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国中将里面,皮定均的名气很大,比如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皮旅”,还比如主席那句著名的“皮有功,少晋中”。

直到今天,在皮定均曾经工作过的福州地区,仍然流传着他的很多故事。

皮定均在担任福州军区司令时,经常下部队视察,跟士兵们打成一片。

有一次下连队,皮定均去了养猪场,看到猪圈里只趴着两头又瘦又小的猪,就问连长:“这就是你们养的大肥猪?”连长叫苦说,早就没有饲料了。

皮定均想了一下,说:“现在国家很困难,我们不能什么都伸手跟国家要,我们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以后所有部队都要重视种菜、种地,把菜叶子和地瓜藤这些东西喂猪。没有地种,可以开垦,眼前不还有座牛山吗?”

可连长还是支支吾吾,在皮定均的追问下,连长才说出了实情。原来,周围的老百姓都很穷,没菜吃,就经常“偷”部队种的菜,虽然派了战士站岗,但菜还是经常丢。最后连队一合计,干脆就不种菜了。

皮定均的心情沉重起来,说:“我们当年参加革命时,国民党封锁我们,是老百姓省吃俭用供我们吃喝,现在群众有困难,我们难道不应该主动帮助他们吗?我这就下命令,部队开始种菜,如果有群众再来,一律放行!”

等到蔬菜丰收时,不用群众来“偷”,连队就把丰盛的蔬菜和肥壮的猪羊送到了他们家里,老百姓都感动得热泪盈眶,说你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以后再也不偷菜了。

连长这才理解了皮定均的良苦用心,说还是皮司令看得远,只有主动帮助群众,群众才会真正支持我们。

皮定均对下属要求严格,对自己同样是如此。

有一次,皮定均下连队体验生活,吃住都跟普通战士在一起。连长说不能委屈皮司令,专门腾出一间单人卧室,没有沙发,就从县招待所借来一对,其他该有的用品,也都有县里最好的。

但皮定均进来一看,说:“这是给我准备的?你们是把我当成国民党军官了吧!要住你们住,我是不住这里的。”

说完,皮定均就背着包,和普通战士住在集体宿舍里,睡的是普通的硬木板床,吃的是普通的饭菜,跟普通战士没两样。

到皮定均离开时,战士们都夸他没有一点司令的架子,皮定均却说:“谁说司令就一定要有架子?司令也都是从普通战士一步步走过来的,谁要是跟战士们有了距离,那他就完了。”

开国将帅大多都是少小离家,直到建国后才有机会回家看看,比如咱之前介绍过的韩先楚、刘亚楼等人,都发生过很多感人的故事。

皮定均也回过一次老家,而且只回过那一次,但却弄得很不愉快,怎么回事呢?

那是1953年的夏天,阔别家乡多年的皮定均,带着夫人张烽一起回到了安徽金寨县代家岭乡。听说皮定均回来了,十里八村的人都来了,想找他叙旧的,想找他帮忙的,想跟他打听事的,络绎不绝。

不过,还没等他们开口,第二天一大早,皮定均就匆匆离开了老家。很多人不理解,说皮定均官大了,看不起乡亲们了,总之说什么的都有。

其实,皮定均本来计划要在老家多住一段时间,为什么只住一天就走了呢?皮定均后来一直没有公开说,直到他去世很多年后,才由他的夫人张烽说了出来。

原来,皮定均回到金寨后,有很多金寨籍战士的家属来找他,打听他们亲人的下落,让皮定均很为难。尤其是当年和皮定均一起参加革命的十几个人,现在活着的,只剩下皮定均一个人了,皮定均如果说出实情,亲属们一定非常伤心,还不如不说,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亲人还活着。

就这样,皮定均为了不让大家失望,临时改变行程,第二天就离开了老家,连自己的祖坟都没来得及去看看。

得知这个原因后,当年那些骂皮定均的人,都沉默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