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24b42d3bcd1449caaf651f654f34212e\" img_width=\"640\" img_height=\"425\" alt=\"好萊塢沒人比80歲的他更懂類型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保羅·範霍文(Paul Verhoeven),1938年7月18日生於荷蘭阿姆斯特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者 | Dan Shaw\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翻譯 | Rosi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校對 | MelroseRui(武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審讀 | 柳鶯(里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編輯 | Imbroglio(臺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原文載於Sense of Cinema,成稿於2003年1月,故文章並未論述到範霍文的近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荷蘭導演保羅·範霍文通常被人們視作典型的被好萊塢摧毀的藝術家。在荷蘭創作了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四部電影后,處於職業生涯中期的範霍文被吸引至好萊塢發展,他再也沒能製作出一部像1983年的傑作——《第四人》那樣既私人化又極具普世洞察力的電影。\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ebec317ed2fe42dc980737f256b57f02\" img_width=\"640\" img_height=\"919\" alt=\"好萊塢沒人比80歲的他更懂類型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第四個男人 De vierde man (1983)\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從八十到九十年代,作爲僅次於商業片之王詹姆斯·卡梅隆的大製作動作片導演,範霍文導演了《機器戰警》(1987)、《星河戰隊》(1997)等一系列票房大作,同時也受到不少非議,其中最聲名狼藉的作品要數九十年代的《豔舞女郎》。他對好萊塢動作片懷有的深刻感情,這使他的創作無論在歐洲還是好萊塢,都始終保有延續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保羅·範霍文出生於二戰爆發前的阿姆斯特丹,納粹的入侵給他的童年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影響。他對於血腥場景的迷戀也來源於此時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他父母所說,範霍文會專門去找被擊落的飛機,緊盯着死去飛行員的臉龐。六十年代初期,他在萊頓大學攻讀數學和物理博士學位,出於興趣製作過幾部小短片。爲了在畢業之前履行參軍義務,他被分配到荷蘭皇家海軍的海軍電影服務公司。他參與制作了慶祝荷蘭海軍成立三百週年紀念的紀錄片《海軍陸戰隊》(1965),長23分鐘,並榮獲了法國政府爲軍事電影設立的“銀太陽獎”。\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363f5077ec3c496a95fd2d98ca87f916\" img_width=\"400\" img_height=\"563\" alt=\"好萊塢沒人比80歲的他更懂類型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退伍後,範霍文致力於導演事業,他的第一部長片是《在商言商》(1971),是一部香豔又有趣的妓女回憶錄,發行後在荷蘭引起不小的轟動。接下來的兩部長片《土耳其狂歡》(1973)與《娼婦凱蒂》(1975)被勒令僅限於歐洲觀衆觀看。隨後,講述荷蘭復興的傳奇故事《納粹軍旗下》(1978)使他在國際上名聲大噪。在這部史詩級的大製作後,範霍文拍了《絕命飛輪》(1980),同時創建了一家股份公司,併發掘了傑羅恩·克拉比、芮妮·索滕代克,還有讓他引以爲豪的魯特格爾·哈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四人》爲他打開了美國市場,也是我最愛的影片之一。它結合了黑色電影的宿命論與超自然感知,這種感知是否是主角醉酒後的臆想,我們無從得知。傑羅恩·克拉比扮演的主角傑拉德是一位雙性戀作家,迷戀上了一個三次喪偶的蛇蠍美人克里斯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故事一開始,傑拉德來到海濱地社區,給當地的知識分子們做演講,活動正是由克里斯汀負責。他與她春宵一度,事後克里斯汀提出要成爲傑拉德的資助人。不久,傑拉德發現克里斯汀與一名叫赫曼的英俊年輕人有染,他不以爲忤反想借着克里斯汀接近赫曼。傑拉德做了一個噩夢,夢見三具慘不忍睹的屍體,旁邊爲他留着第四人的位置。他漸漸發現一些異常的細節,比如克里斯汀前三任丈夫的死都非同尋常。赫曼從德國歸來,他的加入成就了三人行,但並沒能持續多久。\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285fd86bdc12426e82545568a0490115\" img_width=\"640\" img_height=\"960\" alt=\"好萊塢沒人比80歲的他更懂類型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星河戰隊 Starship Troopers (1997)\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有評論家認爲是好萊塢造成了範霍文創作的終結,但是看看《納粹軍旗下》那種傳統的史詩故事,或是極具感官刺激的《絕命飛輪》,就能明白《第四人》這種藝術片經典是非典型的範霍文,他骨子裏其實是一位動作片導演。\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低製作的《絕命飛輪》展現了當代的時髦生活,帶有些許的頹靡之感。同時範霍文與攝影師揚·德·邦特的長期合作也在此片後終結。魯特格爾·哈爾飾演了一個摩托賽車冠軍,大家都爲之深深着迷。芮妮·索滕代克則飾演了一個通過不斷展現性魅力來達到目的的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範霍文作爲荷蘭最成功的導演本能夠繼續創造歷史,但他渴望好萊塢,並樂此不疲地工作。\u003C\u002Fstrong\u003E接下來的作品是荷美合拍的《冷血奇兵》,講述了一箇中世紀聳人聽聞的故事。不過與魯特格爾·哈爾的重逢沒能像之前一樣在歐洲票房大賣,範霍文在好萊塢也前途未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重新調整自己後,《機器戰警》使他走出了困境。孩提時代對科幻的熱愛成了範霍文創作的動力,他想象出了一個反烏托邦式的未來。在底特律,法律秩序遭到徹底的破壞,警察不得不借助機器人的力量。《機器戰警》是最生動有趣的超級英雄電影之一,它根據當今社會的狀況對未來進行預言,同時對於媒體主導的文化作出了評判。這也讓彼得·威勒一舉成名,他那面無表情的臉正適合片中的機器人角色。\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78a969bb9c674593a8031438188f9552\" img_width=\"640\" img_height=\"360\" alt=\"好萊塢沒人比80歲的他更懂類型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在商言商 Wat zien ik? (1971)\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藉助這次此次的成功,範霍文繼續執導製作了大受好評的科幻片《全面回憶》(1990)。《全面回憶》保持了着動作片的高水準(畢竟有阿諾·施瓦辛格的參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故事來源於菲利普·K·迪克的一部短篇小說,比起《機器戰警》更具有哲學意味。它拋出一個問題:如果我們的本質是我們的記憶,那麼記憶被抹去或者取代之後,我們又是誰?莎朗·斯通扮演了施瓦辛格的妻子,羅尼·考克斯一如既往地扮演了反面角色,並且跟之前一樣是一名機器戰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兩部票房大賣的影片都擁有藝術品級別的特效,正與其“高成本科幻類型片”的頭銜相稱。比起先前的星戰系列,《機器戰警》和《全面回憶》都是流行產物,生動不呆板,就像電視劇《陰陽魔界》那樣留下了許多供時下品味的東西。有不少影片也有自己的漫畫書原型,但都沒能像這兩部一樣完美地呈現給觀衆。\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5fa7b0415a949158b367125448c0945\" img_width=\"640\" img_height=\"954\" alt=\"好萊塢沒人比80歲的他更懂類型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全面回憶 Total Recall (1990)\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本能》(1992)是範霍文對希區柯克的致敬,從密集的管絃樂到與驚悚的劇情可見一斑。但是範霍文對性的表現比希區柯克露骨超前了許多。如果放在今天這個好萊塢受到攻訐的時刻,《本能》很有可能無法現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莎朗·斯通在片中貢獻了影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私處特寫;而邁克爾·道格拉斯飾演的警探與他的心理醫生同時也是情人的SM戲點燃銀屏,足見兩人對這場戲的享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羅傑·埃伯特對最後一場戲很不滿;在這場戲中,斯通牀下的冰錐暗示了她是就是兇手。他抱怨道,關於斯通是兇手這一點,影片中幾乎無跡可尋。若不是結尾的暗示,她完全可以是清白的。但這也是爲什麼最後一幕如此令人興奮。我們都希望知道兇手是否是斯通,藉着最後一幕,我們最可怖的猜想得到了印證。這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另一個顯而易見的答案——道格拉斯扮演的警探很可能也知曉兇手何人,卻依然義無反顧踏上這段官能歷險。\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357ec770c2c745d5b51361b887f39c68\" img_width=\"640\" img_height=\"833\" alt=\"好萊塢沒人比80歲的他更懂類型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本能 Basic Instinct (1992)\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由於遭到保守黨與同性戀團體的炮轟,《本能》的原始版本過了十年之久才得以發行。原始版本中道格拉斯與斯通的性愛場景,就像主流好萊塢的那些尺度一樣,而且這對於展現二人之間的關係很重要,遠遠不及人們所想的那般色情。斯通藉此成爲了史上著名的蛇蠍美人之一,《本能》也是新黑色電影時期爲數不多的經典,另一部能想到的還是1981年的《體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得七十年代晚期,我隨父親去拉斯維加斯的弗朗明戈酒店看錶演。這種表演感覺很不真實,兩隊六尺高的女人把她們的胸部展現給大家看,實在令人毫無興趣。也許因爲《豔舞女郎》完美地再現了拉斯維加斯的氛圍特點,所以才能引起如此轟動。實際上,除了伊麗莎白·伯克利在凱爾·麥克拉克倫的大腿上跳的貼身熱舞,整部影片無法從感官上刺激到觀衆,對於《彗星美人》的借鑑也對本片毫無裨益。即使有之前三部轟動之作,但範霍文的電影並沒能獲得多少收益,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喬·埃澤特哈斯高昂的稿酬,還有伯克利與甜心吉娜·格申的費用。\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98ceba373b1462982a9fe3f1ea5e9d6\" img_width=\"640\" img_height=\"899\" alt=\"好萊塢沒人比80歲的他更懂類型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豔舞女郎 Showgirls (1995)\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然而,範霍文不屈不撓地持續開展了他時至今日最具野心的項目,即根據羅伯特·海萊因經典科幻小說改編的《星河戰隊》。他塑造出一個被外星昆蟲襲擊的世界,軍隊需要乘坐飛船打開時間的缺口來拯救地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與他早年爲荷蘭皇家海軍制作的電影相比,範霍文創造了男性與女性一起並肩作戰的場景。在片中,只有服過兵役才能駕駛飛船,才能擁有選舉權、勞動權和生育權。《星河戰隊》是一部趣味橫生的電影,不僅有誇張搞笑的表演,還有令人驚歎的特效,第一幕侵略戲簡直令人窒息。影片的高潮是杜奇·豪瑟與腦蟲心智結合的時刻,這一幕可稱得上是一生不可錯過系列,上一次這麼有趣的觀影體驗還要追溯到以前週末必看的電視劇《飛俠哥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冒着被打上“科幻片”標籤的風險,範霍文的下一部作品是對隱形人系列的改編。《透明人》(2000)的主角是由凱文·貝肯飾演的瘋狂科學家,一意孤行地拿自己做實驗,最終走火入魔也沒能把自己變回來。整部影片很空洞無味,可能是因爲演技,凱文·貝肯和伊麗莎白·蘇都不是我的心頭好,不過票房卻不錯。除了範霍文大師級的特效,《透明人》的主角遠不及1933年版那樣深入人心。\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5ca1b383a6248d5a0fda89b2e5c1d37\" img_width=\"640\" img_height=\"360\" alt=\"好萊塢沒人比80歲的他更懂類型片\"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絕命飛輪 Spetters (1980)\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去美國發展可能正是他事業下滑的原因,近十年他僅有的三部作品中有兩部都不太理想,彷彿是失去了創作的靈感。\u003Cstrong\u003E他的作品多種多樣,也證明了他對類型片具有非凡的天賦。從藝術電影到歐洲存在主義,從科幻電影到新黑色電影,他始終把握着流行文化的脈搏,並且不影響我們對其進行些許思考。然而,他並不是英格瑪·伯格曼。\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盧卡斯指導的《星球大戰前傳2:克隆人的進攻》的新近發行清楚地表明,科幻片要兼具娛樂性和思維啓發性並非易事。盧卡斯還從範霍文和呂克·貝松身上學了幾手,比如片中阿納金在外星人入侵時從加速器跳出來的場景,就是借鑑了《第五元素》(1997)。菲利普·K·迪克現在是好萊塢頗負盛名的作家,最成功的當屬與斯皮爾伯格合作的《少數派報告》(2002)。我也只能由衷希望,範霍文能再一次獲得迪克筆下的那種故事,並且助其重回巔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深焦DeepFocus爲今日頭條特約作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4909748094829070
相關文章