\\\u5b66\\\\u80b2\\\\u513f\\\\u7c89\\\\u4e1d\\\\u56e2\", \"price\": \"0\", \"community_id\": \"6698602681625215502\", \"square_cover\": \"ff460000519f38a9a4c4\", \"share_price\": \"0\", \"media_id\": \"7022069976\", \"renew_price\": \"0\"}'\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490102191666023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